淡江红

作者:高阳
淡江红

书香门第出身的大学生章敬康,在公交车上偶遇“太妹”李幼文。敬康对幼文一见钟情,幼文的身份和家庭背景,却不可避免的成为二人之间的阻碍。敬康立志引导幼文回归正途,然而家庭的不幸和世人的偏见,早已让幼文越陷越深……以历史小说见长的高阳,以生动精妙、独具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饱含世情冷暖的现代都市情感绘卷。

猜你喜欢的书

黑色幽会

黑色幽会

黑色悬念小说代表作。男主人公的未婚妻被五名男子害死,其心灵被疯狂滋长的复仇欲望所扭曲, 并渐至迷失本性。在难以言状的病态心理驱使下,他将这五名男子极爱的女人一个个杀死。与此同时,他也成为可悲的社会牺牲品。讲述了男主角的未婚妻意外死亡,从那之后,每年的五月三十一日都有一个女子死去,接着她们的丈夫或家人都会收到一封神秘来信……这些女子为何在五月三十一日死去?杀害她们的人是谁?男主角未婚妻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死亡终局

死亡终局

死亡终局【Death Comes As The End】 这是一部很特别的推理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遥远的古埃及。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考古学家丈夫的好友、埃及专家斯蒂芬·格兰维尔的建议和帮助之下,写成了此书。

悟真篇正义

悟真篇正义

道教内丹修炼典籍,清董德宁对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所作的注,三卷。民国守一子《道藏精华录一百种提要》对该书非常推崇,其言:《悟真篇》是张伯端所著,乃修丹之金科,为养生之玉律,后人纷纷释注,遂致惑乱真机、邪说横行,世传有薛(道光)注者,也总是伪诧,故著者数十家,尽是求明反晦,迨至清乾隆戌申元真子董(德宁)君,始将所得玄秘,详注于《悟真》之中,而阐其幽微,咸归正道,名曰《正义》,乃专言内丹之道,与《参同契》互相发明,斯张君(伯端)之本旨以显,学者宜精究而熟研之,则自可达其真际而不致认贼为子。该书的结构为:卷上对《悟真篇》中的十六首七言律诗进行注解,卷中对其中的六十四首七言绝句进行注解,卷下对其中的一首五言四韵、十二首〈西江月〉、又一首〈西江月〉、五首七言绝句及几首歌赋进行注解。注者董德宁认为:五言四韵一首乃总述药物作用,以及结丹功效;十二首〈西江月〉多是对修炼金丹进行注解;又一首言金丹的〈西江月〉之文气与《悟真篇》不同,且在张伯端的原序中,只言〈西江月〉十二首,今有其十三首,疑是后人所添;五首七言绝句虽言旁门之学,以及修性之徒,但无甚深奥之义。

玄珠心镜注

玄珠心镜注

道教著作。1卷。唐衡岳真子注。《玄珠心镜》为唐代汾州女子崔少玄所撰,分《守一诗》与《大道守一宝章》两篇。前者为四言古诗,后者为三言偈语。二篇皆言守一致虚之旨,大抵本《老子》抱一守雌、虚无自然、归真返朴之说,属道教清静内修一派。衡派真子所作之注,引《道德经》、《西升经》、《阴符经》等道书,阐明守一致虚之理,认为此乃长生成仙之本。论者称其所注释详略适中,谨守本文。该书收入《道藏》洞玄部众术类。

蚁术诗选

蚁术诗选

元诗总集。8卷。邵亨贞撰。原书传本很少见。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只收入了邵亨贞的文集《野处集》,并称他的《蚁术诗选》、《蚁术词选》世已无传本。清人阮元于嘉庆年间搜辑四库未收书进呈,据旧抄本过录了1部《蚁术诗选》8卷,并将其收入了《宛委别藏》丛书。主要版本除《宛委别藏》本,还有明隆庆六年(1572)好德轩刻本和数种清抄本(常与《蚁术词选》4卷合抄为1编)。本集无序跋,署“元云间邵复孺草”,“明新都汪稷校”。卷1为五言古风,卷2为五言长律,卷3为五言律诗,卷4为七言古风,卷5为七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七言绝句,卷8为联句。全书共有各体诗376首,联句3篇。邵亨贞长于七言,七言律诗在各卷中分量最重,而且有1卷七言排律,这是其他元人诗集中所少见的。他的诗几乎很少涉及元明易代时的长期的战乱,主要是应酬之作,多与钱惟善、杨维桢、曹知白、沙德润、成廷珪等人唱和。阮元在《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中称邵亨贞“诗格高雅,绝无元世绮缛之习”。这一评价要高于邵亨贞诗的实际成就。据《野处集》冯迁、汪稷跋语,可知《野处集》是上海陆郯交给汪稷刊行的。《蚁术诗选》应该也是出自上海陆氏。

实验主义

实验主义

胡适撰。全文七个部分:先后发表于1919年《新青年》(第6卷第4期)、《新教育》(第1卷第3期)和《新中国》(第1卷第2号)。为中国最早系统介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著作,亦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哲学主张。“实验主义”是胡适对实用主义的译名。介绍了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皮尔斯、W.詹姆斯和杜威,阐述了实用主义的方法论、真理论和实在论。认为实用主义的“宗旨不过要寻一个方法来把我们所有的观念的意义弄得明白清楚”,这个方法就是求出观念“能发生何种实际的效果”。主张“有用即真理”。把实在比作任人打扮的姑娘,因为“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在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特别推崇杜威,称其在“哲学史上是一个大革命家”,因为他用“经验”把哲学根本问题一齐抹煞,超越了唯心论和唯物论、理性派和经验派的争论。详细论述了杜威“经验就是生活”的哲学根本观念、“思想五步说”的方法论和“教育即是生活”的教育哲学。认为中国之所以需要实用主义,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实用主义的“两个根本观念”,即“科学试验室的态度”和“历史的态度”。为研究胡适哲学思想的重要材料。收入《胡适文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