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征西
作者:如莲居士章节列表
升序↑- 第 一 回 李道宗设计害仁贵 传假旨星夜召回京
- 第 二 回 郡主撞死翠云宫 程咬金保救薛礼
- 第 三 回 薛仁贵受屈落天牢 众小儿痛打李道宗
- 第 四 回 薛仁贵天牢受苦 王茂生义重如山
- 第 五 回 薛仁贵绑赴法场 尉迟恭鞭断归天
- 第 六 回 徐茂公回朝救仁贵 苏宝同遣使下番书
- 第 七 回 唐天子御驾征西 薛仁贵重新拜帅
- 第 八 回 一路上旗开得胜 秦怀玉枪挑连度
- 第 九 回 界牌关驸马立功 金霞关尉迟逞能
- 第 十 回 空城计君臣受困 宝同一困锁阳城
- 第 十一 回 苏宝同大战唐将 秦怀玉还锏身亡
- 第 十二 回 尉迟弟兄遇飞刀 宝同大战薛仁贵
- 第 十三 回 苏宝同九口飞刀 薛仁贵沙场受苦
- 第 十四 回 薛仁贵魂游地府 孽镜台照出真形
- 第 十五 回 薛仁贵死去还魂 宝同二困锁阳城
- 第 十六 回 徐茂公激将求救 程咬金骗出番营
- 第 十七 回 薛丁山受宝下山 柳夫人母子重逢
- 第 十八 回 薛丁山领兵救父 窦仙童擒捉丁山
- 第 十九 回 薛丁山山寨成亲 窦一虎归唐平西
- 第 二十 回 勇罗通盘肠大战 锁阳城天子惊慌
- 第二十一回 薛丁山大破番营 苏宝同化虹逃走
- 第二十二回 唐天子君臣朝贺 薛仁贵父子重逢
- 第二十三回 唐太宗驾回长安府 苏宝同三困锁阳城
- 第二十四回 飞钹僧连伤二将 窦一虎揭榜求婚
- 第二十五回 窦一虎盗钹受苦 秦汉奉命救师兄
- 第二十六回 监中放出小英雄 丁山大破铁板道
- 第二十七回 番后火鹊烧八将 薛元帅子媳团圆
- 第二十八回 寒江关樊洪水战 樊梨花仙丹救兄
- 第二十九回 神鞭打走陈金定 梨花用法捉丁山
- 第 三十 回 樊梨花移山倒海 三擒三放薛丁山
- 第三十一回 樊梨花无心弑父 小妹子有意诛兄
- 第三十二回 薛仁贵兵打青龙关 烈焰阵火烧薛丁山
- 第三十三回 樊梨花登坛点将 谢应登破烈焰阵
- 第三十四回 穿云箭射伤灵塔 薛丁山休弃梨花
- 第三十五回 薛丁山身陷洪水阵 程咬金三请樊梨花
- 第三十六回 薛金莲劝兄认嫂 闹花烛丁山大怒
- 第三十七回 樊梨花怨命修行 玄武关刁爷出战
- 第三十八回 刁月娥铃拿唐将 师兄弟偷入香房
- 第三十九回 仙翁查看姻缘簿 迷魂沙乱刁月娥
- 第 四十 回 刁月娥失身秦汉 窦一虎变俏完姻
- 第四十一回 白虎关杨藩妖法 薛仁贵中箭归天
- 第四十二回 唐太宗世民归天 唐高宗御驾征西
- 第四十三回 樊梨花诰封极品 薛丁山拜上寒江
- 第四十四回 难丁山梨花佯死 薛丁山拜活梨花
- 第四十五回 樊梨花登台拜帅 薛丁山奉旨完姻
- 第四十六回 梨花大破白虎关 应龙飞马斩杨藩
- 第四十七回 梨花破关除二怪 秦汉借旗收双徒
- 第四十八回 凤凰山番将挡路 薛应龙神女成亲
- 第四十九回 月娥摇动摄魂铃 梨花灵符破宝伞
- 第 五十 回 捆仙绳阵前收伏 救龟蛇二将腾空
- 第五十一回 苏宝同布金光阵 樊元帅连抢关寨
- 第五十二回 薛应龙劫阵丧命 二刘将公主招亲
- 第五十三回 梨花大破金光阵 产麒麟冲散飞刀
- 第五十四回 丁山神箭射妖龙 应龙芦花为水神
- 第五十五回 窦一虎盗仙剑被拿 樊梨花擒番将释赦
- 第五十六回 铁笼火烧窦一虎 野熊摄去二多娇
- 第五十七回 二郎神大战野熊 圣母收服二牛精
- 第五十八回 芙蓉设计杀朱崖 梨花兵打铜马关
- 第五十九回 盗金莺秦窦逞能 摄魂铃擒花伯赖
- 第 六十 回 哈迷王坐朝议敌 梨花观看五龙阵
- 第六十一回 樊梨花一打五龙阵 窦一虎求借芭蕉扇
- 第六十二回 善才途中战秦汉 五公主阵上收宝
- 第六十三回 元帅营中产薛强 善才大破五龙阵
- 第六十四回 欢娘刺死花叔赖 梨花兵打玉龙关
- 第六十五回 梨花仙法捉宝同 神光扇软窦仙童
- 第六十六回 仙翁触动金教主 妖仙大战樊梨花
- 第六十七回 教主摆列诸仙阵 二教斗法有高低
- 第六十八回 老祖大破诸仙阵 教主群妖俱已逃
- 第六十九回 番王纳款朝金阙 圣主班师得胜回
- 第 七十 回 丁山奉旨葬仁贵 应举投亲遇不良
- 第七十一回 劫法场御赐金锤 鞭张保深结冤仇
- 第七十二回 众英雄大闹花灯 通城虎打死内监
- 第七十三回 御花园打死张保 劫法场惊死高宗
- 第七十四回 武后下旨捉丁山 三百余口尽遭灾
- 第七十五回 薛刚一扫铁丘坟 武则天借春天顺
- 第七十六回 骆宾王移檄起义 薛刚二扫铁丘坟
- 第七十七回 薛刚三扫铁丘坟 西唐借兵招驸马
- 第七十八回 张君左秦府出丑 九炼山薛刚团圆
- 第七十九回 武三思四打九炼山 程咬金夜劫周营寨
- 第八十回 尉迟景鞭打太阳枪 净道人圈打众英雄
- 第八十一回 俞荣丹药救诸将 武三思月下遇妖
- 第八十二回 莲花洞徐青下山 三思五打九炼山
- 第八十三回 武三思大败回京 薛蚪走马取红泥
- 第八十四回 薛蚪兵打临阳关 薛孝争夺打潼关
- 第八十五回 盛兰英仙圈打将 美薛孝帅府成亲
- 第八十六回 驴头揭榜认太子 梨花仙法斩驴头
- 第八十七回 狄仁杰一语兴唐 唐中宗大坐天下
- 第八十八回 笑杀程咬金哭杀铁牛 打开铁丘坟报仇雪耻
猜你喜欢的书
侯鲭录
宋赵令畤著。畤笔记体散文集,八卷。取汉娄护合制五侯鲭的典故,作为书名,以示其为杂俎一类。内容多诠释名物、习俗、方言、典实,记叙时人的交往、品评、佚事、趣闻及诗词之作。作者在元祐年间常与苏轼、黄庭坚等交游,故所记诸人轶事、议论,多得之见闻,较为可信。对元稹《莺莺传》考辨甚详,并作《商调·蝶恋花》鼓子词12首,以记其事,散语韵文相间,叙事抒情结合,有说有唱,对后来诸宫调《西厢记》和杂剧《西厢记》都有影响。故此书为研究宋元说唱文学和戏剧文学提供了重要资料。有明嘉靖本、《稗海》本,《知不足斋丛书》本。通行于世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伤寒法祖
清·任越庵撰。约成书于1793年。全书4万字。书凡2卷。卷上述伤寒全论大法、六经正义、合病启微、风寒辨惑、温暑指归、痉温异同、平脉准绳。卷下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解, 末以制方大法殿后。任氏认为, 慈溪柯韵伯撰《伤寒论注》四卷、《伤寒附翼》二卷, 复撰《伤寒论翼》二卷, 阐未发之藏, 探独得之秘, 其明辨详析, 使仲景千古不明之案, 一旦豁然。但因流传已广, 翻刻既多, 其文义字句, 类多鱼豕, 观者未得洞明, 咸置高阁。殷鉴于此, 是书特将柯氏《伤寒论翼》错讹之处, 细加校正, 去繁就简, 重新正定, 而编次仍循柯氏之旧, 故定名曰《伤寒法祖》。是书在学术上, 以遵从柯韵伯学术思想为宗旨, 既以六经分证立论, 又主张伤寒六经为百病立法, 自亦包括杂病在内。反复阐明六经经界、合病并病等, 对伤寒六经证治亦详为剖析, 在仲景制方用药方面亦作了某些探索。然缺乏个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任越庵生前尚未梓版。任氏逝世后多年, 其孙任波将此书稿交于弟子陶观永, 付梓刻版, 始得流传。此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刊本,及裘吉生等辑《珍本医书集成》刊本; 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印行。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珍本医书集成》(1936年) 刊本。
十二金钱镖
宫白羽的长篇武侠技击小说《十二金钱镖》曾连载于1938年天津《庸报》副刊。1939年由正华学校印行出版,共8卷。作品描写飞豹子袁振武图占师妹未遂,与师弟十二金钱镖俞剑平结怨。20年后,飞豹子聚众劫镖,以报怨恨。镖客俞剑平拔剑出山寻镖,获悉贼踪,巧定六路排搜之计。飞豹子亦布天罗地网,诱捕众镖客,卒激起群雄争斗的场面。作品采用中国旧通俗小说的模式,借鉴新文学的表现手法。注重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富有人情味道;故事情节不落旧小说的窠穴。作者说:“我愿把小说中的人物,还它一个真面目,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好人也做坏事,坏人也许做好事。等之,好人也许遭恶运,坏人也许获善终,你虽然不平,却也没法,现实人生偏是这样!”作品出版后曾风靡一时,受到读者的青睐。建国后,多次再版,特别在港台、东南亚地区颇有影响。
清经世文编选录
本书(一册八六面五一、六○○字)不分卷,选自清代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盛康「皇朝经世文续编」、陈忠倚「皇朝经世文三编」及麦仲华「皇朝经世文新编」诸书。按有清一代,自道光中叶贺长龄集辑「皇朝经世文编」以后,至光绪年间陆续有饶玉成「续编集」之辑、盛康与葛士浚两「续编」之辑、陈忠倚「三编」之辑以及麦仲华「新编」之辑。各编有关台湾文献,间或已散见于既刊各书,亦有如施琅、蓝鼎元、姚莹、沈葆桢、刘铭传等所作且刊列专集;至未收诸文,汇为此录,以拾其遗。所选有高其倬、沉启元、郑光策、陈寿祺、邹鸣鹤、金东、周懋琦、李元度、蒲生氏、陈炽等所撰文十六篇(内有两文不着撰人)。附录有四:一为张伯行「正谊堂集」选文九篇、二为刘鸿翱「绿野斋集钞」选文二篇、三为陈庆镛「籀经堂类稿」选文六篇、四为吴大廷「小酉腴山馆文集」选文一篇,均与台湾有关。
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
十一卷。 清廖平撰。廖平是清末的经学大师,一生经学主张凡六变。在光绪十年(1884)前后,著《榖梁春秋内外编》共三十七种、五十卷。其中内编书一种,即《榖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十一卷;外编书十一种,包括《起起榖梁废疾》一卷、《释范》一卷、《集解纠谬》二卷、《榖梁先师遗说考》四卷、《榖梁大义详证》四卷、《榖梁传例疏证》 二卷、 《榖梁外传》二卷、 《榖梁决事》二卷、 《榖梁属辞》二卷 (附《本末》一卷)、《榖梁比事》二卷、《榖梁琐语》四卷。此外又有《榖梁日月时例表》等二十五种。 这些著作代表了廖平的 《榖梁》学观点。他认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根本区别在于礼制的不同。今文经学礼制祖《王制》,古文经学礼制宗《周礼》;《王制》是《春秋》旧传。两汉今文学、古文学的依经立说,推衍比附,都是由《王制》和《周礼》所派生的。《榖梁传》主张“素王”说,礼制属于新制,托“素王”改制,故与《周礼》不合。廖平认为,范宁《春秋榖梁传集解》不守旧训,有不少谬误。他参考两汉经师旧说,以班固的观点进行折衷。如果义还不通,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范宁注不完备的地方,进行疏通引证。引用事实,以《史记》的记载为主,有时也引用《左传》。廖平认为董仲舒治《公羊传》,说礼制与《榖梁传》其实一致,于是对《榖梁传》中的微文孤证,两汉经师又没有解说的,就取董仲舒之说。
千松笔记
全一卷。明代僧大韶着,明末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辑录大韶住辨山千松禅院时所记述之千松笔记、禅宗合论、楞严击节、杂着等四篇,而以卷首之千松笔记作为题名。内容揭示参禅悟道可于世间法内检出出世间法,于出世间法内检出世间法。或谓本书原系五篇,尚有金刚正眼一篇;然卍续藏并未刊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