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二集

作者:周清原
西湖二集

明末短篇小说集。周清源著。全书共34卷,每卷1篇,每篇故事都与杭州西湖有关。据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考查,本书的材料来源,很大部分取自《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情史类略》、《剪灯新话》、《南村辍耕录》等书。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明代社会政治的窳败,贪官污吏的罪恶,人才的极度萎靡,民众的日益凋零,以至于当时的市井习俗等,都作了相当生动的描绘,特别是对官场和考场的污秽内幕,揭示得更加淋漓尽致。比如《巧妓佐夫成名》一篇,通过妓女曹妙哥的言行,猛烈抨击了官场的龌龊。吴尔如胸无文墨,独嗜赌博,并爱上了曹妙哥。曹妙哥根据自己妓院生活的经历,认定有钱即可中举,即可作官,因为她知道,那些中举的文人大多“文理中平”,“七上八下”,真正有学问的因不肯屈志于人,不肯营求钻利,反而忍受饥寒寂寞之苦。吴尔如言听计从,走进考场,竟也中举。通过这种描写,作者将自己有用世之心而无进身之路的满腹牢骚,将自己对明末黑暗现实的不平之气,都寄托在字里行间。《西湖二集》的刊行年代,据郑振铎考证,大约是在明崇祯年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以上海杂志公司排印的《西湖二集》为底本,并参校其他版本,重新排版问世,是本书较通行的版本。

周清原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皇甫持正集

皇甫持正集

别集。唐代皇甫湜(字持正)作。此集“唐志作三卷。晁公武读书志作六卷,杂文三十八篇”(见《四库全书总目》)。后经五代兵乱,原本已佚。现存明毛晋刻本与影印宋刻本《皇甫持正文集》6卷,为宋人所重编,亦被《四库全书》所收入,其卷数、杂文篇数均与晁公武读书志同。文按赋、策、论、序、碑、记等顺序编次,集中有赋六篇,其《东还赋》、《伤独孤赋》、《醉赋》等较有名。这些赋言语著力铺排,借物抒情言志。清光绪年间冯焌光辑《三唐人辑》,有补遗一卷。近人缪荃孙辑《三唐人辑》本,并撰有校记。

苏平仲集

苏平仲集

十六卷。明苏伯衡撰。苏伯衡,字平仲,浙江金华人。伯衡博学勤奋,元末时负誉于乡,明初,用为国子学录,后迁学正,著《苏平仲集》。是集凡十六卷,初刻于洪武年间,由林方直编辑。卷首有刘基洪武四年(1371)序、宋濂洪武十三年(1380)序。收文十五卷、诗一卷。其文颇受宋濂等人推重,宋濂在 《送平仲还乡序》称:“平仲辞章,体裁严比,姿态横逸,如春阳被物,或根或芗,或卉或条,或大或小,或圆或扁,各随其物而畅之,无有同者。”显然是过誉之辞。郑瑗《井观琐言》则称 “其用意太苦、遣辞太繁缛,不可为法,”道出了苏伯衡为文的弊病所在。其诗作较少,且无佳作。集末有洪武八年 (1375)胡翰跋语,称苏伯衡选为太学官,“居太学六年。”考《明史》称苏伯衡在丙午 (元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为国子学录,苏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 (元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升学正,其诗文又有庚戌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 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苏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1370)上距丙午仅五年,是胡翰误将时间多记一年。是集为正统七年 (1442)处州 (今浙江丽水等地)推官黎谅所重刻,收入《四库全书》。还存有《金华丛书》(同治光绪本、民国补刊本) 等。

宋景文集

宋景文集

又名《景文集》。诗文别集。北宋宋祁(998—1063)撰。 六十二卷, 补遗二卷。祁字子京,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与兄庠同科进士,曾官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龙图阁学士。与兄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谥景文。与修《新唐书》,传多出其手。原有集,久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中所载,辑抄厘为六十二卷,有赋四卷四十五篇;古体诗三卷,风雅体诗三首,五言百一十一首,七言十一首;律诗十一卷,五言四百一十首,七言三百八十二首;长律三卷,五言百一十六首,七言二首;绝句三卷,五七言、春帖、词共三百○五首;奏疏五卷四十七篇;奏状一卷三十二篇;外制文一卷四十一篇;内制文二卷六十八篇;颂二卷十篇;表六卷九十七篇;议、论三卷十四篇;序一卷十四篇;记、赞、说等三卷八十五篇;书三卷百十五篇;启五卷百七十九篇,碑文、墓志铭、行状六卷三十七篇。凡诗、词二十卷一千二百三十八首,文四十二卷七百八十四篇。与兄少同作《落花》诗而得名。诗多典丽,有唐人格律,《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工丽妙绝,历代传诵文简古,善议论,常用古字或生僻词,人病其晦涩。《录田父语》以对话方式揭示秋硕收乃农家辛劳所来,非天赐,极精炼有序。《补遗》二卷为自《永乐大典》外诸书辑得之诗、文。有《四库全书》本,附录一卷为轶事余闻。《四库辑本别集拾遗》中据残存《永乐大典》又辑得遗诗、文二十四条。另有《武英殿聚珍版》(福建、广雅书局本)本、《湖北先正遗书》本,各《景文集》,又附清孙星衍《拾遗》二十二卷。日本林衡辑《佚存丛书》中有《宋景文公集残》三十二卷,为宋传原本,《丛书集成初编》亦收载。

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

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

太上道君述五戒,劝人礼拜十方救苦天尊。又述诸神考校罪福,人随业转生。劝人临终忏悔积功,请道士为之送终。

俏皮话

俏皮话

《俏皮话》,作者署名“趼人”“趼”“趼廛”,标“杂录”。其中部分篇章,最初散见于光绪年间各报刊。后经作者辑录、修订,并加以续写,连载于《月月小说》第1—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1907年2月27日)、第7号(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第12—16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四年四月,1908年1月18日—5月)、第18—20号(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至八月,1908年7月—9月)。凡一百二十六题一百二十七篇,首冠小序一篇。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抽印为单行本。本全集即据《月月小说》连载本加以点校收录。

梅苑

梅苑

词总集。宋黄大舆编。卷首黄氏自序云:“己酉之冬,予抱疾山阳,三径扫迹,所居斋前植梅一株,晦朔未逾,略已粲然,于是录唐以来词人才士之作,以为斋居之玩,目之曰《梅苑》。诗人之义托物取兴,屈原制骚或列芳草,今之所见盖同一揆。”自序此书成于己酉,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录词十卷,存词四百余首。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云:“绍兴庚辰(1160),在江东得蜀人黄大舆《梅苑》四百余阕,煇续以百余阕”。宋本已不可见,毛氏汲古阁有影宋抄本,今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清康熙丙戌(1706),扬州诗局刊刻《楝亭十二种》,内有《梅苑》十卷。《四库全书》亦收有此书。读有用书斋藏有何小山、戈载校本,目录为五百零八阕,仅存四百十二阕,目录后题《群贤梅苑》,与汲古阁影宋本同,其卷五、卷一○之脱文亦同,曹元忠以为“群贤”二字与睦亲坊陈道人所刊《群贤小集》相同,则何、戈所校、汲古所影,皆出于陈氏书棚本。1919年,武进李祖年圣泽楼有新刻本,并附有校记。曹元忠序亦称之为书棚本。近人赵万里称,曹楝亭刻本讹夺满纸,而圣泽楼新刻本据吴县曹氏校何小山、戈载本移录;杂采他书校之,虽差可读,但卷五、卷一○脱文依《花草粹编》补入者仅二首,其他讹夺未能悉正,故据《永乐大典》、《花草粹编》以校李本,补正约数百事,搜得佚词十八首,刊入《校辑宋金元人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