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梅全传
作者:天花主人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忠孝节义二度梅全传》,又名《二度梅全集》、《二度梅奇说》、《二度梅奇说全传》、《二度梅》。六卷四十回。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订阅”,又有题“槐荫堂主人编辑,啸虎堂主人评阅”者,其真实姓名与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初年。唐肃宗时,历城知县梅魁,因为官清廉,政迹甚佳,升任吏部给事。其时,朝中宰相卢杞与礼部黄嵩狼狈为奸,网罗同党,残害忠良,梅魁早有所闻,常欲劾奏。入朝之时,便将夫人与公子梅璧打发回老家常州,只身赴任;入朝以后,虽卢杞百般牢笼,却耻于为伍。卢杞知道梅魁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千方百计想法谋害,诬陷他私通鞑靼,欲行叛逆。肃宗大为震怒,拘捕了梅魁,并将他杀死在西郊。为了斩草除根,卢杞又假传圣旨,令锦衣卫发下文书至常州,捉拿梅魁家属。梅家得信,梅魁母子分头逃难:梅夫人投奔在山东的胞弟;梅璧则投奔在仪征为官的岳丈。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老忠良衙斋自叹 圣天子钦召梅公
- 第二回 闻王命忠臣训子 为升迁诰命劝夫
- 第三回 众黎民哭留青天 贤县主慰劳赤子
- 第四回 梅公路途遇头接 见奢华规戒来人
- 第五回 谒东阁险遭不测 拜都院误触良朋
- 第六回 天子命朝臣庆寿 卢杞着黄嵩陪宾
- 第七回 奸臣暗中施巧计 忠良反受行刑罪
- 第八回 传假旨捉拿全家 透真情放脱母子
- 第九回 假钦差吓诈财宝 陈知府受惊嘱托
- 第十回 梅公子仪征投亲 侯知县罪加假婿
- 第十一回 哭穷途公子捐生 救颠危禅僧仗义
- 第十二回 扮书童暂时避难 识年伯暗里悲伤
- 第十三回 赏梅花陡思同年 降风雨忽想云游
- 第十四回 拜求神圣因留父 上天垂象念孤儿
- 第十五回 梅开二度乃千古佳话 花园联诗实万载奇逢
- 第十六回 眼识英贤怜友念故交 心结丝梦惜旧遭奸变
- 第十七回 选民女百姓惊惶 认兄妹家庭痛哭
- 第十八回 赶路途民夫忿恨 到重台兄妹沾襟
- 第十九回 雁门关夫妻哭别 苏武庙主仆叹忠
- 第二十回 落雁崖烈女殉节 众鞑靼剑吓佳人
- 第二十一回 真容投落飞崖下 假扮贵人和番邦
- 第二十二回 昭君显圣送贞节 云英降香逢杏元
- 第二十三回 撞巡更梅生改姓 遇门生冯公荐友
- 第二十四回 路无人春生投水 渔有缘玉姐联烟
- 第二十五回 江公子爱色抢玉姐 众渔人发怒骂江魁
- 第二十六回 陈春生当街喊状 邱军门勘问如雄
- 第二十七回 渔婆被吓透消息 军门怜才收东床
- 第二十八回 梅夫人后堂观审 陈公子异地逢亲
- 第二十九回 梅夫人有心为月老 邱老娘无意得螟蛉
- 第三十回 失金钗梅公子得病 睹旧物陈小姐思夫
- 第三十一回 重台赠钗忽睹得病 无奈只得吐露衷肠
- 第三十二回 巧丫环吟诗探心病 老夫人设席庆奇逢
- 第三十三回 昭君送杏元联姻 邹公回府知根由
- 第三十四回 穆朵会试游泮水 春生赴考上长安
- 第三十五回 骂礼部邱魁却婚 陷榜眼黄嵩设计
- 第三十六回 众举子午门殴打 圣天子金殿问供
- 第三十七回 三法司奉旨审奸 两奸贼法场受刑
- 第三十八回 雪沉冤封官赐爵 代巡狩削佞除奸
- 第三十九回 显亲扬名巡按谒墓 升官立后状元报恩
- 第四十回 赐完婚洞房花烛 大家封恩赐团圆
猜你喜欢的书
深衣考
清黄宗羲解释、辨证深衣制度的著作。1卷。深衣之制,见于《仪礼》及郑注孔疏。因时代久远,历代注家都不得要领。此书前列已说,后附深衣经文,然后并列朱熹、吴澄、朱右、黄润玉、王廷相五家图说,各指其谬误,总之务在出新。故其文变乱旧诂,穿凿臆测,多有乖谬,学者不可不察。如于上衣下裳之幅数,其说较孔疏之误更甚。又释 “衽当傍” 、“续衽”等,亦无所根据。有借月山房汇钞本、南菁书院丛书本。
濒湖脉学
中国古代脉学著作。李时珍撰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万历已来刊行数十次,多附于《本草纲目》之后。李时珍之父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曾撰《四诊发明》8卷,未刊行。李时珍撷取此书中的脉学精华,又参考了55种与脉学相关的著作,编成本书,以为初学之指南。本书1卷,约1.1万字。分2大部分,前一部分论27脉,后一部分为《四言举要》。27脉是作者从历代有关资料中归纳选定的。介绍各脉时首先简明扼要地指出其特点,并用小字注明脉理,辨析前人之误。其次为“体状诗”,将该脉特征、主病括为一首七言诗。再其次为“相类诗”,亦用七言诗说明相类似脉象的鉴别要点。如浮脉,“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最末为“主病诗”,介绍该脉在诊断病证中的意义,其后简注该脉主病的特点,如:“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四言举要》题为宋代崔嘉彦撰,后由李言闻删补。该篇用四言诗形式比较全面地叙述了脉诊中的问题(如脉诊部位、脉象特征及主病等)。全书论脉简要,方便记诵。《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元代戴启宗虽然指出了世传《脉诀》(五代高阳生托名)之伪妄,但“未能详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也。”至李时珍博考精研,于27脉“毫厘之别,精核无遗”,故刊行以后,“《脉诀》遂废”,成为后世中医学习脉诊的常用入门书。
作字示儿孙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谁为用九者,心与孥是取。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平原气在中,毛颖足吞虏。
陶渊明
《少年丛书》之一,《少年丛书》最早于1908年冬天由张元济主持的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出版,又名《中外伟人的传略》。《少年丛书》共28册,分别讲述了28位中外名人的人生故事。《陶渊明》孙毓修著。陶渊明,东晋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初任江州祭酒,后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义熙初任彭泽令,不久弃官归隐。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其诗多描写田园生活与风光,往往寄寓其厌恶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风格兼有冲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散文、辞赋名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辞》《闲情赋》《五柳先生传》等。有《陶渊明集》。
枫山语录
一卷。明章懋。此书为语录汇编,分为 《学术》、《政治》、《艺文》、《人物》、《拾遗》等五类。其《学术》、《政治》部分,虽然多为人人习见之理,但极明白醇正。如谓“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而为性”。“格物穷理须是物物格,事事通”。认为学者须大其心胸,心大则万物皆过。必须有穷理功夫,心才能大。又必须心小,心小则万理清晰。必须有涵养功夫,心才会小,不至于狂妄。又认为,为学之方当依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强调格君心,收人才,固民心,然后庶事可举。《艺文》部分持论亦极平允。《人物》部分,对陈献章有不满之词,谓 “白沙不免流于作诗写字之间”。又谓胡居仁持敬有功夫,但亦是死敬,适于用处不通,欠明义功夫。而对吴与弼则尊之太过。《拾遗》为拾前四类之遗。后附行实,录杨兼、湛若水、庄昶、邵宝、蔡清、王守仁等人对作者的评论。有 《四库全书》本、《指海》本、《借月山房汇抄》本、《金华丛书》 本。
一字奇特佛顶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现威德品第一,佛住三十三天,与四万比丘,八万四千菩萨,及天释梵魔八部众俱。说真言曰,南莫三漫多勃驮南,(引一)步林吽。(二合二)。印契品第二,曼荼罗仪轨品第三,先行品第四,成就频那夜迦品第五,说法品第六,金刚手菩萨之弟,名寂静慧,以偈赞佛。并问几法成就?佛以偈答。调伏一切障频那夜迦天王品第七,最胜成就品第八,菩萨藏品第九,后附一字顶轮王念诵仪轨,依忉利天宫所说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