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传
作者:丁秉仁
清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十一卷四十二回。题“吴下香城丁秉仁编著”, “茂苑尤夙真阆仙评”,首有尤夙真,冯翰等序,作者自序,作者丁秉仁,书叙明末福王女瑶华,乃南山雄狐转世,自幼好道,拜剑仙无碍子为师,修文习武。时福王因出师不利,奏明崇祯帝,由瑶华带兵入川,生擒敌首奢崇明,班师回京,被封“宣文耀武一等坤德侯”。后与周君佐结婚。瑶华因嫌君佐粗俗,常令婢女梅影代己,己则随师无碍子云游天下。无碍子嘱其一戒骄贵,二戒沉湎,三戒浮躁。后至峨眉山空空洞,脱却凡胎,修成剑仙。本书虽叙明末事,但不依史实,多言灵怪,号称劝世戒淫,而独于淫秽描写为多,格调低下。有涛音书屋刊本,约刊于嘉庆间,有嘉庆八年(1803)自序。另有道光十八年(1838)刊本及道光二十五年慎修堂刊本。
章节列表
升序↑- 序
- 第一回 老狐禅微言皆中 小妖魅改念受诛
- 第二回 能聚神魂方说剑 指明罪孽使投胎
- 第三回 频闻欠岁凶荒至 三请明师特地来
- 第四回 邀得剑仙来府第 创成艺圃启蒙童
- 第五回 选子女满堂学艺 贪色欲一剑除根
- 第六回 福王受剑仙冷落 韩氏因劳瘵云亡
- 第七回 上新坟乍知春色 试畋猎埋却前骸
- 第八回 庄务初归纤女手 家园全仗剑仙
- 第九回 女庶子点验家口 福藩王面试文才
- 第十回 娇容莫辨真堪笑 武艺超群尽吃惊
- 第十一回 艺圃匾联粗拟就 征诗文启早传扬
- 第十二回 诗社共吟题里句 枕函如对镜中人
- 第十三回 评诗句咸钦卓识 赏荷花足畅幽情
- 第十四回 王庄试武开关键 周府争华设戏筵
- 第十五回 已见睡情方窃笑 欲夸武艺反投诚
- 第十六回 丹诏宠荣加美号 黑心肆意使奸谋
- 第十七回 御苑试文武技艺 邻家逗男女春情
- 第十八回 游赐第淫心毕露 缴资财库藏充盈
- 第十九回 大阅归来传相术 陛辞就道耀兵威
- 第二十回 灭寇成功留后劲 施金普赈赎前愆
- 第二十一回 隔墙有耳听春意 面帝陈情赍宠恩
- 第二十二回 封侯帝女堪惊世 狂病王妃快隐情
- 第二十三回 旷女新婚初识味 藩王续娶旧知音
- 第二十四回 会新亲当场出丑 因赏月即席议题
- 第二十五回 拟赋联吟羞搁笔 作诗又倩凑成章
- 第二十六回 形影暂分因有后 师徒泣别奔前程
- 第二十七回 运机宜试收妖蟒 论伎俩可笑妄人
- 第二十八回 任侠惩贪宽缧绁 引魔入火识奸邪
- 第二十九回 三雅沉酣迷色相 二形煽惑纵春情
- 第三十回 秀士家风诚古朴 龙阳妩媚忒新奇
- 第三十一回 收桑二蟒妖衔术 盵珠泉父女殉身
- 第三十二回 阴阳颠倒真堪异 婢仆尊崇非昔时
- 第三十三回 重来赐第藏行迹 再叙前缘话夙因
- 第三十四回 剑仙阴护空中至 长史穷途意外逢
- 第三十五回 仇雠骨肉充灯烛 道路灾殃几死生
- 第三十六回 睹人形方知险恶 遇方外莫悉因由
- 第三十七回 形骸一一风为扫 山洞空空剑自留
- 第三十八回 坤德侯庄还如旧 无碍子剑复会津
- 第三十九回 岂意王庄来旧识 不图雅奏入科仪
- 第四十回 遗道演成惊俗眼 雄狐造就返仙踪
- 第四十一回 无知妄想兴波浪 弄假成真获罪愆
- 第四十二回 延宗授产分支派 隐迹传书嘱后昆
丁秉仁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人类与象征
1960年,85岁高龄的荣格受到诸多普通读者的来信鼓舞,同意出版一本写给普通人的书,让非专业人士也可以了解他的思想。荣格主持并参与了本书的策划、撰写、编辑和审阅工作。在完成本书主要工作的十几天之后,荣格便一病不起,后于1961年6月安然辞世,享年86岁。本书在全世界影响深远,已被译为近三十种语言,成为普通读者了解荣格思想的上佳读本。 荣格毕生探索人类心灵,而象征是心灵无意识的表达,广泛体现在梦、神话、文化、艺术等形式当中,能帮助我们理解心灵的奥秘。本书概要介绍了荣格思想体系的精髓,共五章,分别由荣格和他指定的四位学者撰写,他本人写了核心的第一章《探索无意识》。
以美育代宗教说
蔡元培著。是作者1917年4月在北京神州学会上的演说词,先后载于《新青年》第三卷第六号(1917年8月1日)及《学艺》杂志第一年第二号(1917年9月)。后修订辑入《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这是研究中国现代美学史的重要材料。作者认为,宗教之原始,不外因人们精神作用而构成。人们精神上之作用通常可分为知识、意志、感情等三种。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种作用而有之。但随着社会文化日渐进步,知识与意志作用离开宗教而独立,于是和宗教有最密切关系者惟有情感作用,即所谓美感。但是以美育论,已有与宗教分合之两派。此两派相较,依附于宗教的美育,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有鉴于此,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于其中。”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也不能有利害之关系,因为美是超绝实际的。蔡元培的美学观,在当时是颇有影响的一家之言。
龙虎手鉴图
龙虎手鉴图,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为宋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灵图类。首列一图,以干支和卦象方位匹配水银、白银、黑银、朱砂、黄土、青龙、白虎、烧铅、煮汞。后附图解,指示天道阴阳运转次序及内丹修炼之火候。宣称:「还丹不依天道,必无成理」;「终而复始,运毂如轴,徧克既定,日辰无差,则天道阴阳之动息可移于掌握之执也。」图解之后,又有七绝诗十八首,皆述内丹修炼之术。
太一丛话
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
散花庵词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 (昇)作昃,以叔旸 (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前有黄升序,世所传旧刻宋本,有如钩摹当日手书,亦作黄升;毛晋未考六书,妄改为昃,殊为舛谬。至于“叔阳”,本是《哄堂词》作者卢炳的字,毛晋移而为黄升字,属张冠李戴之误。黄升所选《绝妙词》,卷末附己作词四十首,系沿用王逸编《楚词》、徐陵编《玉台新咏》、芮挺章编《国秀集》之例;此本全录之,又旁摭他书,增入三首。黄升早弃科举,雅意歌咏。据胡德方所作《诗选》序称,黄升曾以诗受知游九功。其词亦上逼秦少游,近摹姜白石。据胡德方序及《梅磵诗话》中魏庆之过玉林绝句考,黄升为魏庆之同里,系福建人。朱彝尊《词综》和厉鹗《宋诗纪事》均未详黄升里籍。是书有 《四库全书》本,《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宋六十名家词》本等。
娑罗馆清言译注
《娑罗馆清言》与《续娑罗馆清言》均系屠隆晚年所作,从序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娑罗馆清言》作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1600),时屠隆五十八岁。娑罗一词,为梵语音译,有“坚固”、“高远”之意,是盛产于印度及东南亚的一种常绿乔木,树形高大美观,质地优良。相传释迦牟尼的寂灭之所即是在娑罗树间,因此佛教中有不少事物都与娑罗树有关。此树后传入我国,许多寺院中都有栽植。万历十五(1587)年前后,屠隆也从阿育王舍利殿前移植娑罗树一棵,并改其书斋“栖真馆”为“娑罗馆”,本书之名也是从其斋名中得来。全文共有近二百条短小精炼的清言组成,其中,以佛教的思想观念来阐释人生哲理,有对索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物的留恋,对世俗名利的摒弃,作者息心凝虑,超然物外,更像是一位摆脱人世苦恼的隐士,颇有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