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昌公主外传
作者:佚名
《古今说海》说渊部收录此篇,不著撰人。实出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亦即《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七所引《同昌公主》条。叙唐懿宗女同昌公主,最得爱宠,咸通九年下嫁韦保衡,穷奢极侈,把内库珍宝都给她陪嫁。公主不久死去,又举行了盛大的送葬仪式,超出常规。本篇记载非常详尽,也有夸张描写,《四库全书总目》说《杜阳杂编》“铺陈缛艳,词赋恒所取材,固小说家之以文采胜者”,大概即指此而言。同昌公主盛葬事,见于《新唐书·懿宗纪》及《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懿宗为公主病死还杀了医官韩宗绍等,并贬谪了谏阻的大臣刘瞻等一批人,成为一大事件。《杜阳杂编》详记皇亲国戚的骄横奢侈,有一定讽刺意义。
猜你喜欢的书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为道教至尊元始天尊所传。本经兼论内修和外功,即道与德、自度与度他、出离与菩提等,跟佛家经典真是如出一辙。与道家最重要的《道德经》相比,二者在“内圣”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外王”方面则后者的内容更广,直延伸至“治国”和“平天下”(此“平”非扫平、荡平的霸道之平,乃和平、太平的王道之平作动词用)。其实,就“外王”而言,佛家也没有多谈。但总的讲来,儒释道基本都从“内圣”修起,本立而道生,再推己及人,如日当空,自可朗照寰宇。当然,最终普及至何种程度,则因位、因势、因时、因地、因因缘而不定。不过,这就不是要关注的重点了,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人事听天命”可也。
三消论
一卷。金·刘完素撰。清·周学海注。原无刊本,周学海于1884年刊行《周氏医学丛书》时,根据刘氏后裔所藏钞本收入其中。本书以《内经》有关消渴病的理论为基础,综合宋以前诸医家的有关论述和发明,对于消渴病的病因、辨证及治法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发挥。完素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已著录。刘氏为金代著名医家,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伤寒论》。倡言六气皆从火化,药用寒凉,其学术主张亦反映于本书中。此书虽仅一卷,但对三消病的病因、辨证及其治法均有简明论述。
书蕉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共二卷。明代陈继儒撰。有《宝颜堂秘笈》、 《啸园丛书》、 《丛书集成初编》本。《四库全书总目》:“是书皆杂抄古今名物训诂及奇文隽字可供词藻之用者,随笔札记,颇无伦次。”所录每则前都加有条名,一般并没有人物情节,仅部分略具小说意味者,如“胎卵二族”、“山”、 “珠子树”、 “黄腰兽”、 “花妖”、 “地犬”等
孔子编年
南宋胡仔撰。五卷。为胡仔奉其父胡舜陟之命编撰。以《论语》为主,采《礼记》、《左传》、《公羊》、《穀梁》、《史记》及《孔子家语》等所载有关孔子言行事迹,按年编排,实即年谱,不称年谱而曰“编年”,意在尊圣。是编于孔子生年,从《史记·孔子世家》定在鲁襄公22年(前551年)。前有胡舜陟序,概述孔子重要经历说:“为中都宰一年,为司空二年,为司寇三年。”“去鲁凡十三年,适卫者五,适陈、适蔡者再,适唐、适宋、适郑、适叶、适楚者一,而复自卫返鲁。”原书采摭经传诸书均未注明出处。胡氏后裔,清胡培翚为之注,悉考所引诸书出处及后世考论孔子可以印证本书者注于下,提高了本书的价值。由于孔子的一些言行其时间地点并无明确记载,限于本书体例,胡氏不得不一一系年,自不免有断章臆附处。《四库提要》指出其对郑人游于乡校,仲尼闻之曰:“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胡氏系此于孔子年十岁时,斥其“殊为疏舛”。胡培翚注引《左传》“杜注云: 仲尼于是十岁,长而后闻之。据此则所言不在斯时也。当以郑人游乡校事在此岁,故系于此”。可补本书之未备。本书为孔子编年的最早著作,其考寻根据经传,虽不免有疏失,但大体上尚审慎。有《四库全书》本及胡培翚注,清刻本。
楞严经圆通疏
楞严经圆通疏,十卷,元惟则会解并序及劝持序,克立跋,明传灯疏并序,虞淳熙序,袁世振序,有凡例。八九套出前茅二卷(嘉续不载)。
性空臻禅师语录
六卷,清行臻说,超晓、超自等编,毛鹃序,张发辰序,有塔铭。南岳下第三十五世,嗣费隐容。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一收住苏州府昆山县选佛场语录;卷二收住苏州府昆山县选佛场语录、住苏州常熟县维摩寺语录;卷三收小参、示众、机缘;卷四收拈颂;卷五收拈颂、赞、偈;卷六收偈、佛事、塔铭、嗣法门人位次。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