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国

作者:萧红
北中国

《北中国》是萧红的短篇小说,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内战风云笼罩着整个中国,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之际,萧红惦记在新四军的弟弟张秀珂和呼兰家人,以短篇小说<北中国>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它不仅仅是一篇应时的宣传团结抗日、反对分裂的政治性文章,而且是一首生命将尽、倾诉思乡之情的悲歌,是家族史的梦魇叙事。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萧红就选取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家和国的两种具象,以几近败落毁灭的情节,对战争的反人类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北中国》中,萧红以人物于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的心理、思想文化和行为的三重矛盾冲突结构全篇,上演了一场国与家的悲剧。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从德黑兰到罗马

从德黑兰到罗马

英国前首相全景式历史巨著, 解密二战鲜为人知的内幕,洞彻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 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二战后期,在结束意大利战事之后,各盟国之间审时度势、密切配合,精心拟定了向纳粹德国展开总攻的最终战略。从德黑兰到罗马,各盟国首脑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紧凑而富有成效的会晤,推动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大致确定了战后世界版图的划分。与此同时,在南斯拉夫、希腊及缅甸等地,战争仍然在艰难地继续,然而,胜利的曙光已经初现天际。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

《布朗神父探案集》从《花园血案》到《三重谋杀》,共计32篇。这些作品中描写的布朗神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探案完全无缘。其实,他富于洞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对罪犯心理和手段无所不通,加上口中常说出辛辣的警句,因而与爱伦·坡笔下的杜宾和柯南道尔塑造的福尔摩斯并称为世界三大名侦探。

顾华玉集

顾华玉集

明代诗文别集。顾璘(字华玉)著。《四库全书》收录的《顾华玉集》,其中包括《浮湘集》4卷、《山中集》4卷、《凭几集》5卷、续集2卷、《息园存稿》诗14卷、文9卷,《缓恸集》1卷,实是顾璘诗文全集。其所依据的底本就是嘉靖年间吴郡沈氏繁露堂刻本。《浮湘集》是其由开封府知府谪全州知州时作,蔡羽序之。《山中集》是其移病家居时所作,陈束序之。《凭几集》、《凭几续集》皆起官湖广巡抚时所作,皇甫汸序之,璘亦有自序。《息园存稿》乃是专刻的诗文集,诗稿陈大壮序之,文稿邓继中序之。《缓恸集》官工部侍郎哭其亡女之作,璘自序之。另外,其诗文有两种明抄本传世:一种是《东桥集》,诗14卷、文12卷。10行,20字,白口兰格,四周单边;一种亦名《东桥集》,诗23卷、文19卷、词1卷。此两种可资校勘。顾璘颇有诗名,与陈沂、王韦号“金陵三杰”,后加宝应朱应登,号“四大家”。四库馆臣评论说:“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固不失为第二流之首矣。”据朱彝尊《明诗综》,称其还有《归田集》,今已未见传本,不知明抄本中是否有《归田集》中的作品。

词论

词论

清代词话著作。1卷。张祥龄撰。10则。张祥龄论词强调文章气运,认为诗至唐末已经作尽,所以文人才变化诗体以求发展,才有词的产生。而词体本身的发展又如春、夏、秋、冬一样,经过萌芽、发展、繁盛阶段,然后萧条冷落,最终又以元曲继之。这是从一种文体的兴衰废替立论的见解。他又重视作家天然才质的区别,“能疏宕者不能密丽,能密丽者不能疏宕”,是丹非朱,并非确论。他提倡讽世寓托,认为“词主谲谏,与诗同流”,但是又反对张惠言的胶柱鼓瑟,穿凿附会的作法。此外,他还提倡气骨,而并不摒弃绮语;反对雕凿,而又指斥鄙俚,这些意见都比较圆通,体现了他论词“不问人论何如,自叩用工甘苦”的基本立场。本书有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本。

通天逸叟高禅师语录

通天逸叟高禅师语录

1卷,清 行高说,明德重梓,超原行略(依驹本印)。序一序二序三上堂小参机缘偈行状。

大宗地玄文本论

大宗地玄文本论

凡二十卷。马鸣菩萨造,南朝陈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本书阐释金刚地之行位等,共立四十大决择分。其中,初二分解说十种大因缘,相当于序分;第三以下至三十六分为正宗分,以解说金刚地之五种位至阿说本王之十方尘数等;三十七分至四十分为流通分,鈙述本书之功德及马鸣自述过去之本因等。各分之下皆先举出偈颂,其后逐文释之,三十七分以下之四分则仅揭举其颂。又本论所说内容颇为怪诞,且署名‘真谛三藏译’之记载,诸经录皆未见载,加以论中所引多数经典名称皆不见于诸经录,此外,本论论述之体裁与向来被视为伪撰于我国之释摩诃衍论颇为酷似,故学者多谓本论乃后世伪造而假托马鸣之名。又如缘山三大藏总目录卷下所载,本论谓马鸣所造者,盖后世之假托,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九谓该论始见于宋大中祥符录,知其成书年代距今不远。现藏本唯存于高丽藏及明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