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兰轩集
元代诗文别集。16卷。王旭撰。据明人焦 《国史经籍志》所载,《兰轩集》原本为20卷。原本久佚无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王旭诗文若干篇,重编为《兰轩集》16卷。《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中收入辑本《兰轩集》16卷,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版本。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为五言律诗,卷4-8为七言律诗,卷9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10为表、书、启、疏、檄,卷11为序,卷12-13为记,卷14为题跋、赞、文,卷15为说,卷16为铭、碑、传。王旭的诗,以七言律诗数量最多,以五言古诗质量最高。他的诗往往随心所欲地抒写个人情怀,并不着力于雕章琢句,常给人气格超迈的印象,比较容易感染读者。他的古文多讲学家之言,文学色彩较淡,以议论和平通达,说理细致入微见长。他身处元初盛世却困顿终身,诗文中贯穿着怀才不遇、难为当权者所用的感慨。七言绝句《扬州城下》、《燕城书怀》正是这种情绪的体现。
康熙睢州志
七卷,康熙32年刻本,[清]戴斌修,汤斌纂。睢州金天德三年(1151)改拱州置。治襄邑县(今河南睢县,明省入睢州)。属南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南睢县、柘城、民权等县地。元属汴梁路。明初属开封府,嘉靖中改属归德府。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睢县。
佛法概要
明旸撰。本书依据北传汉语系佛教资料来写佛陀的传记和言教。众所周知,我国是北传佛教的故乡。本书主要是宣扬大乘佛教,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好处。 佛教是佛陀和他弟子共同创造的。因此本书在佛传后面,详细介绍十大声闻、五大菩萨的生平事迹和修学法门。我们从这些圣贤应化事迹中,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对五大菩萨的系统介绍,在国内外读物中还是稀有的。如果五大菩萨的思想,能牢固地播种在读者的八识田中,可以预期,将来一定会鲜花簇簇,硕果累累,福慧具足,依正庄严。这对于世道人心、修身养性,都会起到一定的美好作用。
现观庄严论略解
现观庄严论略解,四卷,法尊法师译。全称《般若波罗蜜多优波提舍(教授)·现观庄严论》。藏传佛学以此为“弥勒五论”之首,各教派均极重视,而汉传未译,弥勒五法中未列此论。系略摄二万五千颂般若经之纲要。组织为三智、八事、七十义。极为简要地概括了一个凡夫循序修持以达到成佛境地之全部过程,共272颂。分为八品:(1)一切种智品;(2)道智品;(3)一切智品;(4)一切正等现观品;(5)顶现观品;(6)次第现观品;(7)刹那正等现观品;(8)法身品。前三品令遍知一切智性、次四品为令于一切智性得自在而说加行,终品说由加行可达到佛果。三智为:基智、道智、一切种智。七十义为三智三十法,四加行三十六法,法身四法。印度依据此论而注释般若二万五千颂之著作甚多,藏文《丹珠尔》中收有二十一种,其中以圣解脱军和狮子贤的诠释为最权威;藏文的注释更多,其中以宗喀巴的《善说金鬘疏》为最著名,汉文有法尊(1902—1980)的译本及略解,详细研究的著作尚少。
祖亮启禅师语录
二卷,清超启说,广和录,超屿序。南岳下第三十六世,嗣灵机观。依驹本印。
观心诵经法记
全一卷。又称观心诵经记。隋代智顗说,唐代湛然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九册。本书乃宣说诵经须身、口、意三业清净,配合空、假、中三观而运慈、悲二法,以趋入第一义空为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