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宝带

作者:冯玉奇
鸳鸯宝带

民国小说家冯玉奇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全书共十回。单行本初版由上海正华书局于1946年出版。 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因赵药枫假传白犹龙死讯,其未婚妻柳小萍悲痛欲绝,在莲花庵欲出家为尼。而江家庄少爷江剑锋和赵药枫二人合谋绑架了小萍欲行不轨,却被江剑锋之妹江静波用法术戏弄,救下了小萍。小萍感激不尽,以如意石为信物,和静波结拜姊妹,当夜随金光老母上山学艺。柳家人寻人不得,教训了找上门来的江剑锋二人。身在巴县地界的白犹龙突然得知父亲被官府逮捕的消息,骑一匹滚江龙往江南来。途中,白犹龙救下了被黑和尚侮辱的酒家店主陈氏,自己也被毒镖所伤,后陈氏在金罗汉帮助下将其救活。紧随其后的罗小蛟兄妹也遇到了陈氏,知晓了白犹龙的去向。路上偶遇白犹龙之妹白小娟,小娟被妖物所迷,小蛟斩妖救下了小娟。二人情投意合,一同上路追寻白犹龙。 五人于昆明相会后,在毛哥儿口中得知因张廷标贪恋白母静娟美色,设计污蔑白父为贼首,将其逮捕入狱。不料,被下药的静娟在张家惊醒,和张廷标厮打时被婢女红杏杀死。与此同时,日父在狱中被狱卒打死。罗小蛟杀了张廷标妻子,得知张廷标现在京城。白犹龙兄妹二人收殓祭拜父母,杀了狱卒,欲进京报仇。白犹龙不愿妹妹随自己漂泊,托小燕说媒,将其嫁与罗小蛟,自己一人上路为父报仇。

猜你喜欢的书

好读书而求甚解

好读书而求甚解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全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书中观点精妙独到,实用有效,是提升阅读技巧、改善低效阅读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玉管照神局

玉管照神局

三卷。旧题南唐宋齐邱撰。宋齐邱,字超回,后改子嵩。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曾任殿直军判官、右司员外郎、同平章事等职,李璟封为楚国公。后获罪被废,自经而死。宋齐邱生当乱世,十分喜好术数,养星相卜占之士数十人,予以厚待。此书可能即其门客所撰,而托宋齐邱之名。此书专论相法,《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为三卷。卷上为吕洞宾赋、千金赋、陈抟先生风鉴、陈抟袖里金、陈抟相歌、洞玄经杂断歌、神垕杨先生神部论、西岳先生截相法、胡僧论玉管相书总要诀、通仙录、杂论、论五应五谷等十二篇。卷中首载形分十相图,次为五官杂论、腹背之相、掌法并掌纹图、脚掌纹图等。卷下分体骨、形气、五色、论言谈、五事观相等五篇,并有杂论数条。此书论相,颇为系统,有总论,有分论,有图说,有歌赋。所相有形有神,既相五官,又看身形,既论气色,又分四时。此书认为:“照神之法,说相之宗,看青黄赤白黑而定吉凶,察金木水火士而知贵贱。是故以头为主,以眼为权。头则五行之首,眼则形相之先。”此书还特详掌法,载各种掌纹图七十二幅,每种纹形先说所主,再以诗四句加以解说。此书系相法着作中较早的一部,流传较广,为历代相士所取法。书中保存了丰富的相法资料,可供研究我国相法发展参考。有清《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

敬乡录

敬乡录

十四卷。元吴师道撰。本书为补宋洪遵《东阳志》中所记人物之缺而作,始自梁朝,迄于南宋末。每人皆先述其事迹,后录其诗文,并间有吴氏考证、按语。体例略近元好问《中州集》,但元氏借诗以存人,吴氏则因人以存诗文,故或有仅载篇目而不录原文者。其编辑宋人小传,是在《宋史》未成以前,故记载多有异同,亦有《宋史》不载之事。于史颇资参考。有清李小雅抄本,缪荃孙、瞿熙邦校并跋,四册(现藏北京图书馆)、《四库全书》本。此外,近人张钧衡撰《考异》一卷,《辩疑》一篇,收入《适园丛书》第一集。《续金华丛书》 (史部) 亦有《敬乡录》十四卷附《考异》一卷本。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奇特最胜金轮佛顶念诵仪轨法要

全一卷。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一字顶轮王之修法,其行法次第为:澡浴、佛部心、莲华部心、金刚部心、甲胄护身、办事、阏伽、普供养、赞、佛眼、本尊根本印明、大慈普护、正念诵等,卷末?附录水坛法。

大乘起信论义记

大乘起信论义记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藏疏、贤首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本书系以华严宗之立场而注释大乘起信论者。共分成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诸藏所摄,(三)显教分齐,(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论题目,(八)造论时节,(九)翻译年代,(十)随文解释。其中第三之显教分齐中,初述自日照三藏传至戒贤、智光之三时判,次将传入东土之大小乘诸经论总判为四宗:(1)随相法执宗,即指小乘诸部。(2)真空无相宗,指般若经、中论等。(3)唯识法相宗,指深密经、瑜伽论等。(四)如来缘起宗,指楞伽经、密严经、宝性论、起信论等。不用华严宗之五教判,而新立四教判,将起信论配于第四宗,此与古来所论大异其趣。此外,本书复谓起信论中之‘阿梨耶识’即是唯识家所说之‘阿赖耶识’,又将三细中之业相、能见相、境界相次第配于自体分、见分、相分,且谓智相以下之六粗通于六意识之中。并明白举示起信论唯举第六识及第八识,而未论及第七识。凡上,皆为本书之特色,为起信论其他之注疏所未及者。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梵名Saddharma -pun!d!ari^ka-s/a^stra, Saddharma -pun!d!ari^ka-upades/a ,凡二卷。印度大乘佛教论师世亲着,后魏菩提流支、昙林等合译。本书为法华经之注释书。又作妙法莲华经论、法华经论、法华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本书依据引之法华经梵本与鸠摩罗什译本不符,而类似现存之尼泊尔梵本。别译有元魏勒那摩提、僧朗等之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一卷,其译语虽与本论相同,然缺归敬颂,并有字句之差异及详略等不同。现今发现之敦煌出土本中,有类似高丽藏本勒那摩提译之论本。注疏有隋代吉藏之疏三卷、唐代义寂、义一合著之述记二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