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孟嘉和素馨由火车站回到家,进了院子,忽然觉得不胜冷落凄凉之感。一只孤独的喜鹊在覆满黑色鲜苔的房顶上吱吱喳喳的叫,更使这个院落显得岑寂无声。走进屋去,他们看见朱妈正抱着一大堆衣裳从大厅走过。

朱妈向素馨说:“我已经把床单子撤下来了。您若认为可以,我就把帐子也拆下来吧。您要不要搬到牡丹小姐的屋里去住?”

素馨说:“不,我干嘛要搬过去?我还住我自己的那间屋子。”

素馨走进书房时,看见书桌上摆着两封信,还有一大包东西。她立刻认出来是她姐姐的笔迹。那两封信,一封是给她的,一封是给大哥的。

有什么牡丹不好当面说而要写出来的呢?她把一封信和包袱交给孟嘉。孟嘉绷着脸,眉毛动了几动,他精神集中时就是那样。

两个人拿着各自的信,靠近北窗子坐在椅子上,屋里立刻死静死静的。

这是致素馨的信: 馨妹:

我即将回南。你我道路各殊。我之行动,在你心目中自属怪异,我深知亦必使大哥伤心。他至今依然爱我,离他而去,我亦甚感痛苦。但愿你能帮助他将对我之热情淡忘,但我深知他不易将我完全忘却。为何事竟如此?过去一年之中,我对自己一切,已然了解甚多,惟有一事我始终不能改变者,即我对金竹之爱情。我实在无法自我克制。大哥明智解事,令人敬佩。一事我可得而言者,即倘若我使大哥伤心,我实不得已,非有意为之也。

我命运多舛。不能嫁与金竹而嫁与费家蠢汉,是我之过耶?我爱堂兄而他不能娶我,是我之过耶?而今我如何以此相告,我亦难言其故。或系我欲自行辩白耶?

我为大哥,亦感难过,请勿相疑。我去后,望善事之。我南返与金竹相会,极为快乐。前途命运如何?我不计也。爱情与痛苦,爱情与伤怀,如影随形,永难分离。妹尚年轻,将来一为爱情纠缠时,自然知晓。 愚姊牡丹

素馨看完,信落在膝上。她向孟嘉望去,只见他打开的信在他手里,他流露出不胜自怜之状,同时又为牡丹而伤怀。他脸上那副受打击而愤怒的样子,她从来没有见过。他似乎知道素馨在偷偷儿看他,赶紧把视线转过去,头低下斜视。在他的两唇紧缩之下,微微颤动,默默无言,似乎他的心里在努力挣扎,力图镇定,两鬓的青筋跳动。过了一会儿,嘴唇周围紧张的条纹散开之后,才抬起头来。

他说了声:“噢?”

素馨向孟嘉凝视片刻,才说:“我替我姐姐向您赔罪。她做的事,她也深自愧悔……您愿看看这封信吗?”素馨说得有点儿太冷静了。

素馨已经站起来。孟嘉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素馨就把信送到他手里,然后从书房的门穿过,走回自己的屋里去。

孟嘉剩一个人在书房,觉得轻松了一点儿,很佩服素馨的聪明解事。他已经看完了牡丹的信,话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残忍下作,正如偷偷溜走的一只豹向后的一下儿回顾。她既然走了,为什么不厌其烦,心那么狠,竟还要留下一封信?那封信犹如死亡的一吻,其硬如石,其冷如冰。 大哥:

因我实无勇气当面相告,今写此信,心中十分悲痛。

我深知,天地之间,大哥为最富有理解力之人,但求能体谅下情,同情堂妹不幸之遭遇。

我既不愿说谎,亦不愿欺骗。那件荒唐事为何发生,何时发生,何时在我心灵中涌现,我全不能奉告。

我今对你已毫无爱意,今生亦不愿再度相见。

过去我确曾爱你如狂如醉,但系盲目相爱,此皆由不可知之新奇与魔力所致,颇难条分缕析,如今对你已完全了解,我已自幻梦中觉醒,已然十分明白,往日我所谓之爱,实际不过系对一男人之仰慕。他已将我之生活改变,已教我在此浮生中如何谈笑。寸心甚感。

我对你仍极敬佩,因你这位思想家突破理学家名教之藩篱,使天下男女顺乎寸心中自然之善念,依其本性而生活。我之得有此种思想,当初实自君得来,今日依然不得不对君表示谢意。

你心伤悲,我非不知,因我亦有同感也。但今日君虽有情,我已无意。我无相爱之心,实难勉强。

请即忘记堂妹牡丹,勿复想念。不必再来相见。君之一生中,将再无我之踪迹矣。 堂妹牡丹泣笔

这封信中充分显示一种荒唐无理的性质,实在难以言喻。好像正在倾耳谛听中的一个美妙的交响乐,突然被跳到台上发出聒耳噪音的猴子打断一样。孟嘉心头涌起一阵毒恨,咽喉中觉得一阵发紧。他的梦破碎之后,只觉得昏晕呆愣,欲求自卫,却软弱无力。

最使孟嘉茫然不解的,是牡丹信中最后一句锋利的中伤。孟嘉很明白过去数月之中牡丹热情的冷却。在既然离别之后,还有什么必要说这些话?孟嘉对牡丹的行为,早就予以无限宽容,因为牡丹的为人,他以为已然很清楚。而现在却是坦白而无温情,背义而无歉疚,分手而无伤感。这时他忽然想起初恋的经验;那位小姐也是改变了心肠,把他抛弃,改嫁了一个富家之子,当时所表现出来的也是同样的冷酷无情,犹如禽兽。因此孟嘉心里越发坚信女人第一条律法是,完全占有一个男人,嫁给他,指挥他,至于如何处置他,要视情势而定。牡丹这样毁灭了孟嘉的爱情生活之下,所毁灭的并不止是孟嘉的爱情生活。这又使他厌恶女人的思想在心中复活了。那就是,女人会用尖爪利齿撕抓奋斗,以求获得一个安定的家,以便抚养幼儿——这种天性就犹如鸟儿筑巢时的天性一样——而女人这样做,女人也并不一定是残忍无情,只是在遵守万古不变的天性而已。头脑聪明而意志坚决的独身男子就是一条狡猾的鱼,尽可以吞食别的食物,偏偏避不开这香吻吸吮的嘴和顾盼醉人的眼睛所织成的那张得广阔的罗网。

孟嘉的眼睛忽然又看到信后的附白,是匆匆忙忙之下写的,因为与那封信本身工整的字体显然不同。一定是昨天深夜那似火般富有启发性的狂吻,使俩人都感到意外的狂吻之后,她又添上的。

又启:务请宽宥,宽宥我之一切愧对大哥之处。上面既已写出,只好如此,不必改写矣。今将我之日记留下,其中所记,是我真正内心之所思所感。阅后可更多了解。

孟嘉并没打开那个大包袱,心想必然无甚重要。倘若其中另有解释之词,他要等自己能冷静之时再打开阅读,就犹如在一世纪之后,再阅读前一代之重要历史文献或某私人之日记一样,如此才没有当时人直接的利害关系。为什么牡丹要说“君之一生中,将再无我之踪迹矣。”如此坚决、如此冷酷,如此无情。孟嘉觉得仿佛是阅读一个技艺完美久经风尘的妓女的信一样,牡丹一定以前在认为已无需要而与人断绝关系时,也写过这样的信。写这样的信,也是这一行人的必要的本领,而事实只是,她分明是放弃他而另寻新欢。两三天之后,或者十天之后,再看她留下的日记吧。他须要先自行反省,好恢复原有的宁静心情。

第二天吃晚饭时,素馨问他:“您为什么那么看着我?”

孟嘉说:“是吗?对不起,我不是有意。”

孟嘉的眼睛显示沉思的神气,对眼前的一切,都似乎能一览无遗,能洞悉一切,一个头脑平庸自信力不强的姑娘是会望而退缩的。素馨看出了他心灵中的痛楚,他那凝神贯注,还有他那凝聚的目光后面那可怕的寂寞之感。

素馨问他:“您不是正想我姐姐吧?”

“没有。我想的是女人的特性,女人的脾气。我这么看你,真对不起,我是要寻找……”

“寻找什么?”

“寻找女性本身欺骗虚伪那种特性的痕迹。”

“找到点儿没有?”她的眼光的一瞥,显得疲倦无神而又厉害,暂时眼光看向别处。接着说:“你可以再仔细看……”

“我真对不起。”

“不过你别拿看我姐姐的眼光来衡量我。”她低下头,把从腋下衣扣处塞着的一块手绢儿拿下来擦擦鼻子。然后以宁静的面容转向堂兄,若无其事似的。

她问堂兄:“您是不是也愿我走?您知道,我是随时可以走的。”

“你要走吗?”

她说:“不要。”随后又以更为温和的语气说:“除非是您要我走,那我才走。您已经看了我姐姐留给我的信,她希望我留下。我非常喜爱北京。我喜爱这栋房子,喜爱您,喜爱我自己住的屋子,还有能向您学习,对我那么大有益处。谁还会再抱更大的希望呢?您若愿意让我住下去,我当然愿意。我要住下去。我姐姐……您看了她的日记没有?……还没有?……我知道她记日记,我不偷看……”最后一句话她说得很自负的样子。

孟嘉觉得应当自己辩解。他说:“那么,我央求你住下去……千万对我不要误解。我有一种清清楚楚的感觉……那全然不同。”说到这儿,孟嘉竖起耳朵来听。

“听什么?”

“我觉得听见她的声音,你姐姐的。我一定是神经错乱了。”

“那也是自然之事,她在这儿住了这么久。有时候儿我也似乎听到她的声音。昨天晚上,我半夜醒来,正要开口叫她,忽然想起来她已经走了……可是你为什么不看看她的日记呢?”

“我不愿意。不想现在看。我愿意等到我觉得和她很疏远之后再看。”

素馨继续吃饭,忽然发起脾气来。她说:“这厨子简直越来越荒唐!”她按了一下电铃,对打杂的小男孩子说:“把这汤端下去,告诉厨子不要再上这种洗碗水。难道没有好点儿的东西做汤吗?”

片刻之后,厨子来了,几乎不敢抬头望一望这位年轻的女主人。素馨根本不给他辩白的机会,就开口对他说:“有我在这儿,你休想用姜用醋就能把烂鱼的气味遮盖住。你看看吧……”

厨子勉强分辩说:“这是我今天早晨才买的……”

素馨根本就不听他,自己接着说:“今后三四天老爷都要在家吃午饭和晚饭。我看见罐子里的酱茄子都光了。做一点儿,不然就到东安市场买点儿来。记住,老爷爱吃酱茄子。”

厨子走去之后,素馨转身向孟嘉说:“他简直岂有此理。因为咱们不在家,家里就乱翻了天,所有的佣人都懒起来……只有朱妈还是照旧做事。不用吩咐,她自己就把脏东西收拾起来。我很喜欢她。你没看见她把牡丹屋的窗帘儿摘下来洗了,烫了,又挂上了?”

孟嘉的脸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下来。听一听女人这些家常话也满舒服的。

孟嘉说:“咱们到书房喝茶去吧。”

这就是孟嘉和素馨共同度过的第一个黄昏。气氛是如此般的新奇,可是又似乎是那么陈旧。孟嘉觉得过去从来没有真正仔细望过素馨一眼,现在才重新端详她;其实以前他已经把素馨看了千万遍了——她那直率坦白清亮的眼睛,嘴角儿上时而显时而隐的酒涡儿。

孟嘉问:“你怎么知道我爱吃酱茄子?”

素馨微笑得很得意。她说:“什么事情也逃不了女人的眼睛。你一个人怎样过日子,我实在没法子想象。你天天吃的是什么东西,你大概自己也不知道吧?”

孟嘉在这样女人的关怀体贴之中,真是如沐春风。他这位堂妹,所给他的真纯的满足和心情的宁静,实在是太大了。素馨和他坐在那儿,在椅子上坐得笔挺,两条腿紧紧靠拢,淑静而腼腆,和她姐姐那么懒洋洋的四伸八叉的样子简直有天渊之别。她那样坐着和孟嘉就那么相称。她说话的声音温柔而低,没有牡丹声音像铜铃儿般的清脆。在她斯文的喝了一小口茶之后,常举起手来,用纤纤的玉指细心的整理一下儿头发上的簪子。她的脸盘儿和五官的大小,很像牡丹,但是她姐姐眼睛梦幻般的矇眬的神气,她却没有。素馨和她姐姐比起来,就犹如一部书:她是诲淫诲盗等章节删除之后的洁本。

孟嘉有一天问素馨:“这屋里有点儿变得不一样了。什么地方儿变了呢?”

素馨微笑说:“你没看出来吗?今天早晨你不在家的时候儿,朱妈和我把窗帘儿换了。我找到了那蓝缎子床单子。”说着她指放在卧床上叠得整整齐齐的那蓝色的被褥。“您不觉得那蓝色好看一点儿吗?我一向就喜爱蓝颜色。那旧紫色的洗了。您是不是还要换回来?”

孟嘉想起来牡丹是多么喜爱紫颜色,尤其是睡衣。

孟嘉说:“不用了。铺上这条蓝色的很好,我一看就觉得这个屋子有了改变——看来屋里光亮多了。”

他俩喝茶之后,素馨问他:“你现在要做事吗?你若想一个人儿待着,我就回我屋去。”

“不。我不做事,你若愿走你再走。有你们姐妹在我身边儿惯了,有时候儿我一个儿觉得闷得慌。”

“那么我再添点儿炭,坐在这儿看书吧。今天下午我在我屋里也觉得闷闷的,因为姐姐走了。”

这是差不多一整年以来,孟嘉第一次享受生活上的平安宁静,他仿佛在惊涛骇浪里搏斗一夜之后,现在进入了风平浪静的港口。

牡丹所给与孟嘉个人的羞辱,现在还使他心中隐隐作痛。出乎他自己的预料的是,他发现自己仍然没有停止想这位堂妹,还在计算她哪一天到上海,哪一天到杭州。他永不再相信任何一个女人,而从一副冷眼看人生的态度,认为天下的女人都一样,自己遭遇的本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他从这种想法里获得少许的安慰。纵然如此,可是他在想象中看见了牡丹的笑容,听到了牡丹的声音,他的心还是怦怦的跳,他对牡丹已经不在身边,自己回家时的空虚之感,还是感觉得非常锐敏。

他心里暗想:“这个荡妇离我而去了。我一切都完了。”

素馨看得出他的忐忑不安,内心实在可怜他,但是却半句话也没说。第三天的晚饭之后,孟嘉对素馨说:“我要出去。”

“有事啊?”

“不是,只是去看个朋友。”

他要证实女人爱情确属空虚,他做了个粗野的决定,到前门外八大胡同去寻花问柳,去向女人的怀抱中寻取慰藉,同时把胸中的仇恨向女人发泄。把爱情降到最低的兽欲等级;而使之与感情截然分离,这倒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是他究竟无法办到。第二天晚上,他又再度前去,因为,出乎他意外,他仍然发现有人性的感应。那与他共度春宵的妓女依然是人,有情的温暖,也能有强烈的爱,不过其中有些确是庸俗愚蠢,居然还请他再去相访。他虽然是尽量想把那种活动当做纯生理的事,但是,爱,甚至用金钱买得的爱,对他而言,仍然不是纯生理上的事。他仍然不能把第一次在运粮河船上遇见牡丹时的印象忘记——那么真诚坦白,对自然之美那么敏感,那么爱好,对生活那么热爱喜悦,那种独特稀有的情趣,大不同于他以前所见的一切女人。

他不再去八大胡同了。不论忙或闲,他头脑里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牡丹。他尽量出去会见朋友,想在公事上发生兴趣,但终归无用。一整天的每分钟,牡丹都跟他在一起。他极力要想牡丹的坏处——想她冷酷、残忍——但也是无用。他劳神苦思,想找出理由把她忘记,但是心里却不肯忘。在生理上说,他觉得他的心是在滴滴的流血,这段情爱的生活就像阵阵作痛,不断的感觉到。于是他又想法子自己说服自己,说牡丹真爱过他。而牡丹已经不再爱他了。每一种说法都是真诚可信,但是每一种说法又不是真诚可信。他觉得在人的感情深处,自己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思想——大概非等到有一种危机来临时才能真正了解。不错,牡丹喜爱乱追求青年的男人。那表明什么?情欲和真爱是两种不相同的东西……在心情如此悬疑不决之时,他硬是不能把牡丹从他的头脑中排除,无法摆脱她的影子。他渐渐发展出一种本领,那就是在处理一件重要公事之时,同时还能心里想念牡丹,公事不会弄错。在晚上,素馨回屋去之后,他自己躺在床上,不能入睡。牡丹已经分明是去了。那天长地久悔恨的歌声却仍回到他的耳边来:“你把我高举到九天之上,你又把我抛弃到九渊之下。”他在黑暗中伸出胳膊去抱,才知道她已经不在了。他暗中呼唤她的名字,知道不会有人回答。在他的心灵里,他感到可怕的寂寞凄凉。这种感觉在她走后第一夜出现,随后却每夜出现。休想一夜免除这种煎熬。他知道自己一生是命定要不断受这样折磨了;而心灵上的寂寞也永无消除之日了。他知道给牡丹写信也是白费。那能有什么好处?

他原想等心情平静再看牡丹的日记,但是现在他知道此生永远不会有那么一天。那原是素馨出于女人的好奇心而催他去看的。素馨看见那一包根本没打开,只是扔在书桌后面的书架子上,还是用白绳捻儿捆着。

素馨问他。“你是怕看吧?”

孟嘉辩白说:“不是,我只是想把事情放凉一点儿再说。我不愿自寻烦恼。我还没冷静下来。”

“那您为什么不让我打开看看呢?我是她妹妹,我好想看。我看的时候儿会比您冷静,因为我对她了解还深。”

“那么你就替我看吧。”

素馨向堂兄正目而视,她说:“她是打算要您看的。我还是愿意您自己看。你还是要拿出勇气看一看,也许看了之后,您会觉得好受一点儿。”

“你为什么说这种话?”

“一件神秘的事不解开,您就永远摆脱不了这件神秘的事情的迷惑。我相信我姐姐并不坏。她只是生来就和我不一样罢了。”

素馨从书架子上把那包东西拿下来,放在堂兄面前,她说:“这么着,我走开,留您一个人儿在这儿看。若是您有不明白的,关于我们家或是我姐姐本身的事,您可以问我。”

像素馨这么一个年轻小姐,能这样办事,孟嘉觉得实在异乎寻常,所以在她从书房的门外消失了踪影之后,孟嘉不得不佩服她无上的机智与聪明。

日记里所记各项,大部分没记日期,但是凭所记的事也大致可以推算出日期来。有若干条是记当初相遇的情形,但全部似乎是在北京的最后一年写的。那些条都是把她内心的矛盾纷乱记下来的。有的占了两三页;但似乎有几个月没动这本日记了。其中把“情人”和“他”字用来指金竹或傅南涛或孟嘉自己,次数大概相近。因此,有时一句话完全无用,比如:“噢,他真了不起!”或是“我相信此一生,除他之外,将不会另爱别人。”她究竟是说谁呢?看那本日记,就犹如在一个有四五个月亮的行星上一样,所以孟嘉不知道,大概牡丹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月亮的银色光辉从窗外向她送上一吻。有的话说得太露骨、太坦白,简直使人吃惊害怕;有的表示她有自知之明,把自己分析得入木三分。

我渐渐长大,关于成年人之秘密,所知渐多,乃决定将人生每一刻,必要充分享受,必至餍足而后已。我承认,我乃一叛徒。我一向犯上任性,反复无常,自儿童时既已如此。我不愿做之事,无人能勉强我做……

我之所求无他,即全部之自由。是我父之过于严厉,权威过大有以致之耶……

星光窥人,辗转不能成眠。我见星光,犹如他眸子闪灼,向我凝视,似乎越来越近……

我不知今年春季为何如此慵倦。春风入户,触我肌肤,如情郎之抚摩。

有关于她和孟嘉的事,所述特别清晰,有时十分惊人,但有时亦甚为矛盾,足以表明心灵深处之痛苦冲突。其中一段可为例证:

今日与孟嘉赴天桥一游。我想他之前去,皆系为我之故。他实令人失望。诚然,我低级下流,是恰如他所说,但我自喜如此。在天桥所见皆贱民大众,变戏法者,耍狗熊者,流鼻涕之儿童各处乱跑,处处尘土飞扬,喧哗吵闹。有为父者,上身半裸,立于一十二三岁之幼女腹上,幼女之腿向后弯曲,其身体弯折如弓,脸与颈项,紧张伸出,状似甚为痛苦,其母则环绕四周,向观众收取铜钱。我几乎落泪,而他则泰然自若。是因他年岁老大之故耶?所见如此,我甚受感动。人生中此等花花絮絮,所有生命力旺盛之人,我皆喜爱。我亦爱群众中之悲剧与群众充沛之活力。不知他看见与否?然后我二人至一露天茶座。我开始与一年轻之茶房交谈。我想此茶房必疑我为他之情妇,因当时我询问最出名花鼓歌之歌唱者,并与该茶房交谈甚久,所打听之事甚多。青年妇女向男人问话,男人皆极友善。一盲目唱歌者经过时,以沙哑声随琵琶歌唱,群众渐渐围绕观看,此时我随该年轻茶房前去观看。歌唱者立于地上,一腿折断,以木腿撑之。他向众人曰:“诸位弟兄,叔叔伯伯,婶母伯母,请听在下给您唱一段儿小曲儿。”他身体高大,像关外大汉,留有两撇胡子,脸盘亮如红铜,看来坚强有力。虽然大睁双目,盲不能视,其状颇为英武。他鼓起歌喉,腹部胀落可见。他之面貌、声音、盲目,望之颇觉凄惨而动人。但他却平静自然!据说,人既盲目,便善于歌唱演奏。不无道理。但此人双目失明,何以致之?或为色情凶险所害?我当时听之神往,恐有二十分钟,竟将孟嘉完全忘记。我又返回茶馆,与年轻茶房闲谈。孟嘉恐心怀嫉妒,亦未可知。但他竟毫不介意。他竟而如此了不起!——我指大哥,非关外盲目歌唱大汉也。

我愿以全力爱孟嘉,他亦以全力相爱。但他或正欲与我保持纯洁精神之爱,心灵相交,智性往还。自与他同住,我与素馨不同。我故不与之探讨书籍学问思想。因深惧我二人将成为师生,而不复为情人关系矣。我愿与他以平等之地位相处:彼为一成年之男人,我为一成年之女人,如此而已。至于思想学问,与他相比,终生无望……

再往下看,是一段启人深思的文字:

我与他相处,但对他甚为怀疑。他能否将精神方面一笔勾销,全然将肉体情欲发挥至痛快淋漓地步?在桐庐我与他初次度夜之时,必使他大为吃惊。当时由其面貌,即可推知无误。我之所望者,即与之尽情放荡,恣意寻欢,一如娼妓。我之深望于他者,即对我摧残凌虐,深入,贯穿,毁灭。而他之对我如何?过于斯文高雅。雷声大,雨点儿小。冒烟不起火。甜言蜜语,而所行不力。只是调情温存,而无风狂雨暴之爱,我之所需,不在温存调情。不知天下何等女人需要如此软弱无能之情郎?他最大之乐事在于满足美感。他曾说爱情并非只如杵臼关系。或许,但是……

对爱情之真谛我并不了解。我只知男女之爱为宇宙中最深奥之秘密,集崇高与滑稽为一体,化兽性与心灵为一身。此种情形是否存在?爱情而无肉欲,天地间是否果有此事?何种女人不需要被心爱的男人破坏,深入,弄得天翻地覆,蹂躏摧残?难道我是一荡女?但我是。……

我二人高度永远不能齐一。我之错误我已发现。我并非说他不热情,他确属热情。但女人欲情似火之际,而情郎却裸体而卧,吸烟闲话,你将何堪,你将如何爱他?……

关于傅南涛是这样写的:

爱情乃肉体之行动。犹记他从道旁水沟之中上来,脸上衣上溅有泥污点点,我感到其青春之情感与身体之强健。我不禁大笑,因我一言,他竟而跌入沟中。我至今不能忘记者,即我二人行往东四牌楼时他矫健有力之青春步履。他之步态轻灵迅速,两肩宽挺,两臂肌腱结实,抓住我时,我竟感疼痛。当日倘有妻子不突然出现,我必然应允顺从矣。我并非出诸本意,口头上亦表示拒绝,但他之前进,实由我导引之。我以此事询诸孟嘉,有一要点,彼亦表同意。他曾谓,在男人心目中,女人之性感,全在肉体上。自反面言之,在女人心目中,男人之性感,亦在肉体上。我二人又情形如何?……

我以为,爱情,爱情之美丽,相思炽热之出现,只有在二人分离之时,或遭遇挫折困难时,或理性想象与感性矛盾冲突而引起心魂荡漾六神无主之际。有爱情而无悲伤,有爱情而无相思之苦,天下宁有此事?由我对金竹之情爱,我即体验到,相思即是爱情。倘若他日日与我相处如夫妇,我尚能如此相爱,如此梦绕魂牵耶?牡丹,吐露肺腑,诚实坦白,切勿欺心。……

爱情为悲剧之母。否则岂不同于浅薄的闹剧或家常便饭?但是何缘故,非我所知。一日得便,当向孟嘉请教。待我与他分手之后,或已将他失去之后,容我再度爱他。

还有:

世界之上,谁爱读以合法结婚夫妇为主题之爱情小说?所有历史上伟大之爱情小说,皆写偷情故事。新娘一进入花轿,抬向新郎家,小说即戛然而止,此时结束,恰当其时,因读者已无兴趣再读下文。渔人所关怀不忘者,非网中已获之鱼,乃脱网逸去之大鱼也。

另外有一旁边划线之标题,为“不平衡之宇宙”,下有疏解,颇饶有哲学意味:

不平衡之宇宙:诚然,宇宙系来自阴阳之平衡与交互作用。但若谓宇宙永远处于一不平衡之状态,亦可谓真实不虚。或阴盛于阳,或阳盛于阴。失去平衡,而后有行动,实由于一方面之吸引也。因此爱情之义为悲伤,因爱乃一人对另一异性之吸引。我深知孟嘉以其全部情感爱我,正如我以同等热情感情之爱金竹。因此悲剧乃不免于发生矣。不论于家,于国,完美理想之平衡,少之又少。故争吵,不忠不义,仇恨、战争、叛逆,乃不免于发生矣。在自然界,季节之变换,云、雨、风暴、冰雪,皆由甲力欲克服乙力所引起之不平衡而出现。甲物随时皆谋推翻乙物,故无一物,无一状态能持久而不变。人之爱情,亦正如此。悲夫!悲夫!……

在最后数项中,有一项又接续表示上述大意:

我深为南涛之遭受而苦恼。此事发生之残忍,皆我之过。我必须坦白承认,南涛之痛苦,实由我一人引起。我实无意使之杀其妻,而今他则坐监服刑。但又有何用?但他也引起我之烦恼。与他肌肤之摩触,他之力挽我臂,遂使我对孟嘉全然失去情爱。此种反复作用,将进展不已,永无止息。如今,我所深感悲伤者,我竟毁坏孟嘉生活中之幸福,正如已毁坏金竹之生活,孟嘉实有深恩于我。但事何以竟致如此之复杂?事事皆失去其平衡矣。

倘若相思之情能相向飘浮而相遇;

倘若梦想能有朝一日化幻而成真;

倘若天地万物只单独呈现于你我之前;

倘若黑夜来临与天光破晓时,我手与君手常相挽握;

倘若你我在雨中共同跌倒,共同滚至衣裳湿透;

倘若月光之下你我同在一处美满团聚不分离;

倘若你我眼睛不空望,你望我来我望你——

两人若如此相爱,人间之甜蜜幸福,尚有过于此者乎?

像以上表示感情奔迸之语句,在那日记之中并不少见。然而究竟是写给何人?给金竹?给南涛?还是给孟嘉?当然不是给孟嘉,因为他俩已然住在一处了。但下面在日记开始处,似乎是表示在得到孟嘉之后,她甚感幸福快乐:

与你相识之后,你教我如何欣赏万物之美;教我微察低柔甜蜜之声,微飔轻抚万物之声。

在我忧伤之时,你教我笑;我孤独郁闷之时,你与我以慰藉,将我之孤独郁闷一扫而光。

你之温柔,你之安慰,你之深爱。灌我之心灵,一如倾盆之大雨,无深而不入……

我相信你我之心灵早已结合而为一,空间不能隔,时间不能变。我相信我等之感情与冲动皆感于一种力量而发,此一力量既传递爱情,并将二人间之爱情巩固而维系之。此一力量纵然与我等不相识,亦不知我等之存在,然我不能逃避其支配。

我深知,在时光如逝水奔流之际,每一时一刻,一分一秒,皆无力量能将你我之灵魂分离而为二。你我二人结合为一体之爱情,生死不渝。孟嘉为牡丹之孟嘉,牡丹为孟嘉之牡丹。万事万物尽可改变,心灵至坚至强,永不改变。

另一条是关于她的朋友,其中一处提到素馨,颇使孟嘉吃惊,大感意外。这真是一项重要的透露。孟嘉从来没有想到素馨会对他暗中怀有爱意,素馨竟那样细心把感情掩饰得滴水不漏。

那段文字是:

天下芸芸众生中,我之所最心爱者,并非别人,而是白薇。因我二人皆为女人,所以达到之全然了解,决非一男一女之间所能达到者。我爱其智慧,我爱其敏感,我爱其人生态度,与我之态度不谋而合。毫无格格不入之处,正如碧空无云,一月当天。我深知她为我无事不可为,正如我之与她,亦事事皆可做。她与若水相恋之时,我并未曾以我亦爱若水之私心相告。设若我曾以心事相告,必致伊无限悲伤,我幸未透露,实为幸事。白薇!白薇!我之爱你,胜似胞妹。犹记当年一阴雨之日,我二人并坐,春雨滴自玻璃窗上急速流下。我二人快乐至极,伊谓我曰:“这个雨滴是你,那一滴是我。试看哪一点赢得赛跑。”但二水滴未及流至窗底,竟中途汇而合流,我二人乃哑然失笑,不能自已。当时若有人见,对我二人必定不能了解。诚然,我二人恰如水珠雨滴。至于素馨,我爱之,亦复恨之。我二人之气质迥不相似。我之所不能忍爱者,为伊心中对我所行所为之非难态度。但愿伊能明言相告,岂不痛快!而伊绝不肯明言。我二人虽然意见相左,虽悬殊相异,我仍爱伊甚深。一日,我谓伊曰:“不用否认,我知你爱大哥。”伊回答曰:“爱又如何?大哥是你的情人。”伊之密不相告,与我之爱若水而对白薇密不相告,同耶?否耶?

只有一次,我与伊论我与孟嘉相爱一事。素馨谓我曰:“我有言相告,幸勿误会,我非道学家,至少,我不承认。对一少女而言,人生第一大事为嫁一丈夫而有家庭归宿。你如今在荒唐鬼混。只是自己浪费光阴。你只要与他如此相处,必无结婚之日,难道你不自知?”我深以为然。

牡丹是富于想象,敏感而热情,但是在她的迷梦荒唐之下,她所追寻的,大概也是同于所有女人追寻的,也可以说是自从人类开始存在起所有的女人一直不断追寻的——那就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像所有的女人一样,她是急于要建筑一个她自己的巢。没有结婚之望的热情,她已然厌倦了。所有她过去追求男人,都是正像:

狂风暴雨猖狂甚

一鸟急忙自筑窠

免得邻居齐笑语

无家无室尔如何

牡丹又写的是:

我之愿望乃是做一母亲,有众多子女。若与他结婚而生子女,必致两人齐为人所非议。

但我极愿生一小孟嘉,我将亲以自己之两乳哺育之。

她身上潜藏着的种子正在呼号,要求急予施肥。正如初绽的蓓蕾,她正放出阵阵富有陶醉性的芳香,吸引蜂蝶,免得花粉空落,花株无从繁殖。那株牡丹的鲜艳娇美,正是自怜的呼喊之声:

梨枝生出累累果

牡丹看罢自叹息

纵然娇笑难比美

花落无果剩空枝

也许牡丹尚无立即出嫁生子之心,甚至永远无此准备。因为她酷爱自由;也许这就使她向锁着的大门,一个一个的疯狂般撞过去——那些门却是从里面锁牢的。金竹、孟嘉、傅南涛,三个人都是她永远不能嫁与的男人。可是她的日记里却有这样痛苦煎熬的话:

即使十个男儿似南涛

我亲生一个男儿天下宝

生也好,死也好

快乐知足活到老

牡丹有一次对素馨说:“做个女人太复杂了。”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

FkG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