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妆楼全传

作者:罗贯中
粉妆楼全传

又题《续说唐志传》。清代白话长篇英雄传奇小说,八十回。托名罗贯中纂辑,首有竹溪山人序, 称得旧集,“谱而叙之”,竹溪山人实为本书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序署嘉庆十年(1805),今存嘉庆二年刊本,署十年有误,作者为乾隆、嘉庆间人可定。作品明显保留口头文学的特色, 所说“旧集”,当指说书人底本,在其基础上加以整理。传世版本颇多,存宝华楼、务本堂、翠筠山房、渔古山房、经文堂、文瑞堂、聚元堂、经元堂、文光堂、松林堂等刊本及爱日堂、金声堂等等。述唐开国元勋罗成之后罗增兵困边关,被奸相沈谦诬为投敌而满门抄斩。罗夫人及子罗灿、罗焜闻讯外逃得免。侯登潜入粉妆楼调戏罗焜未婚妻柏玉霜,玉霜自尽遇救,历尽艰险至镇江投亲,又被沈谦子廷芳骗入相府欲行非礼。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于景素先生愿学斋亿语

于景素先生愿学斋亿语

此《于景素先生愿学斋亿语》由明代于孔兼(号泰景)撰。全书共四卷(附续亿语一卷)收录作者诗文作品,包含:论易诸篇、书信题辞、诗集等。此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刊本。

西河记

西河记

地理杂志。东晋喻归撰,清张澍(1781—1847)辑。二卷,一作三卷。 喻归原姓谕,后改今姓,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官至侍御史;张澍有《蜀典》已著录。原书久佚,今存七条乃张氏辑自《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汉书注》、《史记索隐》、《齐民要术》等。从辑本内容看,本书主要记述河西地区异闻、趣事、风俗等。

龙龛手鉴

龙龛手鉴

结合部首和四声排检汉字的工具书。行均编。有宋刊本和明抄本、清抄本、清刻本、明影印宋抄本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傅增湘藏宋刊本,商务印书馆续古逸丛书影印傅增湘藏宋刊本,1982年中华书局以高丽版影印辽刻《龙龛手鉴》为底本,用四部丛刊续编本弥补底本的掉页、缺字和模糊不清之处,将该书再次影印出版。行均,中国辽代幽州僧人,字广济,俗姓于。这部书是辽时僧人行均为佛徒通释文字,领悟释典而作,共有4卷。这部书改变了《说文》的部首次第,以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收入26430余字。每个字下详细列出正、俗、今、古诸种体例,有注音和释义。虽多引佛书以证释音义,但除收入佛经中文字外,于《说文》、《玉篇》之外,广为搜辑。多引佛经汉文译本,但不仅限于此。仿唐颜元孙《干禄字书》例,每字详列正俗、古今、或作等体。

蔡宽夫诗话

蔡宽夫诗话

诗论专著。卷数不详。宋蔡宽夫撰。成书年代不详。蔡宽夫,生卒年不详。宋代有二,一名居厚,字宽夫,进士及第,累官至吏部员外郎,一名启,字宽夫,历任检点试卷官、太学博士侍郎。《诗话》撰者是谁,待考。清人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断为蔡启著,今人郭绍虞《宋诗话考》则定为蔡居厚著。原书已佚,郭绍虞自《苕溪渔隐丛话》等书中辑出87则,编入《宋诗话辑佚》。《蔡宽夫诗话》今存八十七条,多品评诗人诗作,兼及遗闻轶事、声律音乐、典章制度、风土习俗等,其中不少精辟见解为后人称引。如论诗力主“天然自在”、“语意自到”,反对用事过多,劳心苦吟,说:“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三国魏经学家王肃所撰。自称是从孔子22世孙孔猛那里得来的,但其后各代学者多疑为王肃伪托之作。随着近几十年考古不断发现先秦的文献,直到70年代出土的相关史料表明,孔子家语不完全是杜撰的。它的资料来源与论语同源。证实《孔子家语》的确为先秦古籍。其真实性也越来越受到历史研究者的肯定。该书杂取《论语》、《左传》、《国语》、《荀子》、《大戴礼》、《礼记》、《说苑》等书所载古代婚姻、丧祭、郊褅、庙桃等制度和孔子的遗文轶事,综合而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家语》共27卷,佚于唐代。今本10卷,44篇。清代孙志祖和陈士珂各有《家语疏证》。孔颤乐处 儒家所崇尚的圣贤乐境。孔,指孔丘;颜,指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颜乐处,是孔子和颜回达到至高的道德境界之后所具有的那种心胸袒荡、不计得失、从心所欲不逾矩、洞察幽微、仕处自如的乐境。《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此谓孔颜重义轻利、乐道安贫,践行道德之乐。《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至也。’”是说孔颜发愤进取之乐。《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此谓孔颜仕处自如、行道自得之乐。孔颜的道德之乐,曾特别受到宋儒的崇尚。

楞严经截流

楞严经截流

楞严经截流,二卷,明传如述,圣行序,郑之惠序,金学曾序,冯梦祯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