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影

作者:顾太清
红楼梦影

长篇小说。清佚名撰。二十四回。扉页署名“云槎外史”,但每回之前却题“西湖散人撰”,估计当为一人。此书成于咸丰末年,约十三万字。《红楼梦》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刊行以来,各种续书陆续问世,多达三十余种。此编晚出,首冠咸丰十一年(1861)西湖散人序,即自序。谓此书“虚描实写,傍见侧出,回顾前踪,一丝不漏。至于诸人口吻神情,揣摹酷肖……接续前书,毫无痕迹”。又谓“信夫前梦后影并传不朽”。小说写宝玉离家出走,贾政四出寻找,后在毗陵驿将其从一僧一道手中领回,即一改往日倚红偎翠之习,入为翰林,进了衙门当差。不久,与宝钗生有一子。第十回写当了父亲的宝玉尽享天伦之乐,他喜欢“抱着芝哥站在栏杆前看牡丹”,还把那块通灵玉挂在儿子身上辟邪。但他本性终究难改,儿女私情依旧,小说让宝玉在林黛玉20岁冥寿时前去潇湘馆祭奠,二人在梦中相见,梦醒后方知此番生死之恋如镜月水花之不可及,不禁怅然。

顾太清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春琴抄

春琴抄

日本著名中篇小说。谷崎润一郎著。作者试图在作品中表现为了美物、爱者甘愿忍受痛苦的精神,创造一个由于“美”痛苦变欢悦的世界。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传记记述、知情人的谈话及实地考证等方式,造成故事的真实感。特别是作者将会话溶于叙述、减少标点的使用,使用“变体假名”,更使小说的古典气氛变得浓重。小说的女主人公春琴是个药商的女儿,9岁失明,在小学徒佐助的引路下每日学琴。佐助对春琴渐渐产生特异的情感,并暗自学琴,后被春琴收为徒弟,由此侍奉春琴终身。佐助后来虽成为春琴实际上的丈夫,但仍安于佣人的地位。春琴37岁时,遭人袭击,容毁颜败。佐助为在心目中永远留下春琴的美貌,取银针刺破双目,亦为盲人。自此,两人凭借记忆与想像实现他们的“爱”的理想。

不必要的胜利

不必要的胜利

《不必要的胜利》是契诃夫1882年在莫斯科学习医学时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之一。茨威布希和伊尔卡是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父女。茨威布希用无奈之心去归顺和适应生活,甘心做生活的奴隶。伊尔卡向命运抗争,坚决要做自己的主人。问题就在于此,伊尔卡要为受辱的父亲复仇,却使她自己沦为交际花,并嫁给没落的贵族阿尔土尔·冯·扎依尼茨男爵,落得一身臭名。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文学作品,是一出极具讽刺意味的悲剧,契诃夫在描写人物背景以及行为关系的同时,最主要是为凸现金钱的罪恶性和爱情的改造力。首先谈谈金钱,阿尔土尔为一百万而答应取伊尔卡,给予伊尔卡贵族太太的身份,以便伊尔卡能以平等的地位向戈尔达乌根伯爵夫人施行报复。伊尔卡为复仇,答应用自己的肉体去赚得一百万,使阿尔土尔重新变成名符其实的富有的伯爵。而侮辱伊尔卡父亲的戈尔达乌根伯爵夫人则是为了一百万而嫁给年老的戈尔达乌根伯爵,以壮大自己娘家的家业。在金钱的诱惑下,乡村法官拒绝伊尔卡的上诉;阿尔土尔的姐姐一家设计夺取母亲的遗产;伊尔卡要求追求她的男人们必须抛掷重金才能求得她的一吻。人们为了金钱而各怀鬼胎,不惜改变自己本初的品质,从而变为麻木,自私以及丑陋。

语文影及其他

语文影及其他

语文影及其他,收文18篇,前有作者自序。是朱自清生前亲手编定的最后一个集子,未及印行,几个月后,他就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建国初期,“朱自清全集编委会”曾将书名改为《语文影》,准备收入全集,但终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书名仍用作者原来拟定的《语文影及其他》。分为“语文影”和“人生的一角”两辑。朱自清先生在这部杂文集里,主要谈论了日常用语的运用和日常伦理规范两个方面的问题,先生用流畅风趣的文笔,勾勒出这些生活现象所体现出的普通百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读之令人会心一笑。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

不署撰者。太上大道君向普济真人述元始天尊十号功德,并述道经十二部事。

经方实验录

经方实验录

医案著作。曹颖甫著,门人姜佐景整理。全书收载92案,卷1列述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石甘汤证、葛根芩连汤证及三承气汤证;卷2列述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皂荚丸证、桂枝龙牡汤证、炙甘草汤证、建中汤证、抵当汤证等;卷3列述肠痈、肺痈、悬饮、奔豚、历节、发背、脑疽、阳明病等。书中有16案系附列门人治验,皆为应用经方案例。曹氏临证用经方取效者,十常八九。门人姜佐景掇拾其方案,佐以解说,并经曹氏审阅,逐案批注评语。是书每案于脉症方药记述简明,辅佐评说不厌求详,着重反映曹氏平生趋重经方治病的风格。现存姜氏医庐1937年刊本及千顷堂重印本。197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浣花集

浣花集

诗别集。十卷。《补遗》一卷。唐韦庄(836—910)撰。韦庄,字端己,杜陵(今属陕西)人。少孤,家贫力学,工诗,尤善长短句。乾宁元年(894)进士第,授校书郎。转补阙。后仕蜀王建,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文献通考》载《庄集》五卷。此本十卷,乃毛晋汲古阁所刻。为韦庄弟韦蔼所编,前有韦蔼序。疑后人析五为十,因而第十卷仅诗六首。末为《补遗》一卷,则是毛晋所增。但《癸丑年下第献新先辈》一首,即见于卷八,入《补遗》实为失检。《全唐诗》所录较此本多《勉儿子即事》等篇共三十余首。盖韦蔼序作于癸亥年六月,为唐昭宗之天复三年(903)。韦庄方得杜甫草堂,故以名集。自此以后,篇什皆未载。故往往散见于诸书,后人递有增入。其原序题,集中所载为韦庄近体诗,其内容如《序》所云:“流离溧沧,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念,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愁之文,一咏一觞之作”。原序称广明元年(880)至天复三年(903)有诗千首。今所存诗为二百四十六首,集外补遗为二十首,断句三则,共不足四百首。由此可知韦庄诗散佚已多。本书有《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