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笺
作者: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六卷十八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中叶。现存主要版本有清迎薰楼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刊本,藏芜湖市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迎薰楼刊本,199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排印迎薰楼刊本。唐朝玄宗年间,扶风茂林才子霍都梁,表字秀夫,父母早亡,流寓西京。霍生风流倜傥,才艺双全,歌赋诗词俱精,尤善丹青妙技。学官秦若水,霍氏世交,嘉其才学,邀在署中读书。时长安黄榜招贤,霍生应同乡鲜于佶约,同去京师赴试。会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作乱,试期延迟,霍生借寓旧识妓女华行云处。一日,霍生为画《春容》一幅,又应行云请,自绘于侧,标致成双,风流无二,送与贡院门首缪继伶处装裱。
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别恩师来都应试 馈良朋水墨观音
- 第二回 候场期店里栖身 谋叛逆途中打猎
- 第三回 旧知交款留文士 重相会写赠春容
- 第四回 臧书吏陈说场弊 缪室婆醉施酒疯
- 第五回 错取画来惊容似 赠诗笺去任燕传
- 第六回 霍秀夫曲江拾字 贾南仲虎牢安营
- 第七回 机关泄漏梅香口 丑态翻成皂隶言
- 第八回 换坐号试探口气 因医病细说情由
- 第九回 不凑合难成吏舞 生奸谋易吓友听
- 第十回 霍秀夫潜逃旅邸 安禄山大破潼关
- 第十一回 郦尚书出闱扈驾 贾经略收女全交
- 第十二回 夫人错认亲生女 秀士新邀入幕宾
- 第十三回 参军作檄伤贼胆 节度爱才许联姻
- 第十四回 美少年军中合卺 老驼婆阁下陈情
- 第十五回 鲜状元私谒师第 华养女弊掀父前
- 第十六回 假斯文锁试书斋 真不通潜逃狗洞
- 第十七回 久别离同欣聚会 得相逢各诉前由
- 第十八回 一道旨双排赏宴 两妻儿均受荣封
猜你喜欢的书
达·芬达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1.《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年面世,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观点对戏剧活动所作的解释。2.《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年出版,它紧紧围绕《格拉迪沃》一书中幻觉与梦的关系,揭示了压抑、幻觉与精神错乱的起因、梦的形成与解释、性欲生活的作用、治疗心理疾患的方法等一系列理论问题。3.《作家与白日梦》发表于1908年,弗洛伊德在对创作与白日梦的关系作出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其目的是在幻想中实现其未能满足的愿望。4.《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年面世,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传记研究的方法,详尽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深刻分析了他的性心理历史的发展过程,着重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5.《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发表于1914年,该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对米开朗基罗所创造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的解释。6.《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年面世,该文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方法阐释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文艺创作的一篇心理美学的论文。7.《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发表于1926年,弗洛伊德在该文中指出,精神分析技术既不是神秘的、难以捉摸和掌握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繁荣与萧条
本书是费雪1932年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上演讲后,对演讲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在费雪看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以及其他几次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大萧条都是本书所讨论的九个因素产生作用的体现。本书除了分析这些因素,还根据美国的负债情况提出了造成萧条的根本原因;同时,作者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治本措施。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是自传,是随笔,是短篇小说集,又因贯穿着移民拓荒主题而类似长篇小说。作者苏珊娜·穆迪是加拿大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手笔,在如实描绘拓荒生活的同时,屡有独到的见解与思考。从久远的丛林中流出一股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真性格的清泉,观之平淡,品之味永,意味深长。一个半世纪的岁月风霜,使其风采不减,魅力依旧,感动着世界各地读者,深受他们喜爱。
睡虎地秦墓竹简
考古学专著。又称“云梦秦简”。简是战国和秦代主要的书写材料。秦简的实物直至1975年底才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代属安陆县)被发掘出来。仅十一号墓中就有一千一百多枚竹简,都是秦代的简牍,故称“睡虎地秦墓竹简”。十一号墓的墓主是担任过与司法有关职务的地方小官。墓中出土的竹简里有秦律的部分抄本和对秦律的问答体诠解,关于治狱的各种文书程式的汇编等。在这些竹简里,有关秦律的有六百多枚,总共约一万七千字。成书于一九七七年十月。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云梦睡虎地发掘了十二座战国末至秦代的墓葬,其中11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竹简原藏棺内,保存较好,字迹清晰。经整理拼复后,总计一千一百五十五支(另残片八十片),内容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乙种十篇。
明史
纪传体史书。清代明史馆纂修。署名张廷玉撰,三百三十二卷。创修于顺治二年(1645),再修于康熙四年(1665),无进展;重修于康熙十八年(1679),以徐文元为监修,张玉书、王鸿绪、张廷玉及万斯同等人编撰,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加,用力最多。历时二十年,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编成《明史稿》四百六十卷。后被王鸿绪删为三百十卷,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定稿。至雍正元年(1723)又对王稿进行删改,由张廷玉主编,雍正十三年(1735)最后定本,乾隆四年(1739)刊行。本书共经四次修改,历时整90年,是官修正史中费时最长的一部。记叙范围上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共276年的史事。多取材于《明实录》、档案、文集、奏议、志书、邸报、私史等。资料可靠,取材广泛,编订严谨,考证较精,文字简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是研究明史的基本资料。尤其是《土司传》、《外国传》、《西域传》等史料,十分珍贵。本书最大缺点是凡不利于清统治的史事均被删除。有武英殿原刻本,1974年中华书局校点本。
般若心经要论
般若心经要论,一卷,明真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