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呼全传
作者:佚名
小说。清“半闲居士、学圃主人同阅。”卷七、卷八改题“培杏居士、学圃主人同阅”,卷九改题“半痴道人戏编,笔耕老叟加点”。作者无考。十二卷四十回。书叙宋仁宗时,忠孝王呼必显之子呼守勇、呼守信,因右丞相庞集之子庞黑虎强抢民女,将他打伤致死。庞集为了报仇。献女媚君王,呼家遭满门抄斩,死三百余口,仅守勇、守信逃亡。呼守勇得包拯庇护,乔装成绣女闯过刀兵关,得退归林下的王汝南,妻之以女王金莲。后又逃去属金莲生子取名延庆,长大后至新唐国寻父。后呼守勇被民女凤姑及山寨大王赵虎臣夫妇相救,击败追兵,并与凤姑结婚。呼延信自太华进香到太行山叩见佘太君,得杨家将救护,来到西羌,与定天山寨主女儿齐月娥擂台结情,配为夫妻。后呼延庆长大,母子偕同去新唐国寻守勇,路过西差与月娥相认,呼必显显圣嘱儿辈赴京上坟。呼守信即携侄儿延庆与儿子延龙、延豹扮作乞儿到京上坟,见呼王坟石碑上写着“奉旨剿除反贼呼必显狱囚坟”,便将碑打碎,口骂庞妃,庞集将呼延庆拿获,绑赴法场,幸被包拯得机放走。其时凤姑所生碧桃、梅仙二女亦来上坟,一家相认。后得复仇,庞妃想借机杀害养在八王府内的太子,得碧桃姊妹相救,被留八王府中。呼延庆投新唐拜见父亲守勇及异母兄弟延寿,值狼主比武招亲,被招为驸马。后与庞军大战得胜,入京见八王
章节列表
升序↑- 原序
- 第—回 呼家将游春戏猎 庞黑虎思美丧命
- 第二回 庞丞相忍气吞声 宋仁宗嘱托访美
- 第三回 庞丞相请驾游园 多花女花园献媚
- 第四回 庞贵妃欺僭正宫 呼得模遭奸设计
- 第五回 庞丞相父女弄权 呼家将一门受戮
- 第六回 王金莲奇缘巧遇 包文正力救呼郎
- 第八回 王员外巧选东床婿 牛夫人劝嫂联姻眷
- 第七回 包文正硬退庞奸 呼守勇病倒王园
- 第九回 钦天监观占星象 庞贵妃计触龙情
- 第十回 庞丞相乘机进剿 包文正奉旨入觐
- 第十—回 斗夫人怒打庞好 赵凤奴山前大战
- 第十二回 赵大郎与妹完婚 庞丞相高山大败
- 第十三回 庞总兵钦召进京 赵大郎演习兵法
- 第十四回 庞四虎四路追赶 杨令公显圣惊庞
- 第十五回 五霸山大郎遇寇 王金莲喜产麟儿
- 第十六回 太行山守信拜别 杨家将保送甥儿
- 第十七回 齐国宝大演阵法 老夫人擂台选婿
- 第十八回 石头陀打下擂台 呼守信访兄别丈
- 第十九回 桃花潭守信收妖 新唐国公主招亲
- 第二十回 花公主许配东床 呼延庆书房讲武
- 第二十一回 骑石虎延庆逍遥 庞贵妃奸谋渐露
- 第二十二回 万花谷呼郎受法 飞石关王环相遇
- 第二十三回 呼延庆辞师归里 王金莲新唐访夫
- 第二十四回 齐月娥出猎遇美 忠孝王显圣嘱儿
- 第二十五回 呼延庆擒妖得偶 守信偷祭铁丘坟
- 第二十六回 牛夫人计救呼郎 包文正法场放绑
- 第二十七回 呼家将兄妹相遇 铁丘坟兄妹盗祭
- 第二十八回 呼延庆力救太子 赵文姬梦仙指引
- 第二十九回 仙岩洞延龙遇美 庞飞虎割耳逃回
- 第三十回 庞四虎火烧祝家庄 祝素娟飞马往西凉
- 第三十一回 花瑞莲雄关计放 四虎将兵遭迷雾
- 第三十二回 庞东海领兵助虐 天定山金莲剖诉
- 第三十三回 呼延庆新唐见父 仙山洞公主成亲
- 第三十四回 天定山庞琦大战 小道童大作妖法
- 第三十五回 岳鸣皋逞术大战 天定山国宝受困
- 第三十六回 呼家将大破五行阵 金牛岗杀死庞东海
- 第三十七回 老八王硬指奏妃 呼家将奉旨除奸
- 第三十八回 三家村女将交兵 呼延庆出关提兵
- 第三十九回 庞牛虎戏美亡身 呼家将领兵过关
- 第四十回 呼家将力歼庞奸 宋仁宗封赠团圆
猜你喜欢的书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共收入托尔斯泰的《三死》、《破罐子阿廖沙》、《舞会以后》、《谢尔盖神父》、《主人和雇工》等二十篇小说。托尔斯泰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著作,而短篇小说更是数不胜数,在这本小说集中,这二十篇作品是从托尔斯泰无数的短篇小说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而这些作品更是囊括了托尔斯泰初期和晚期的代表作。而作品中所宣扬的博爱精神,以及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更是人生的一次洗礼课。每篇作品抑或浓挚动人,抑或苍老简括,但都字字暖人心脾,使人们透过这个污浊的世界,看到作者那充满博爱与包容的内心世界。
云溪居士集
三十卷。宋华镇(约1094年前后在世)撰。华镇,字安仁,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丰二年(1079),进士及第,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军事。其学术大抵以王安石为宗,且与蔡京、章惇等赠答往来,但其介然自重,其人品尚可取。楼觿在集序中称其诗文“精深典赡,遒丽逸发”。其诗文确实才气丰蔚,词条畅达,虽不足与欧、曾、黄、苏比短长,而在元丰、元祐之际,也可自成一家。其平生著作颇丰,原集本有一百多卷,大多佚失。仅存《云溪居士集》三十卷,卷一为赋,卷二至卷十三为古今体诗,卷十四至卷二十七为论、书、启、札子、表、策问,卷二十八为记,卷二十九为铭、序、引、题后、墓志、说、传,卷三十为祭文。是清四库撰官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有《四库全书》本。
西庵集
九卷。明孙蕡撰。孙蕡,字仲衍,广东南海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于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染局使,迁虹县(今安徽泗县)主簿。召入为翰林院典籍。出为山东平原主簿,坐累逮系。旋释之,规为江苏苏州经历。复坐累戍辽东。洪武二十六年 (1393)因牵连蓝玉案被捕杀。著有《西庵集》九卷。现存有弘治十六年(1503)金兰馆活字印本,凡十卷,集前有张习序。是编为万历十五年(1587)叶初春刻。凡九卷。其中诗八卷,文一卷。前有黄佐、叶春及所撰小传,称孙蕡著述甚富,自兹集外,尚有《通鉴前编纲目》、《孝经集善》、《理学训蒙》、《和陶集古律诗》。其《孝经集善》宋濂为之序。孙蕡没,诸书散佚。其诗文行世者为门人黎贞所编。孙蕡当元季绮靡之余,其诗独卓然有古格。虽神骨隽异不及高启,仍非林鸿诸人所及。胡应麟《诗薮》称其“为岭南派之首。”才情烂漫,尤善作七言歌行,清圆流丽,挥洒自如,如《紫骝马》、《下瞿塘》等皆各具特色。朱彝尊 《静居志诗话》则认为其“诗行尤琳琅可诵,微嫌繁缛耳。”是编还被收入《四库全书》。
历代甲子考
明末清初黄宗羲撰。一卷。前有序,即《答朱康流论历代甲子书》,说明历代甲子,自鲁隐公元年己未(前722)以下,载籍皆可考据,无有异同;自隐公以上,其说不能归一,《汉志》与《史记》不同。黄道周主《史记》之说,宗羲以其与《尚书》不合,谓当从班氏以武王克商为己卯岁,历引《尚书》及《竹书纪年》作证。经其推定,共列七十三个甲子,第一甲子为黄帝元年,第七十三甲子为明天启四年(1624)。
蒙斋中庸讲义
四卷。南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谥正肃。此书散见于《永乐大典》中,不见记载,只有朱彝尊《经义考》著录袁甫所撰《中庸详说》二卷,并且称已佚,可能指的就是此书。该书备列经文,逐节训解,盖平日记录以授门生弟子。袁甫之学出于杨简,杨简之学出于陆九渊,故立说多与九渊相合。如讲自诚明一节云:“诚不可传,可传者明,明即性也,不在诚外也。”此即《象山语录》所谓“诚则明,明则诚,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之说。《四库提要》称其“虽主持过当,或不免惝怳无归,要其心得之处,未尝不自成一家。”该书原已佚,清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成,按经排列,分为四卷,并且加了案语,以匡正其误。
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
资持记序解并五例讲义,一卷,宋则安述,日本戒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