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在桐庐住的那半个月之内,牡丹一直不能忘记安德年。使牡丹最不能忘的是,他像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但是把别人称之为下流的,他称为“伟大”。这就使牡丹拿他当朋友。安德年似乎正符合牡丹心目中那个男人的标准,就是,赞成她的行为而且了解她。她急于要回杭州。这回不是她有心要如此,不是她追求的。这次的恋爱是自行来到她面前的。虽然很富有“诗意”而嫌不够肉欲的满足,但是也并非不使人意惹情牵。

若水对安德年也十分景仰。他是杭州本地人,自然也会听到安德年的事情。安德年——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因为安德年,既是个“人物”,又是个诗人,集赤子之心和多才的文笔于一身。

朋友们都爱说安德年的一个故事。那是安德年在日本东京读书的时候儿。在一个阴沉的天气,几个朋友去看他。日本下女说主人出去散步去了。他带了一把伞,因为看天气,仿佛风雨欲来。这时外面大雨点儿已经开始吧哒落在地上,朋友们就决定等着他回来。过了一会儿,安德年回来了;浑身上下的衣裳全已湿透。他向朋友们叙述雨下得痛快淋漓之时,脸上显得眉飞色舞!他说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后来雨止云散,出现了彩虹。朋友问他:“可是你为什么浑身淋个落汤鸡呢?你不是带着伞吗?”安德年回答说:“是吗?”原来伞还在他胳膊下夹着呢。

若水说,安德年很喜欢漂亮的女人,因为写几行诗赞美的缘故,颇有几个青楼歌妓立刻声价十倍。他对女人的狂喜,就和对大自然的狂喜一样。因为他人品奇特,也就能和比他年岁大的学者像林琴南、严又陵等人交成朋友。虽然他的举止动作有些怪诞,但他并不是矫揉造作,是完全出诸自然,完全是诗人本色。

若水告诉牡丹,说安德年和一个女人同居,生了一个儿子。若水心想牡丹和安德年之间的这段情,在安德年那方面,恐怕只是一时的浪漫的幻想;在牡丹这方面,也只是把对金竹的情爱暂时的转移。听到白薇说了之后,他是持如此的看法。白薇把这件事告诉若水,说那天在湖滨驱车夜游,牡丹和安德年之间,只是纯洁的爱而已,若水不相信。白薇自己嫁了男人,生活如意,很为牡丹难过,但是不知道怎么办好。二人分手之时,白薇对牡丹说:“千万要小心,别再去找痛苦。”她心里确是替牡丹忧虑。但是她知道自己这个闺中密友是热情似火,在寻求爱情时,不管对什么人什么事,是一切不管不顾的。

一天下午,牡丹在诗社遇到安德年。她回到杭州之后,曾写给安德年一封信,约定时间地点相见。第二次相见,心中把握不定,十分紧张,因为灯节晚上发生的事犹如梦中,现在彼此都要在青天白日之下相见,要把夜里相见的,看个分明了。的确是困难的一关。

安德年站起身去迎接牡丹,还是一副孩童稚气的激动。脸上的神气和态度,显得迟迟疑疑,羞羞惭惭。俩人最初的问答只是头脑里鬼鬼祟祟跳动的结果,跳动得方向错乱,时间短暂,微笑得又不恰当。毫无意义的是说出的话,真能表情达意的只是那说话的腔调儿。

牡丹说:“对不起,我来晚了点儿。”

“没什么,没什么。今天天气很好。”

“我来的时候儿有点儿风。”

“是啊,是有点儿风。”

“不过天还不错。”

二人对着一眼,对天气二人决定的意见一致,都觉得很好笑。

“你说要把你的诗文给我带点儿来。”

“不知道能不能中您的意。”牡丹忽然觉得已经平静自然,话也就说得恰当了。她又接着说;“我求您的就是给我写点儿东西,我好配个镜框儿挂在墙上。我舅爷苏绥伯在他的客厅里就有您的一幅字。您答应给我写吧?”

“这是小事一件。”

“噢,您真大方。”

二人在一间耳房里一个矮茶几边坐下。安德年坐在一把矮安乐椅里,口中喷着蓝烟。牡丹坐在对面,坐得笔直,两片樱唇上挂着一丝微笑,但是有点儿紧张,好想要抽一支烟。

最后,她鼓起了勇气,指着桌子上一包烟说:“我可以抽一支吗?”

“噢,对不起,我没想到。”

他赶快拿起烟盒,递给牡丹一支。给她点着说:“我不知道你也抽烟。”

“你不介意吧?”

德年轻松的嘻嘻笑了。“这有什么?我干什么介意?”他看着牡丹,足足的,慢慢的,喷了一口。他说:“那天晚上我邀请您一同坐车游湖,希望您不要怪我无礼。”

牡丹微笑着说:“哪儿的话?一点儿也不。”这话真是出乎意料。难道德年把牡丹想做天上的仙女吗?牡丹心里想:“是下凡的啊。”

仆人端进茶来,还有一盘芝麻烧饼,德年告诉他再拿一包烟来。

几分钟以后,仆人拿来了一包烟,放在桌子上。安德年看见仆人脸上露出一点儿别有含义的微笑。仆人走时,他向那往外走的背影,狠狠的瞪了一眼。这么看,显然是把牡丹看做天上的仙女了。

牡丹心里想:“噢,不会啊。我怎么会?德年,你的诗那么雄劲,那么富有感情。却为什么人又那么害羞呢?”牡丹发现德年把诗看得那么郑重,而对自己的作品丝毫不敢自满,真感到意外。毫无疑问,他真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家了;非常明显,他是把牡丹当做那个哭错了棺材的女子而崇拜的。可能是他敬慕那种爱情的成分多,爱慕那情人的成分少。

德年说:“梁小姐,我好想看你写的诗。”这时又递给她一支烟。

“叫我牡丹好了。”

“那么,牡丹,你给我带诗来了没有?”

牡丹从衣裳里掏出来一个信封,紧张得脸发红,手哆嗦着,给了德年。德年接过去,看见牡丹那一笔清秀的字,显得十分赞佩。

暮云遮山巅

风吹心胆寒

独坐黄昏望

情人独自眠

忆昔我来时

叶影照窗碎

叶落影亦空

伊人仍憔悴

德年接着又看下一首,这一首是词:

当年圆圆脸

今日何憔悴

当年温和静如玉

今日爱情怒火一旦起

逐我去

不惜迢迢路

来听君笑语

我愿再来重见君

不惜千万里

今日爱情怒火一旦起

逐我去

德年欢呼赞美道:“真不错。重复句很难。你是本乎自然,妙手得之。”

“噢,德年!我会得到你的夸奖!你要教我。”

“我打算教你。我相信你堂兄梁翰林教过你。”

“一点点儿。”牡丹不知为什么自己脸红起来。“我要你教我。”

“他是散文大家,正式文章和小品都好,他的散文比他的诗好。你和他住在一块儿,算是你的造化。你在不知不觉中,也跟他学了不少。诗是很难的艺术,不能勉强应酬。诗思之来,是瞬间即逝的。一定要等诗思触人的那个时刻,你自己会飘浮到乌何有之乡,就如作曲家夜里听到一个美的声音一样。当然并不容易,那种神妙的刹那是自己凭空而来的。作者必须想得美,感觉得美,生活得也美才行。你整个儿的人格和精神上崇高伟大微妙的一切,要互相感应,必须要有这种训练。这是难事,也是苦练的修养。在费尽心血之后,你看看自己的作品,还觉得是二流货,平庸无奇,我对我的作品就有这种感觉。我觉得我写出的诗跟古人的诗可比的,简直没有四五首。要发乎自然是太难了。其余都是废物,不值半文钱,都是把别人说过一千遍的再改头换面重新说的,还不如人家的好。”

“您客气。”

“不是客气。我说的是实话。”

“在杭州,您是大家公认的最大的诗人哪。”

安德年抬头看了看她,撅着嘴唇,表示轻蔑。他说:“我也愿意做如是想,但是我不能。这儿别人说什么,不关重要。谁真懂?好多大家看做是诗的,其实都是些废字——不算真正作品。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你堂兄刊印的他的诗只有那么少。那些诗,有真情,音韵高古,可是普通人不懂,反倒说不好。”

牡丹说:“孟嘉告诉我,说诗是心声,基本是感情,真正的热情。”

“对,我同意。”他的两眼炯炯发光。他说:“热情,或者说爱情,不管你怎么称呼吧。作诗的人是在追求一个从来无人能解释的无形之物。爱之为物,其色彩千百,其深浅浓淡不一,其声调音韵无数,正如爱人之有三流九等。有时候儿,其轻微也不过如同与屠户的老婆私通一次而已。但真正的热情之少见,则如凤毛麟角,如圣人之不世出——之少,好比卓文君之私奔司马相如,唐明皇之恋杨贵妃,钱娘之真魂出窍。当然,还有杜丽娘。真正的爱就是一个不可见的鸟所唱出来的稀奇的,无形无迹飘动而来的歌声。但一旦碰到泥土,便立刻死去。热情失去了自由,在俘获之下,是不能活的。情人一旦成了眷属,那歌声便消失,变了颜色,变了调子。唯一能保持爱情之色彩与美丽的方法,便是死亡与别离。这就是何以爱情永远是悲惨的缘故。”

牡丹想提出一个勉强的异议。她说:“我相信真爱是处处都有的,并不是五百年才出现一次呀。只是没在诗歌中经过渲染罢了。屠户的老婆又怎么样?她也会有真爱的。”

“你说的也许对。即使天空中的彩虹,也并不见得像人想象的那么稀奇。但是我刚说的是爱情的情义,是在想象中存在而转瞬即逝的精神的真诚恳挚,是经过净滤后的爱的精华而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卓文君随着情郎司马相如私奔之后,扇着泥火炉子,在酒馆儿里充当女招待卖酒为生——她就表现出那神圣的爱的精华。但是后来,卓文君穿得雍容华贵,犹如宫廷中的嫔妃,不久就发现她那位情人丈夫去追求别的小姐去了,这是人都知道的。那最初的神圣的狂热总是被现实的情况所吞噬的,一般都是如此。”他微笑着看着牡丹说:“我并不轻视屠户的老婆的爱情。那属于另一级。真正的爱情是伟大有力的,无坚不摧的,会使一个人根本改变的。我想很少人能具有那种爱情……可是我认为你就是那很少人中的一个。”

安德年说完,用一种仔细打量,十分敬慕,又热情似火的眼光望着牡丹,都有点儿使牡丹害怕。牡丹心想好一个了不起的大理想家。这就无怪乎那天晚上他从那一群歌妓中把自己带走了。到底他在牡丹身上看到什么了不起的优点呢?牡丹把一只手放在安德年的胳膊上,很温柔的说:“你若能使我再见你,能和你做朋友,那我太有福气了。”

“你知道,我也乐意。”安德年说着站起来,要极力压制住自己的感情,把茶杯里的茶喝干,漱了漱口,吐在痰盂里,又给牡丹重新倒了一杯茶。他问牡丹:“你听腻烦了吧?”

“正好相反,再没有这么有味道的了。”

“这话我宁愿跟你说,不愿跟别人说。在杭州,有多少人能懂得我这个道理的呢?”

牡丹撒娇说:“那我呢?”

“我想你会懂。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与众不同的。”

“我怕会让你失望啊。”

“你不会。我觉得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我愿交你这个朋友的缘故。”

“你做什么事?”

“噢,我上班。在总督府的秘书处。人总得做事挣钱过日子。我有个太太,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儿子。我有个快乐的家,照你的说法,我也跟别的人一样。”

“为什么你说跟别的人一样?”

“我意思是说我是个好丈夫,养家过日子,纳捐纳税,如此而已。”

牡丹重复他的话说:“如此而已。”

“不要误解我。我对我太太很好。她很了不起。一个男人所希望于一个女人的,她无不具备。我说过,还有个可爱的男孩子,十几岁了。”

“将来我但愿能见到他们。”

“当然会。”

安德年告诉了牡丹他有太太,并不存心欺骗她,她算放了心。

牡丹在和安德年会见之后,离开时,内心在怀疑之下,又有几分激动。安德年之使她激动,另是一样。他比孟嘉身体还细。还年轻,说话有不平凡的青年气,言词滔滔不绝,十分动听。由于他的态度和他的所做所为,她知道他对自己的敬爱,在心中对自己的想法,完全是理想上的。她在灵堂上那件意外的事,他认为是伟大爱情的升华表现,值得付诸歌咏,形诸笔墨的。在另一方面,他始终没把一只手放在她的身上,他只是把与她相遇看做是一个文学上的艳事而已。他要教她写诗与散文,不是普通男女的性爱关系,而是作家与崇拜他的读者的相对关系。他已经说清楚他有个幸福的家庭,有太太,有儿子。

等牡丹收到了安德年的一封信,附有叠在内他写的一张立条儿,信是两张纸,一部分讨论文学,提到牡丹可能爱读的作者,另一部分叙述他自己的生活,热诚而正派;不过特别提到牡丹的是:“你之声音温柔悦耳,你之发式与面庞极为相配。”这封信仍使牡丹觉得可惊,她心里不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他那潦草的,看来似乎不重要,而且有几分傻气的几行字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他对牡丹一种深厚的感情。为什么他不叫牡丹去见他?牡丹给他写了一封短信作答,感谢他赐赠墨宝,并且说要裱好放在镜框中,挂在床一旁的墙上。牡丹又很隐秘的添上了一行后启:“上次见后,至今思念,复感寂寞无聊。我之所感,谅与君同。此种感觉,将何以名之?何其与我以前所感受者相异之甚耶?”

十天之后,牡丹又收到了第二封信,仍无相邀会面之意。是他有意克制,以免在此艳遇中愈陷愈深吗?还是怕自己?还是怕他太太?信中的语气仍然是不涉及个人,不涉及重要问题,还是一堆不相干的话,是避免说心中想说的话。可是在另一方面,他信里却说等待牡丹的回信,等得十分焦急,并寄了他给牡丹画的两张像,是“第一次相见的印象”,这个就比写在纸上的文字表现的意思更为清楚了。牡丹深信德年对她,心中含有强烈的爱,但是有所畏惧。这样就算了吗?就止于通信的恋爱吗?牡丹写信回去: 朋友:

德年,多谢多谢,寸衷预料,诚然不虚。读来信,如入梦中,从此不愿醒矣。既然如此,如能与君相处,则分秒皆可珍惜,分秒皆为无上之享受。

君盼我信,极为急切,闻之大喜,殊不知此与我盼君之信,其急切情状,正复相似。我二人之急切相同,思念亦复相同。

我手持君为我所画肖像,审视可爱之线条,两手颤动。实则每逢接君来信,两手皆颤动不止。

甚望来信将诸事见告:君之所想,君之所感,君之所爱。年华飞逝,相念为劳,何必克制自苦,避不相见?

然后,详叙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童年、婚姻、追求的理想、追求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一切。“君如有事相告,有心腹事以告知己,切勿疑虑;我之对君,亦复如此。”

安德年的回信约牡丹次日到运粮河畔一旅馆相见。将同往他处,共进晚餐,并作长谈。那封信——是一封长信——极为坦白,尽情吐露对自己之不满,对自己之为人,对自己之为一作家,皆不满意。并且说明此次强烈真挚的相爱,已使他感到“美丽之艳顶,失望之深渊”,甚愿从此次新的爱情奇遇能获得新生。他说在人生已经有所“遭遇”。此次所遭遇之事,“不可以言喻”,为“前此所未有”,并且已经改变了他的生活天地。这封信上,他那宝贵的克己功夫完全一扫而空了。

虽然牡丹已经多多少少感觉到他的情感,这封信仍然使她震惊。这封信显示出来二人之间人为的隔阂已经完全打通了。俩人矜持了那么久,那么小心谨慎,现在消除了那种隔阂的限制,何尝可以看做是不关紧要?

牡丹在心旌摇摇之下,去赴他的约会。牡丹在德年身上,终于找到一个对爱持有同样看法的男人,而且预示将来会有理想的生活,就如同白薇之和若水,甜蜜的一对,而具有相同的看法。她深信她会爱他,而且需要他。可是她也知道她又要去接近一个有妇之夫了。似乎这种关系才能对他们的爱情,给与她所嗜好的那既苦且甜的滋味。从她与傅南涛的那段事情上,她已然得以知道,年轻人总是不太成熟的;而较为成熟的人自然是已经结过婚的。一个二十二岁的男人,像傅南涛,怎么会充分了解一个成年的女人的爱情和苦恼呢?她之所需要的一切,安德年全能满足她——他英俊,富有青春的气息,但同时又成熟,而他之崇拜她,正因为她自己的惊世骇俗的非常之举。

安德年在运粮河岸上找的这家旅馆的好处,就是不容易有人认识他们。这种保密,也正合乎牡丹的心意。茶房把牡丹从一条黑暗的通道领至安德年的房间时,那条通道更增加了牡丹的心情的激动。

牡丹轻轻叩门,德年走来开门,那年轻狂喜的招呼,使牡丹的心窍振动。两人的眼睛含情脉脉的互看了一刹那。德年显然是觉得怪难为情,低低叫了一声“牡丹!”然后忽然间把牡丹拉近自己,接了长长而不肯分离的吻,把两只胳膊紧紧的抱住她。牡丹把头垂在德年的肩上,享受德年身上的温暖,将自身最深的部分欣然贴近了他。她浑身上下一直颤抖。然后,她抬起头来,仍然把德年紧抱着,把嘴在德年的脸上像雨点般轻吻个没完。

“德年,你没法儿想象你给了我多么大的快乐呀!”她感觉到德年的两只胳膊抱得她那么紧,还有德年的热嘴唇紧扣在自己的嘴唇上所表现的饥渴。这次热情的泛滥完全把德年改变了——他再也不是那富有克己工夫非礼勿动的诗人了。

他对牡丹说:“别生气,原谅我。”轻轻抚摩牡丹的头发。他脸上显得神采焕发。

“原谅你什么?”

“我也不知道。你知道我对你多么迷呀!”他脸上几乎像孩子般的真纯天真。他把牡丹拉到一把椅子上。牡丹坐在他的腿上,两只胳膊还在抱着他,自己心里觉得酥得融化。每逢在这种时候儿,她都有点儿说话不清楚。

“德年,我若叫你为我做点儿什么,你答应不答应?我若叫你特别爱我,永远不要忘记我,这算不算太过分?”

“在别的女人身上,我从来没觉得这么深切。你又何必说这种话?”

“因为我害怕。”

牡丹把一只手从安德年手中轻轻撤出来,走到窗前去。

德年在后跟着她,又用两支胳膊搂住她,使她转过脸儿来,又热情的吻她。牡丹的眼里泪珠儿亮晶晶的闪耀。

德年问她:“你怕什么?”

“我怕失去了你。我好需要你。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刚才你吻我的时候儿,我知道我爱你。在你的爱里,我才能觉得把我对他的爱忘记。”她又伸出胳膊把德年搂住,拼命的吻他。忽而停住了吻,要求德年给她保证。“告诉我,你是不是很爱我?……你永远,永远不会忘记我?”德年吻她一下儿当做回答——这个吻是那么温柔,那么热情,那么软,那么难舍难分,那么无可比拟,那么毕生难忘。

德年把牡丹柔软的身体搂在自己怀中,自己觉得身上舒服得颤动了一下儿。他欢喜若狂,眼神上都显露出来。他知道,自从第一次遇见她之后,他就一惊非小,不管多么抑制自己,也没法儿把她的印象扫除忘记。他今天来,是要发现牡丹之爱他是否正如他爱牡丹之深,而现在发现牡丹对他的爱是那么完整,那么断然无疑,而那么涨满盈溢出来了。

德年把牡丹从窗前拉到床上,把一把椅子放在牡丹的对面。牡丹在床上把腿盘在身子下面,在身后垫了一个枕头,使自己舒服一点儿。牡丹真是美得使人心荡神移,皮肤细嫩洁白,两片可爱的嘴唇,微微的开启,默默无言的注视着德年。“老天爷把她生来这个人间世,要她爱人,还要人爱她。”这时他心里想起“红牡丹谣”里的那两句,觉得这两句完全真实,而且说得是一针见血。这时牡丹向后倚着,矇眬若梦的眼睛,在窗外射入的月光里,在那阴影斑驳之下,一直向他凝视。在那样的时刻,她的静默无声,越发给她的美增加了神秘的魔力,她之一言不发,才是说出了千言万语。德年靠近了她,把她的手握在自己手里,低声说:“牡丹,听我说。我好爱你,我怎么把我对你的感情用言语表达出来呢?我根本不敢一试。那封信我费了两三天的工夫才写出来。我不敢相信你会爱我。但是我必须说,希望你不要生我的气。你不知道那天晚上在车里,车一震动,我们俩挤在一起的时候儿,记得吗?你不知道你给了我什么感觉?你知道,我一生,都在追寻一个理想。别人都说我算是一个名成业就的人,应当没有什么牢骚可发的。我有许多朋友,有一个好的家庭,有一个好差事。但是,有时候儿我觉得我需求的是爱,一个伟大、使人振奋、使人销魂蚀骨的爱。我觉得空虚,我说这话,你能懂我的意思吗?你要知道,你是个非同等闲的小姐,不用否认。你知道不知道?你眼睛的一望,你的嘴发出一声细语,就能把整个儿杭州城的颜色音调,在我心目中改变过来。那天下午你坐在的那个屋子,在我的心目中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这个你不能知道。你改变了那间房子了。我每次到诗社去,我觉得一个冲动支配我,非到那间屋子去,看看你那天坐的那把椅子不可。”

牡丹发出低低的嘻嘻的笑声,德年还继续说:“你是离开了,但是那间屋子也变了。我还觉得你仍然在那儿。我叫了两杯茶。仆人大笑。因为我只是一个人在那儿坐着。我记得我们用那白蓝两色的茶杯,你用哪一个喝的,我记得,是因为我给你倒的茶,而且那个茶杯上面有一点儿磕伤。你别笑,告诉你,当然很难说明。那是一个奇迹。你的嘴唇碰过的那个茶杯,就使人另有感觉,就有使人感到激动的力量。我把那个茶杯还放在那儿,我不再去动它,我不再用它喝茶。只因为它曾经有接触你那芳唇的福气。还有,你把你那娇嫩的身体坐在那把椅子里的时候儿,我记得你把脚放在茶几下面的地方儿。你看我把这些个事情告诉你,是多么愚蠢。我是愚蠢,你说是不是?”

德年停了一下儿。牡丹的脸色变得郑重起来。德年又继续说,显得鼓舞而兴奋。他说:“我不敢爱你。我也不敢希望。可是现在,我觉得好像到了前所未经的一个新境界。我以前做过些愚蠢事——我以前是够愚蠢的。现在还是笨。笨总比愚蠢好。”

牡丹的两只胳膊慢慢搂抱住德年,而且发出哼哼的声音。她说:“噢,我亲爱的德年!”他俩那样静静的躺着,简直是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牡丹问:“你想要……?你要把我怎么样都可以。我是你的了。”她任凭德年摆布,让德年为所欲为了。

这是牡丹所经验令她满足的一次鱼水之欢。

事后,她感觉到一股新的幸福快乐出入的交流。不但淹没了而且消除了她的过去的痛苦,而且把她从对金竹的迷恋之中,解救了出来。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

iF3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