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云记

作者:佚名
九云记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子九云记》,又名《九云楼》。九卷三十五回。题“无名子撰”,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现仅存传抄本,藏韩国岭南大学中央图书馆汶波文库。199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排印传抄本。西池王母娘娘盛开蟠桃胜会。玉帝、如来、各路神仙俱往赴宴。南岳神仙元君卫夫人也赴了蟠桃宴,八位侍娥仙姑往南天门迎接夫人归山。在天台山邂逅性真和尚,相戏生情,结下情缘。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

太上灵宝净明法序,此篇乃宋元净明道道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道藏辑要》奎集《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一书亦收录之。序文宣称《净明法》乃上帝为太阳真君孝道明王所说,后许真君遇上圣传以此书,「著其末浅,作道经三十五篇行于人世」。按此处所说「道经三十五篇」,即《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又称《太上灵宝净明秘法》,为南宋净明道重要经典。本篇即该经之序,虽仅数百字,但能概括净明法源出始末及其要旨,辞理清晰。是为研究净明道之重要资料。

晁无咎词

晁无咎词

六卷。宋晁补之 (1053—1110)撰。晁补之字无咎,钜野 (今属山东)人。是集又名 《晁无咎词》、《琴趣外编》。《书录解题》则作一卷,称《晁无咎词》。原本为毛晋所刊,题曰 《琴趣外编》,其跋语称诗余不入集中,故名 《外编》,分为六卷。但与《书录解题》皆不合,未详其故。晁补之之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受苏轼影响很大。此书还有影宋刊本;明人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收词一百五十五首;有《四库全书》本。今人龙榆生有校点本,并附有传记、词话等材料。

祖堂集释译

祖堂集释译

这部《祖堂集》采译文与原典相互对照的方式,为了使读者顺利阅读,我在译文中采取的是“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办法,不少地方都绞尽脑汁,生怕破坏了禅师话语的风趣、幽默、简洁与机智,可是,禅语里太多的机锋和术语使译文总是不能完成它传达的任务。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

念佛起缘弥陀观偈直解,一卷,清张渊述并序,解阿弥陀佛身金色一偈。

俱舍论记

俱舍论记

凡三十卷。唐代普光(七世纪)撰,故本书又称俱舍论光记、光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神泰、普光、法宝同为俱舍论译者玄奘之门人,被并称为俱舍三大家。神泰作泰疏二十卷(一说三十卷),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三册,然现存者并非完本。法宝作宝疏三十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一册。三疏之中,以泰疏为最古,次为光记,最后为宝疏。泰疏之特色在于随文解释,恰到好处,为一难得之注疏,若与光记互相对照,则更能明了玄奘相传之释义。宝疏之特色,由于法宝原本研习涅槃,故将俱舍论之研究分为五门而论玄谈,每由大乘之观点来看俱舍论,因而对神泰、普光二师之说多所不满。三大家之态度虽然彼此歧异,然在俱舍论之研究上,则同为不可忽视者。

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

又名《中阴得度法》,本书是一部西藏佛学名著,依照佛教义详细介绍了人死以后每天“中阴”的变化情形。它蕴含着一套丰富的临终、死亡及死后世界的知识和图景。此外,基于《西藏度亡经》的藏传佛教“临终关怀”具有终极关怀的性质,它既是死亡救助,又是生死教育,涵盖人从生至死的一切人生课题的智慧,这也是现代临终关怀需要借鉴和发展的。这些内容具有强烈而广泛的心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