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魔岛

作者:朱贞木
艳魔岛

本书作者在《炼魂谷》一集内,曾经提到崆峒派掌门人大力黄能胡剑秋,他因自知敌不住剑客,曾向南海艳魔岛大南洲洲主白了翁求助。白了翁念在自己当年与他师父悟真禅师的交谊,不便坐视,便派了两位高徒去帮他的忙。此二人一精拳技,姓柳名桑,人称紫煞神;一擅剑术,人称飞燕胡曾,二人在白了翁门下,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此番奉命派赴中原,以后如何情形,此时暂且不表,单要说明这座“艳魔岛”。

猜你喜欢的书

闽中海错疏

闽中海错疏

古代海洋生物学著作。三卷。明屠本畯著。屠本畯(生卒年不详),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门荫入仕,曾任刑部检校、淮运同知、福建盐运使同知。史载他鄙视名利,廉洁自持,好读书,至老勤学不辍。除《闽中海错疏》外,还著有《海味索隐》、《野菜笺》、《离骚草木疏补》等。此书是他“司榷之暇,博采周询”所撰成,“于凡鳞介之登组者,汇为一疏而授剞劂”者(《闽中海错疏·原序》)。成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鳞部二卷,共收一百六十七种水产;介部一卷,收九十种水产。记载作者在福建盐政任上所见之海产情况,对每种水产均按名称、形态和习性加以描述,其中尤以海产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多。书后附记并非产于福建海域、但为常见的海粉、燕窝二种。后来,徐又写了《补志》,以“补疏”形式作增补和解释。此书对海产的记载较为简略,还夹杂一些诸如“鱼跃龙门,过而为龙”等迷信与传说的色彩,但它对海产动物生态的描述十分正确,对研究福建海域的海洋生物,颇具科学价值,堪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海洋生物学专著。《四库全书》评曰:“其书颇与黄衷《海语》相近,而叙述较备,文亦简核。惟其词过略,故征引不能博赡,舛漏亦所未免。如鲨鱼一条,《海语》谓鲨有二种。而此书列至十二种,固可称赅具。然《海语》所谓海鲨、虎头鲨,常以春晦陟于海山,此书反遗之……然其辨别名类,一览了然,颇有益于多识。要亦考地产者所不废也。”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及《国学基本丛书二集)》本。

德育鉴

德育鉴

近代梁启超编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二月作为《新民丛报》临时增刊发行。分《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章,其重点在《知本》一章。认为“道德之根本则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而无不同”,“道德者,不可得变革者也”(《德育鉴·例言》)。在道德修养方法上批评朱熹而推崇王守仁,认为“朱子之大失,则误以智育之方法为德育之方法”,是“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抓不住根本,终无收效之期(《德育鉴·知本》);王守仁专主“致良知”,是“专治病根”,可以收到“一了百了”的效果。宣称“致良知”说“是千古学脉,超凡入圣不二法门”(同上)。认为“今日求精神教育”时“惟有奉阳明先生为严师”,以王学为“独一无二之良药”(同上)方可。收入《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6册。

东坡生活

东坡生活

胡怀琛著。上海世界书局1929年11月版。《生活丛书》之一。此书共11章,描写东坡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生活、政治生活、贬谪生活、文艺生活、闲适生活、豪放生活、恋爱生活、慈爱生活、诙谐生活,书后附东坡别号表、东坡著述表和苏门弟子表。在《东坡的文艺生活》、《东坡的闲适生活》、《东坡的豪放生活》及《东坡的恋爱生活》里,曾分别叙及他的豪放词、婉约词和闲适词,并联系其人品来论其词品,文笔生动、别具风致。

五代史补

五代史补

杂史著作。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五代补录》。北宋陶岳撰。5卷。岳以薛居正《旧五代史》多阙略,乃网罗散失,多取五代十国遗事,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成书。凡107事,今本载梁21事,后唐、后晋、后汉各20事,后周23事,共104事,当有缺佚。是书颇近小说,然叙事首尾详具,率得其实,多为欧阳修《新五代史》及《资治通鉴》所采用,亦可补薛史所未及。有《忏花庵丛书》、《豫章丛书》等本。

礼说

礼说

十四卷。清惠士奇(1672-1741)撰。惠士奇字天牧、仲儒,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康熙间进士,康、雍、乾间历仕。早年兼治经史,晚年尤邃经学。任广东学正,倡导经学,除着《礼说》外,还有《易说》、《诗说》、《半农春秋说》、《大学说》、《交食举隅》、《琴笛理数考》、《红豆斋时术录》、《南中集》、《采莩集》、《半农先生集》。《礼说》是惠士奇考证辨析《周礼》所涉名物制度的着作。《礼说》不载《周礼》经文,只标举所有考据辩驳者,各为其说,依经文次序编之。惠士奇鉴于西汉郑玄注《周礼》不免汉制,因而反对用清代的音字进行推求,主张考求原委。《礼说》将古音古字分别疏通,援引诸史百家之说。证明周制,参证郑玄《周礼注》所引汉制,皆旁引经文,持论有实证。实为治《周礼》之力作。《礼说》版本有红豆斋原刊本、清嘉庆年间上海彭氏校刊本、阮刻经解本。

雪关禅师语录

雪关禅师语录

十三卷,明智訚说,成峦等录,开诇编。卷一,住博山语录,卷二,住鼓山语录,住虎跑语录,卷三,住妙行语录,住瀛山语录(附各刹法语),卷四,答问,禅淨发隐,归云夜话示禅人,卷五,拈古,卷六,拈颂,颂古,卷七,禅镜语(附禅镜偈),卷八,文赋,记序,题跋,疏说,卷九,启,尺牍,卷十,尺牍,卷十一,偈,卷十二,偈颂,赞诗,卷十三,诗歌,杂著,塔铭,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