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喜剧

作者:高阳
鱼的喜剧

本专辑讲述了十四篇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故事,与香港情人串通想要骗取台北已婚男士钱财的歌星、为救孩子雪天买药最终被捕判死刑的土匪、对一件昂贵的英国货女式外套各有心思的年轻夫妇……十四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十四段跌宕动人的现代传奇,人际、情感、阴谋、传奇,每一篇故事背后都有作者对时代的特别思考。高阳以深具古典韵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饱含人情冷暖、社会风貌的大时代浮世绘。

猜你喜欢的书

京都中国通史

京都中国通史

本书是由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及其弟子冈崎文夫写就的一部中国通史。 中国历史的发展,本质上是文化的发展。根据各时代文化发展的不同内容及形式,作者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世、近世三个时期,除全面介绍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与典型人物之外,还着重阐明了各个时期的制度和文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是通过文化扩散的波动来实现的——中国文化从中原向四周扩散,与临近的少数民族乃至周边国家持续发生碰撞和交融,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这种基于文化史观的历史分期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

联邦党人文集

联邦党人文集

美国建国初期自称为联邦党人的政治家、宪法学家汉密尔顿同麦迪逊、杰伊等人,共同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从1787年10月在纽约报刊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后由汉密尔顿汇编成集于1788年出版。这是一部全面为新诞生的美国宪法辩护的著作,多为汉密尔顿执笔。文集反复论证了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联邦政府的必要性,不仅对美国各州的和平自由、保卫美国不受欧洲强国的统治侵略至关重要,而且也是促进大规模商业和经济繁荣的必经之途;与流行的自然权利学说不同,书中提出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两类人的观点,即上等人由少数富人和显贵组成,下等人为穷人或人民大众,前者富有知识与才能,后者则强横和反复无常,因而需要使少数派在政治上享有特殊的永久地位,依照洛克和孟德斯鸠分权学说,提出了牵制与平衡的原则,把权力均分至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并相互控制,如总统对议会有否决权、司法部门有宪法解释权、议会对行政和司法人员有弹劾权、最高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议会采用两院制;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其论著集中体现了大资产阶级大奴隶主利益的保守的反民主的政治法律思想。这部著作是近代西方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政府的重要文献,也是研究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参考资料,对19世纪后西方诸国宪法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科举论

科举论

三代以后,设科取士之法,莫善于汉之贤良方正,莫不善于唐之诗赋取士。宋初稍沿唐制,及安石变法,始专用经义,而诗赋之科,终宋世数起数废。要其所谓经义者,特安石之新说而已。虽绍兴以后王学稍衰,而河南、荆舒对立为两,则学者犹多蹖驳也。至我明高皇帝,厘正经术,宗濂洛之义理,存先汉之注疏,使士子有所据依,于是释老庄列影响依附之言廓然尽矣。且其制有论,有诏诰表判,有时务策,三场并重。而科举之外有辟举,有岁贡,三途并用。故我国初得人之盛,雄视西京,士子之应科目者,无上书觅举之弊,无群聚京师之扰,无请谒举主之隙,规制之善,汉唐宋皆不及也。自宪皇帝以后,所谓三途者遂废其二,而科举始独重矣。

缀术

缀术

【已经失传】古代数学经典名著。刘宋祖冲之著。共5卷(或6卷)。成书约于5世纪中叶至6世纪初。唐初,被列为“十部算经”之一,是国子监算学科钦定的教科书,规定学习年限为4年。早在北宋时期已经失传。据《隋书·律历志》等史料推断,其主要内容有三。其一,为确定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准确到小数点后六位,并给出密率:335/113,约率22/7。现这两个数字被誉为祖率,这一成就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记录在8个多世纪后的1427年才被中世纪伊斯兰国家的数学家阿尔·卡西所打破。是我国古代数学水平高度发达的标志。但祖率的推算之法不得详知。其二,《隋书·律历志》云祖冲之“又设开差幂,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故可推断该书含由面积差求边长或圆的直径(开差幂),由体积差求边长或球的直径(开差立)等内容,这是需要解二次方程或三次方程的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其三是天文历法中的有限差分法。据数学史家钱宝琮考证,该书还含有关于计算分数的近似值等内容。此外,祖冲之父子在球体体积计算中颇有创新,成绩斐然,该书是否含有这些内容不得知之。有人认为该书是祖冲之在钻研刘徽的《九章算术注》后,写成数十篇专题论文附缀刘书之后而成,以为“缀述”。因此“缀术”为“缀述”之误。该书是自《九章算术》后最重要的数学著作,内容深奥,成绩辉煌。

女丹合编选注

女丹合编选注

《女丹合编选注》系据光绪丙午年重刊二仙巷藏版贺龙骥氏所编《女丹合编》选注,作者精选其中“壶天性果女丹十则”、“女金丹上下卷”、“樵阳经女丹修练”、“女功炼己还丹图说”、“女丹要言”、“西池集”六篇加以点校注释。《重刊道藏輯要》

大品经游意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叉译成晋文,称“放光般若”。由此般若义学大张。鸠摩罗什入秦重译,称“小品般若”。南朝梁武帝崇大论,致使此经疏解甚多,今皆不传。此游意以五重释义,即释名、辨宗、会教、出部倘、明缘起。释名有五,谓明摩诃,明波若、明波罗密、明修多罗、明序。辨宗有五,谓明体、明宗、简因果、明长短、辨远近。会教有二,即会教及五家味相生,广列异解。出部倘所述部类,与普通所明不同。此游意是研习般若教理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