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刚反唐
作者:如莲居士章节列表
升序↑- 第一回 两辽王安葬白虎山 狄仁杰拒色临清店
- 第二回 李淳风课识天机 武媚娘初沾雨露
- 第三回 武才人出宫为尼 褚遂良入朝直谏
- 第四回 征西将回朝受爵 武昭仪暗害正宫
- 第五回 高宗误信报女仇 杜回忠心救小主
- 第六回 江夏王救护真龙 通城虎打奸闯祸
- 第七回 程咬金朝房辩论 张天左忍气吃亏
- 第八回 张天右教场受辱 樊梨花堂上生嗔
- 第九回 夫人护子亲面圣 薛刚仗义救冤人
- 第十回 贫汉受恩得武职 官民奉旨放花灯
- 第十一回 彩灯下踢死皇子 御楼上惊崩圣驾
- 第十二回 武后下旨拿薛族 薛勇修书托孤儿
- 第十三回 小神庙薛强遇师 大宛国公主招夫
- 第十四回 教场中神伤良缘 金銮殿夫妻交拜
- 第十五回 卧龙山两雄交斗 聚义厅双人配合
- 第十六回 弃亲子薛蛟脱祸 废中宗武氏专权
- 第十七回 薛丁山全家遭刑 樊梨花法场脱难
- 第十八回 武氏削夺唐宗室 马周挺身当大任
- 第十九回 江淮侯诉出原由 通城虎知情痛哭
- 第二十回 薛刚一扫铁丘坟 马登力救通城虎
- 第二十一回 三思领旨剿薛刚 鸾英荒郊产男儿
- 第二十二回 鸾英避难黑龙村 薛义忘恩贪爵位
- 第二十三回 通城虎酒醉遭擒 两英雄截途抢劫
- 第二十四回 扬州城英王举义 金陵地两军对敌
- 第二十五回 承业定计袭扬州 铁头乘夜刺英王
- 第二十六回 马周失势权居山 武氏篡位移唐祚
- 第二十七回 谢映登指示咬金 众功臣避难出镇
- 第二十八回 武三思进如意君 魏思泉放徐美祖
- 第二十九回 女娲主传授天书 狄梁公捉拿便嬖
- 第三十回 薛刚二扫铁丘坟 仁杰隐藏通城虎
- 第三十一回 王怀义善卜瓦笤 安金藏剖腹屠肠
- 第三十二回 月姑迷惑武三思 鲁仲会遇通城虎
- 第三十三回 银安殿共议中兴 房州城设立擂台
- 第三十四回 吴奇马赞打擂台 浮鲁薛刚同见驾
- 第三十五回 庐陵王恩赦薛刚 五方将大战两雄
- 第三十六回 九焰山群雄聚义 通州城李旦落难
- 第三十七回 七弦琴忧愁万种 朱砂记天神托梦
- 第三十八回 杨绣娘为媒说合 陈解元暗结英雄
- 第三十九回 射飞鸦太子受辱 买雨具得遇东宫
- 第四十回 痛离别母女伤心 喜相逢君臣议事
- 第四十一回 献汉阳国泰接驾 备吐番承业回朝
- 第四十二回 马迪借宿想佳人 于婆做媒遭毒骂
- 第四十三回 躲鸡笼娇婿受打 贪财利奸尼设计
- 第四十四回 马迪倚势强求亲 胡完挺身救主母
- 第四十五回 文氏穷途逢襟侄 崔母感悟接娘儿
- 第四十六回 李承业奉旨和番 紫阳仙有意送宝
- 第四十七回 访国母闻信哭泣 马将军直言苦谏
- 第四十八回 胡凤娇怨命轻生 崔文德送还庚贴
- 第四十九回 俏书生思谐佳偶 贞烈女投江全节
- 第五十回 崔文德痛哭凤娇 李承业战胜马周
- 第五十一回 李贵设计谋宝镜 唐王守义却新婚
- 第五十二回 入绣房夫妻重会 得宝镜曹彪回营
- 第五十三回 凤娇失落玉裹肚 陶仁监内困真龙
- 第五十四回 王将军汉阳报信 马元帅湘州救驾
- 第五十五回 三齐王长安请救 四总兵会剿汉阳
- 第五十六回 玉鼎仙遣徒下山 徐孝德法收四将
- 第五十七回 汉阳城灾病立除 仙丹药救活王曹
- 第五十八回 徐孝德诛斩四将 李承业中计被擒
- 第五十九回 唐王碎剐李承业 陈进捐金赎进兴
- 第六十回 文氏见婿愈伤心 申妃接驾露真情
- 第六十一回 唐王班师回汉阳 胡后劝赦亲叔嫂
- 第六十二回 薛刚三祭铁丘坟 元培私放通城虎
- 第六十三回 四神祠二星收怪 庐陵王彩楼招亲
- 第六十四回 两兄弟彩球各半 庐陵王驸马得双
- 第六十五回 薛刚奏章闻子侄 兄弟回诉纪鸾英
- 第六十六回 薛刚锁阳会亲人 必虎修书遣内侄
- 第六十七回 新唐国薛刚成亲 路旁亭郑宝结义
- 第六十八回 两义弟告友衷情 双孝王为君起义
- 第六十九回 三思一打九焰山 天辉连擒四好汉
- 第七十回 张先锋被伤阵亡 四好汉路遇救星
- 第七十一回 父子不认相交战 夫妻会面破周兵
- 第七十二回 武三思花园逢怪 庐陵王长安被难
- 第七十三回 敬晖保驾出长安 关仁大战众英雄
- 第七十四回 武则天遣三路将 周总兵归九焰山
- 第七十五回 李孝业设连环马 罗家将教钩镰枪
- 第七十六回 屈浮鲁中箭丧身 徐美祖报仇雪恨
- 第七十七回 武承嗣巧排十阵 徐美祖料敌如神
- 第七十八回 马将军赴敌阵亡 武承嗣误认替死
- 第七十九回 紫刚关父子提兵 九焰山兄弟败阵
- 第八十回 文豹交战逢薛葵 罗英奉计救文龙
- 第八十一回 识天命诱母旧唐 见人事劝父降服
- 第八十二回 唐魏公命将救将 谢映登以法破法
- 第八十三回 群臣大战破周兵 罗昌投军暗助唐
- 第八十四回 月姑出阵行妖法 薛蛟交战逢野合
- 第八十五回 三思大怒斩狐精 秦文出猎遇奇人
- 第八十六回 武全忠偶遇佳丽 夏去矜设计害人
- 第八十七回 方彪入牢见家主 赵武大怒闹武衙
- 第八十八回 秦文势急反周朝 赵武大战殷楚鸦
- 第八十九回 文豹元公双对敌 薛蛟 薛斗各建功
- 第九十回 薛云用计取当阳 薛葵独踹连营将
- 第九十一回 徐美祖义释好汉 武丹池顺女归唐
- 第九十二回 苏黑虎集众拒唐 徐美祖遣将破阵
- 第九十三回 骡头太子受元戎 梨山老母遗徒弟
- 第九十四回 樊梨花施法除怪 窦必虎率众勤王
- 第九十五回 反周臣洗清宫殿 中兴将赐爵分疆
- 第九十六回 双孝王大开铁坟 樊梨花回山修道
- 第九十七回 下南唐诸奸受缚 上长安武后还宫
- 第九十八回 武三思复弄权柄 双孝王出居外藩
- 第九十九回 山后薛强遇旧友 汉阳李旦暗兴师
- 第一百回 冤仇报新君御极 功名就薛氏团圆
猜你喜欢的书
宗教与世界
《宗教与世界》所集论文是韦伯为基督新教、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以及古犹太教等研究所写的序言。他分析了近代西方文明“理性化”的现象、神义论与世界诸大宗教担纲者的“心态”、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等等问题。换言之,《宗教与世界》实乃理解韦伯之宗教社会学不可或缺的基本读本。
当代英雄
19世纪俄国著名诗人、作家莱蒙托夫1840年出版的《当代英雄》为其代表代。书名的含义作者在第二版序言中指明:所谓“当代英雄”是由我们这整整一代人身上充分发展了的缺点构成的。小说由《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米奇》、《塔曼》、《玛丽公主》、《宿命论者》5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中篇小说组成,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主人公皮却林充满矛盾的典型形象。聪明、勇敢的贵族青年军官皮却林厌倦了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参加斗争,但又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只好在无谓的猎奇和冒险中寻求刺激,填补内心的空虚。他远走高加索,爱上了酋长女儿贝拉,但不久就开始厌倦和冷淡了。他不爱玛丽,却对葛鲁式尼茨基与玛丽的亲近产生了难以克制的嫉妒,他施展伎俩,令玛丽为其魂不守舍,并冷落了葛鲁式尼茨基。葛鲁式尼茨基对此怀恨在心。意外地,皮却林与他曾爱过的维拉相遇,他们旧情复燃。但他们的幽会被葛鲁式尼茨基跟踪并张扬了出去。皮却林要求与其决斗。结果葛鲁式尼茨基被打死。维拉也随知道一点内情的丈夫离开了。最后,皮却林告别了痛苦不堪的玛丽去了波斯,并死在了归途上。皮却林是继普希笔下的奥涅金以后,俄国文学中第二个“多余的人”的形象,作品对其玩世不恭和无作为持批判态度,同时更着重地谴责了造就皮却林一类人的腐败社会。《当代英雄》被认为是俄国文学中第一部出色的心理小说。作为诗人,莱蒙托夫在普希金和涅克拉茨夫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集体编写。游国恩、王起等5人主编。因5人分别为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的教授,故该书又被称为“五教授本中国文学史”。全书4册,86.4万字,1963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出版,1964年3月出齐。此后多次印刷,印数近百万。本书以年代为线索,共分9编,分别为:上古至战国的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近代文学——晚清至“五四”的文学。在内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调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试图以阶级论的观点评价中国古代文学。2.注重对文学流派的介绍,注意将作家放到社会及整个文学史发展的背景中考察。3.各种文体兼论,创作与批评兼论。4.在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论述中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并重,简约精练,常常一语中的,道出其特色。本书自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中文系的教材使用,对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影响很大。其后所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对本书多所借鉴。
唐韵正
二十卷。《音学五书》之四,清顾炎武撰。这部书表面上是以古音正《唐韵》之讹,故称《唐韵正》;但实质是把本该载在《诗本音》里的许多证据拿出来另编了这部书,以免《诗本音》过于繁重,可以认为《唐韵正》是《诗本音》的详细注解。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唐韵正》之考音详矣,而不附于经,何也?曰文繁也。”卷首凡例曰:“凡韵中之字,今音与古音同者,即不复注;其不同者,乃韵谱相传之误,则注云古音某,并引经传之文以正之。其一韵皆同而中有数字之误,则止就数字注之,一东是也。一韵皆误,则每字注之,四江是也。同者半,不同者半,则同者注其略,不同者注其详,且明其本二韵而误并为一,五支是也。一韵皆同无误则不注,二冬、三钟是也。”《四库全书提要》云:“盖逐字以求古音,当移出者移而出,当移入者移而入。视他家谬执今韵言古音,但知有字之当入,而不知有字之当出,以至今古纠牵,不可究诘者,其体例特为明晰。与所作《韵补正》皆为善本。然《韵补》误叶古音,可谓之 ‘正’; 至《唐韵》则本为四声而设,非言古韵之书; 声随世移,是变非误,概名曰‘正’,于义未协。是则炎武泥古之过,其偏亦不可不知也。”
农歌集钞
诗别集。南宋戴昺撰。《东野农歌集 》节选。
合订天台三圣二和诗集
又名《三圣诗集》、《三隐集》。诗总集。宋释志南编。收录唐释寒山、丰干、拾得三家诗三百五十余首,其中丰干诗仅二首,拾得诗四十余首。以三人皆天台国清寺僧人,故名。旧传诗集为唐贞观年间台州刺史闾丘胤令国清寺僧道翘搜辑而成,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订,寒山诗乃中晚唐间道士徐灵府所编,拾得、丰干诗则出于后人增益,且有伪作。今传《天台三圣诗集》三卷,凡寒山子诗集二卷,丰干拾得诗一卷,有明永乐十四年(1416)天台僧重刻宋淳熙释志南所编本。另《三圣诗》一卷,题释梵琦辑,有元刻残本。又《三圣诗集》不分卷,题释净成辑,明永乐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