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西游记
作者:佚名
清初长篇小说。40回。作者不详。原题“天花才子评点”,“天花才子”或即为“天花藏主人”。卷首有未署名人写的序(或认为系作者自序)。书写唐僧、孙悟空取经成正果2百年以后,唐宪宗在位时花果山又出一石猴,名齐天小圣,随僧人唐半偈再次西行,复取真经的真解。路上收伏猪八戒之子猪一戒及沙弥,并重新经历千难万险,降妖伏魔,跋山涉水,终于求得真解的故事。此书流传不广,但受到清初学者刘廷玑的好评。他在《在园杂志》卷3中说:“如《西游记》,乃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虽不能媲美于前,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若《续西游》则成狗尾矣!”本书虽是神魔小说,但对人情世道多有深含针砭之词,立意比较超脱,具体描写则入世相当深。本书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金阊书业堂刻本。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82年2月出版了于植元的校点本,并将其编入“明末清初小说丛刊”,书后有于植元的“校后记”。
章节列表
升序↑- 第 一 回 花果山心源流后派 水帘洞小圣悟前因
- 第 二 回 旁参无正道 归来得真师
- 第 三 回 力降龙虎 道伏鬼神
- 第 四 回 乱出万缘 定于一本
- 第 五 回 唐三藏悲世堕邪魔 如来佛欲人得真解
- 第 六 回 匡君失贤臣遭贬 明佛教高僧出山
- 第 七 回 大颠僧尽心护法 唐三藏显圣封经
- 第 八 回 大颠僧承恩求解 唐祖师传咒收心
- 第 九 回 心猿求意马 东土望西天
- 第 十 回 心明清净法 棒喝野狐禅
- 第十一回 后因不昧皆前果 外道收回即本家
- 第十二回 一戒认亲 钉耙归主
- 第十三回 缺陷留连 葛藤挂碍
- 第十四回 金有气填平缺陷 默无言斩断葛藤
- 第十五回 假沙弥水面陷师 小天蓬河底捉怪
- 第十六回 弄阴风热心欲死 洒圣血枯骨回春
- 第十七回 小行者力打截腰坑 老魔王密铺情欲堑
- 第十八回 唐长老心散着魔 小行者分身伏怪
- 第十九回 唐长老坐困火云楼 小行者大闹五庄观
- 第二十回 黑风吹鬼国 狭路遇冤家
- 第二十一回 域中夜黑乱魔生潭 底日红阴怪灭
- 第二十二回 唐长老逢迂儒绝粮 小行者假韦驮献供
- 第二十三回 文笔压人 金钱捉将
- 第二十四回 走漏出无心 收回因有主
- 第二十五回 莽和尚受风流罪过 俏佳人弄花月机关
- 第二十六回 归并一心 扫除十恶
- 第二十七回 唐长老真屈真消 野狐精假遭假骗
- 第二十八回 凿通二气无寒暑 陷入阴阳有死生
- 第二十九回 颠倒阴阳 深穷造化
- 第 三十 回 造化弄人 平心脱套
- 第三十一回 扫清六贼 杀尽三尸
- 第三十二回 小行者金箍棒闻名 猪一戒玉火钳被夹
- 第三十三回 冷雪方能洗欲火 情丝系不住心猿
- 第三十四回 恶妖精口中设城府 莽和尚腹内动干戈
- 第三十五回 唐长老清净无挂碍 猪一戒贪嗔有牵缠
- 第三十六回 莲化村思食得食 从东寺避魔逢魔
- 第三十七回 笑和尚传咒却邪 恶阎罗授方超生
- 第三十八回 从肝脾肺肾以求心 历地水火风而证道
- 第三十九回 到灵山有无见佛 得真解来去随心
- 第 四十 回 开经重讲 得解证盟
猜你喜欢的书
美丽的地下世界
《美丽的地下世界》,儒勒·凡尔纳所著小说作品。阿拜伏依尔煤矿已经枯竭了,但是它的老工头西蒙福特及其家人坚守着这个死矿,他们一刻不停的寻找着新矿,工程师史塔尔先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他怀着好奇和疑虑来到了这个煤矿,等待他的是什么呢?
吴中故语
杨循吉撰。一卷,今存版本有:《广百川学海》本、 《烟霞小说》本、 《续说郛》本、 《五朝小说》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等。本书所录凡七则,每则均千字左右。其中载有况钟任苏州太守事,以及明代中期白莲教的活动。内容主要记明初作者故乡吴中的一些遗闻逸事,对明初杀戮功臣及“靖难之变”株连无辜颇有微词。首篇“太傅收城”记击破张士诚于苏州的故事。次“魏守改郡治”,叙魏观奉太祖命守苏州,但却为乱后恢复苏州旧制受谗,与高启同时被杀。
文说
刘师培著。这是“隐法《雕龙》”而写的。全文除“序”外,分《析字》、《记事》、《和声》、《耀采》、《宗骚》等篇。作者认为:“皇古学术, 溯源史官,记动记言、实惟史职;是记事之文,起原至古。”记事之文应重事实,“文以记事,故事外无文;若词涉不经,言等子虚。”(《记事》)在谈到文的起源时说:“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语言”、“言出于口,声音以成,是为有韵之文”,所以“古文之文, 以音为主”(《和声》),韵文是最早的文。作者基于这样的观点,认为“骈文之一体, 实为文类之正宗”。接着列举《三都》、文饶《会昌》、刘琨《劝进》、 中郎《太邱》等等文章为赋体、制敕、书表、碑志、序文、游记、论体、颂铭箴赞、檄文、 祭文等等各类文体之正宗(《耀采》)。作者认为文体是随时代而变迁的,文学创作应该重视文采。他崇尚六朝骈文,赞赏骚体,认为“《楚词》之书,其用尤广;上承风诗之体, 下开词赋之先”(《宗骚》)。他主张划清文学创作与学术著作、实用文字的界限。这些见解,对发展文学创作是有益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三日。《地藏菩萨本愿经》,亦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等。佛教经典。唐实叉难陀译。二卷。本经称地藏菩萨曾受释迦牟尼付嘱,在弥勒下生之前救助六道受苦众生,故地藏菩萨发愿普度众生。谓一切众生凡信奉供养地藏菩萨,均可蒙拔济。又谓供养地藏功德无量,且依布施之多少而功德各别。本经与《大方广十轮经》同为地藏信仰的重要经典。
紫竹林颛愚衡和尚语录
凡二十卷。颛愚观衡说,嗣法门人正印重编。收于嘉兴大藏经。观衡,明代禅僧。俗姓赵,字颛愚,霸州(今属河北)人。性端凝,常念观世音名号。历参空印镇澄、雪浪洪恩、云栖袾宏诸师,于天台山华顶峰结庵,读《楞严经》而豁然融彻,后移居庐山、阿育王山、衡山。
屾峰宪禅师语录
十卷,清宪说。智质,智原同编(依驹本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