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记
作者:佚名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西王母瑶池宴蟠桃 释性真石桥戏明珠
- 第二回 咸宁县性真投胎 众邻舍潘瞽说命
- 第三回 百花姑合席说功过 八仙娥同时降尘凡
- 第四回 华阴闺女唱和杨柳诗 紫虚真人传授阴符经
- 第五回 杨解元独点花魁 桂蟾月自拟月姥
- 第六回 假女冠郑府弹琴韵 巧春娘妆阁喻弓影
- 第七回 说婚媾老司徒起怒 通关节大学士发誓
- 第八回 杨少游金榜擢状元 郑司徒花园迎娇客
- 第九回 郑琼贝书斋赌棋 贾春云绣闺咏鞋
- 第十回 贾春云为仙为鬼 锹惊鸿乍阴乍阳
- 第十一回 金銮直庐学士吹箫 蓬莱别殿宫娥请诗
- 第十二回 秦宫娥掩泣随黄门 杨学士陈情叩青锁
- 第十三回 郑司徒承旨赖婚 杨学士再疏下狱
- 第十四回 日本国潜师犯青州 杨元帅练兵出济南
- 第十五回 杨元帅摆开鵾鹏阵 倭总兵败走泰安州
- 第十六回 沈袅烟舍剑诉真情 吉乎飞出兵说奇计
- 第十七回 廖先锋误陷盘蛇谷 杨元帅做梦白龙潭
- 第十八回 白龙潭元帅破阴兵 洞庭湖龙王设宫乐
- 第十九回 平秀突卷兵渡海 杨元帅奏凯还朝。
- 第二十回 兰阳主微服拜佛 郑小姐承旨入宫
- 第二十一回 郑小姐赐爵英阳主 贾春云续咏喜鹊诗
- 第二十二回 赏三军元帅辞封爵 归花园春娘传假音
- 第二十三回 两公主一席合卺 双亲堂联车入京
- 第二十四回 英阳主讳名贬郑氏 魏国公假病说鬼话
- 第二十五回 西园新第两公主出阁 东楼寿席二佳姬入...
- 第二十六回 举贤良杨少琏登第 求直言郑云镐陈疏
- 第二十七回 胡伯远按狱假犯人 严学初临刑招吏部
- 第二十八回 悖逆子舍父丧命 奸党贼籍产就戮
- 第二十九回 乐游园赏秋咏菊诗 打围场看剑听宝瑟
- 第三十回 杜蘅院丞相梦八仙 凝晖阁英阳诞双男
- 第三十一回 英阳主细评柏叶茶 白凌波雅宣牙牌令
- 第三十二回 兰阳主约咏美人诗 桂蟾月斗趣骰角令
- 第三十三回 三场试六子联金榜 九云楼八美说笑话
- 第三十四回 庾太君大宴群芳园 两公主文誓白衣佛
- 第三十五回 杨丞相陈疏乞养 真上人返本还原
猜你喜欢的书
至正四明续志
浙江地方志。元王元恭修,王厚孙纂。十二卷。元恭字居敬, 自号宁轩,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授正议大夫,转庆元路总管。厚孙字叔载,一字燕贻,自号遂初老人,浙江鄞县人。初官训导,授教谕。 《延祐志》后二十二年,元恭等修此志以补续前志,至正二年(1342)告成,记事止至正元年(1341),约十三万字。分沿革、土风、职官、人物、城邑、山川、土产、赋役、学校、祠祀、释道、集古十二门,门下又细分若干子目,按目载述,颇为详实。如记市舶物质,分细、粗、五谷三类,分载珊瑚、玉、玛瑙、象牙、槟榔等二百三十二种,反映了当时宁波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和对外贸易繁盛。物产分药材、果实、草木、器用、毛族、羽族、水族,记动、植物一百四十四种。载各种赋税,诸如铁冶、皮货、市舶等二十余种。集古所记多为宁波古迹。全志体例完备、载事详全,为元代名志,对后世颇多影响。元刊本已佚。今有清咸丰四年(1854)徐氏烟屿楼重刊本,同治重刊本,上海、北京图书馆藏抄本。清全祖望《至正四明续志跋》(《鲒琦亭集外编·卷三十五》)、徐时栋《宋元四明六志作者传序目》(《烟屿楼文集·卷十一》)及今人郑芳华《宋元四明六志简介》(《图书馆学文选》浙江图书馆学会宁波会员小组1980年编)可资参考。
类经图翼
医经类著作。明张介宾撰。十一卷。介宾有《类经》已著录。是编刊于天启四年(1624),为《类经续编》。书中用图解方式以辅补《类经》注文之不足,故名。共二十六万字。包括运气(卷一至卷二)与针灸(卷三至卷十)两部分。前者对五运六气理论,用文、图互解方法详细说明。后者论述经络俞穴,绘有图解,编有针灸要穴以及诸证灸法要穴等。广泛引证有关资料,对中医理论以及针灸学均有阐发。理论透彻,易懂易记,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明天启四年(1644)天德堂初刻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金仙证论
炼丹医学著作。不分卷。原题华阳柳师撰,撰年不详。此书系从道家著作中辑取有关炼丹论述而成。全书列序炼丹、正道浅说、炼己直论、小周天药物直论、风火炼精赋、禅机赋等18篇。书中强调“神乃心中之元神,神炁即肾中之元炁” 的重要性。现有清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重刻本。
仪礼译注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十七篇。相传为周公制作,或谓孔子订定。实为战国初至中叶成书。《十三经注疏》中收东汉郑玄《仪礼注》、唐贾公彦《仪礼义疏》。
入中论颂讲记
演培法师著,福建莆田广化寺出版。《入中论颂》是依华严的十地行果与般若的毕竟空理而组织成的,在菩萨的大行中,显示诸法的真理,从诸法的真理中,以明菩萨的大行,真可说是做到了实践与理性的统一。 演培法师用白话文综合讲解《入中论颂》的要义为使修学者能契合于经义,修习无我的正观从而达到生死的解脱。 本书依华严的十地行果与般若的毕竟空理而成,乃中观论著。
瑜伽师地论戒品纂释
瑜伽师地论戒品纂释,二卷,宗喀巴释论,民国汤芗铭译纂。大藏经补编,第08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