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孟嘉比往常耽搁的时间久,五月初十才回到家里。一路风吹日晒,人都晒黑了,看来有点儿旅途劳顿的样子,也许是因为到家时正赶上倾盆大雨,那种季节下那么大雨是很少有的。他说那次外出,对他很有好处。去的时候儿,他骑马一直到潭柘寺和妙峰山,已经深入了西山,一共走了四天,肥胖的身体变瘦了。

一回到北京,他还要出席京热铁路会议,因为他对这一带的地理形势的知识是大家所信赖的。

过了三四天,他才有时间待在家里,他出主意要一家坐马车去逛先农坛。先农坛在南城,由前门大街往南一直走,快靠近外城的城门了,里面有一大片桑树。在过去,皇帝在冬至到天坛(在前门大街南端左边)去祭天;在春天,皇后要到先农坛(在前门大街南端靠右)采桑叶喂蚕,象征农夫及妻子务农的重要。先农坛的意思就是“农为先”之意。

素馨没和他们去,因为孟嘉刚回来,她很懂事,知道这时最好让他们俩单独在一起,自己不要往里羼和。牡丹忘记了,自己现在还是居孀,在北京城,当然没有人知道。牡丹穿了一件白衣裳,上面印着蓝色大花朵,在春天的阳光里,她看来会叫人大吃一惊,她的头发梳到后面去,留下几绺头发垂在额上。

孟嘉先是说他此次的北地之行,然后谈论《西厢记》张生红娘的艳史。这题目是牡丹提起来的。

孟嘉说:“你知道为什么在爱情故事里《西厢记》最受人欢迎?就因为是偷情。别人不敢,但是莺莺敢。这其中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不顾一切的性质。认真说起来,一个成长的小姐偷一次情又有什么不对?她若是正式定婚,合法嫁了丈夫,与丈夫正式效鱼水之欢,那个故事就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了。爱情总是要冲破藩篱的。这个故事当中最使人无法忍受的,就是张生,其实是唐朝诗人元稹他自己,他的始乱终弃,另娶豪门之女,也就是元稹所说的‘补过’。最坏的是先与少女有苟且之事,而后再来一套大道理,证明自己上合天理,下顺人情。这个故事是在悔恨的心情中写的,不过我但愿他没讲这套大道理倒还好。”

“那么你赞成莺莺的行为?”

“我不赞成,我也不反对。就是说,我不下评语。她青春年少,是随时会发生男女情爱的时候儿。你想她和寡母住在荒郊古寺之中,从来没遇见一个像样子的青年男子。张君瑞出现了,正合乎她少女的心愿。她就倾身相许。你就把她的行动看做是热情吧,看做完全是肉欲好了。她年轻,很年轻——我想那时候儿她是十九岁。我们凭什么去批评她?”

牡丹在一时的冲动之下,把她和傅南涛相遇的事向孟嘉说了出来。她的坦白是出乎人的想象的。孟嘉倾耳谛听。牡丹往下叙述时,忽然打定主意把真实情形改变一下儿,点缀一下儿,用以考验孟嘉的反应。把事情里南涛的妻子一段删了去。她一发而不可收拾。她说:“说实话,我不是存心要那样儿,但是没法子悬崖勒马。他太可爱,好温柔。事后我觉得不得了,要吓死,但是当时我六神无主,茫然忘其所以了。”

孟嘉的脸上没流露出一丝的表情,他只是说:“我也从年轻时过来的,我也做过些糊涂事。”

“你会原谅我吗?”

“没有什么可原谅的。你热情,我知道。”他低下头去吻牡丹,又说:“在我一生当中,你是最温柔,最奇妙,最不寻常,最不寻常,最不寻常的。倘若把你对我的爱就此终止——我想我是受不了的。”

“我告诉了你这件事,你对我的看法不会改变吗?”

“不会。我不会。不管你怎么样……你看我这么需要你,我也必须要强壮。我非自己留意不可。说实话,你我之间有年龄上的差别。我非要自己留意才行。”

“留意什么?留意我?”

“留意你的青春,你那冲动多变的性格。有青春就有风流事。你告诉我那个拳术家的事之后,我并不吃惊,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吧。”

牡丹心里又有一股子冲动,想把真实经过告诉他,说她并没有和那个拳术家同床共枕,但又拿定主意话说到此为止。她说:“我还不够了解你。你对我太好了。”说着把身子倚在孟嘉的胳膊上。

孟嘉说:“你不够了解我。我自己也不够。我对你的爱不是要取得,而是要付出,再付出,只要看到你幸福就好。知道你幸福快乐,我才觉得幸福快乐……这个你懂吗?”

牡丹好娇柔的说:“这个我能懂。”

他们一到家,素馨脸上显着很厌倦的样子,告诉他们说堂兄的朋友送来了一封信,是杭州奕王爷的。她并没看那封信,信还放在孟嘉的桌子上。是端王府里差人送来的。素馨赏了来人很重的一笔赏钱,二十块钱。孟嘉发现素馨那么快就学会了北京的人情世故,觉得很高兴,很感到意外。素馨又说扬州来了个人,要见堂兄。那个人穿的很讲究,嘴上留着胡子,说话的样子像个乡绅,听说梁翰林不在,要明天才能回来,显得很失望,很紧张。好像有重要的事情。

孟嘉一看那人名片儿,原来是已经逮捕拘押中的扬州百万富翁杨顺理那里来的。他立刻明白,相信那个人是杨顺理派来托人情的。杨顺理和别的人怎么会知道有证据在牡丹手里呢?也许薛盐务使的秘书寄出那本日记之前曾经偷看了一眼。案发之后,那个秘书可能告诉了薛盐务使。

孟嘉立刻吩咐门房儿,那个人再来时,要斩钉截铁告诉他:“老爷不在家。”要打发他走。

那个老门房儿问:“他若是一定要等着呢?”。

“就告诉他我不在家。告诉他我不在北京——你随便说什么都成。他一听会明白的。”

孟嘉很生气。他转身告诉两位堂妹说:“我敢说,那个人一定送来很重的一笔贿赂。我知道他们的办法。那些个游手好闲惹事害人的书生,没有固定的谋生之道,专门凭打官司,找关系,卖人情势力损人利己。那等人,总是满嘴里的圣人之道,假装出一副谦虚文雅的样子,知道什么时候儿笑,什么时候假装咳嗽清清嗓子,假装出对人一片恭敬。他们只会耽误人的工夫。一个上等的妓女若费那么大劲,一夜也可以赚上一百块钱呢。一个多才多艺的书生可以赚到一千块钱。两种人都是婊子——有什么不同?”

素馨的手很紧张的扯自己的衣裳。牡丹忽然看出来妹妹看来好苍白。

牡丹问她:“你病了吗?你好像很累的样子。”

素馨回答说她很好,可是她两眼暗淡无神。素馨是最善于掩饰自己的感情的。

后来闲谈时,素馨显得是强为欢笑。大家说的只是些零零星星不相干的琐事。但是有好多空着无话说的时候儿,那样的沉默,令人觉得发呆发木,觉得有点儿古怪。在书房喝茶时,才恢复了几分高兴的气氛。

孟嘉打开了奕王爷的来信。信上没说什么重要的话,只是事情还没到总督大人那儿。一旦公文递到,他一定关照就是,要翰林和他堂妹不必担心。孟嘉然后又看官邸公报,是一份四页的印刷品。上面说高邮盐务司的盐务使和扬州两个商人已经逮捕。案子已到了道台手中。巡抚大人闻听犯人厚颜无耻,已经饬令道台详细申报。其实孟嘉这些已经知道,这个公报大概是来自总督衙门的。由公报上看,要点是都察院正在认真办这件案子,私下解决是行不通的。因为和这件案子直接有关,孟嘉说要去拜访刘御史,多了解一下儿案情。

牡丹问:“你敢说我不会牵连进去吗?”

“我敢说。把这件事交给我。即使需要从你嘴里打听,你只要老实说亡夫从来不跟你谈论这些事——当然你不知道。”

傅南涛一直没有踪影。他一直没在酒馆儿里再露面儿。牡丹到天桥去过几次,什么地方儿也找不到他。牡丹有一次壮起胆子去向那几个打把势卖艺的打听,他们装做一无所知。牡丹心里纳闷儿,不知道他遇见了什么事。难道他妻子会凶到把他关起来?或是硬禁止他出门儿?

牡丹又到上次与南涛相会的旅馆,好像罪人又回到犯罪的现场一样。她在外面徘徊,心中一半儿希望,一半儿想象傅南涛会出现,并且走进旅馆门道的阴影中。倘若他同另一个小姐出现,她就走进对面的水果店去躲避。她的眼睛,死盯着旅馆前面两个柱子中间现出的那长方的朦胧的门道,正上面挂的是一个玻璃招牌,上面写着三个俗字“连升栈”。做生意的旅馆的宇号,不能离开两个意思:一个是财源茂盛,一个是步步高升。

牡丹又回想到臂挽着臂和南涛在哈德门大街散步,当时她和南涛富有弹性的青春步态相配合。这样甜蜜的出神回味,使她的头脑静止了好几分钟。

他究竟出了什么事情这个问题,还时常在她心头出现。不久,她想到还有个平民娱乐场在什刹海,在紫禁城后面,北海后门北边。一半由于无聊,一半由于有心去找他,牡丹到什刹海去。

什刹海是一带稻田,中门是一道长堤垂柳,两边是两个大池塘。由地名表示当年曾经沿岸有十个古刹,而今只有一个小小的寺院,土红的颜色,有两个白圆圈儿是窗子。池塘的水和北海的水相连接,在大街的下面有一道水闸隔开。若说当地空气中的香味是宫禁中嫔妃的脂粉飘香,自然纯出乎想象;若说阵阵凉风,飘来荷花的清香,则确实可信。这里杨柳低垂,堤岸之上时有青年男女,在此打发炎夏的半日时光。广阔的浓荫,粼粼的碧水,使这一带成为消夏的胜地。卖酸梅汤等冷饮的小贩,手中的两个黄铜碟子敲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这个季节,天桥因为一片空敞,晒得火热,所以有些杂耍玩艺儿都临时搬到这儿来。到晚上,这儿有蜡烛、纱灯。大煤油玻璃灯,一圈圈的黑烟子往上冒,四下照得通明,两面池塘中的水也反映出影子。来游的人不必回家吃饭,这儿摊贩云集,卖面、卖馄饨、卖饺子,种种冷切食品,另外各种奇特的小吃儿,不计其数,由下午一直卖到半夜。

但是傅南涛却不见踪影。

素馨已经看出来她姐姐的生活有了改变。在过去那个月,牡丹大概在上午十一点钟出去,常常回家吃午饭,只是往往回来得晚一点儿。在五点钟又出去。去以前要费半点钟修眉毛、照镜子、拢头发。她出去时,慌慌张张,回来时,也慌慌张张。若是孟嘉在家,她就把上衣脱下搭在椅背上,觉得总得拿半点钟左右的时间在孟嘉身上,但是,当然,她是心不在焉的。孟嘉看出来她眼睛里缺乏热情,但是从不说什么。

一夜,素馨对牡丹说:“你对大哥怎么个样子,你自己知道么?”

牡丹只是撅着嘴,不说什么。

人人知道爱人的热情何时算冷淡。爱情的冷淡表现在眼睛上,表现在说笑的腔调儿上,表现在缺乏热情上,表现在那份疏远的态度上。现在孟嘉一回家,牡丹的眼睛上再不见那自然流露的晶亮的光辉。一天,孟嘉坐在饭桌那儿等牡丹回来,他问素馨:“你姐姐到哪儿去了?”

“出去到什么地方儿,我也没法儿知道。”

“以前她在老家也是这样吗?”

“有时候儿也是。”

素馨沉默下来,暗示她不愿多谈此事。只是以焦虑的神气凝视孟嘉漠然无动于衷的脸。他既不显得吃惊,也不显得烦恼。素馨心里想:“这是她的私事。她若愿意,她就直截了当告诉孟嘉。”但是她却无法猜测孟嘉的心思。

素馨这位做妹妹的什么都看在眼里了。她姐姐对堂兄旋风式的风流韵事,并不使她吃惊,她近来闹情绪也不使她感到意外。她冷眼观看,镇静衡量,但却默默无语。一次张之洞夫人为素馨提一门亲事,她委婉辞谢。她也知道不能嫁给堂兄。这些事情她是深埋在心底,也决定了她生活上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就像一个船上的舵之能够使航行平稳无事。孟嘉对她,实在是无疵可指。孟嘉实际上有些话对她说,而不对牡丹说。甚至于在讨论纳兰容若的词诗,他们了解的程度上绝没有掺入个人的感情。素馨认为孟嘉各方面都十全十美,包括鬓角上的灰白头发,并且每逢孟嘉由外面回家来,她的芳心也有几分发跳,那只是她敬佩孟嘉这个学者之身,因为他学问渊博,思想深刻,风度高雅。她做孟嘉的一个钦敬仰慕的女弟子,真是再恰当再理想不过,在早餐的饭桌儿上,她都能从孟嘉言谈之中获取学问,牡丹早晨起床稍迟,他们堂兄妹俩总有时间交谈的。这么不可多得的女弟子,却正好是他的堂妹。

一天,牡丹又到东四牌楼的酒馆儿去了。那账房儿的一位太太看见她,离开桌子走过来,对她说:“姑娘,您好多日子没来了。

“我们以为您不在北京了呢。”

她回答说:“没有哇。我干什么走?”她觉得那个女人问的话有点儿怪。牡丹脸上流露出一点儿苦笑,张开嘴,又闭上嘴,那个女人看破了她的心思。

那个女人说:“过来。”在她耳朵旁低声说了几句话。

牡丹听了,张口结舌,喘不上气来,吓得把手捂在自己嘴上。她的感觉既是震惊,又是悔恨,事情发生的原因,在她的头脑里渐渐明朗——偶然一事之微,竟酿成了大祸。傅南涛因为杀妻被捕了——是他的岳父家告的状。那一天,在旅馆那间黑暗的屋里,出事情的经过,根本没有人知道。很可能是那天傅南涛以一个拳术家那样猛然用力把他妻子拉进屋去,一定把她的头猛撞在什么硬东西上,也许是撞在那又尖又硬的铁床柱子上。现在他因杀人罪在狱中候审。

那个女会计已经把消息告诉了她,已经再无话可说,也不想知道牡丹和傅南涛中间的关系。从她的眼角儿里,她瞥见牡丹叭嗒一下子坐在椅子上,瞪着惊异的眼睛。牡丹一言未发,又站了起来,把椅子往后一推,迈着平日懒洋洋的脚步,走往街上去。

牡丹当然对傅南涛是爱莫能助,而且还要躲开那个是非窝才好。

在随后那几天,她铁硬了心肠去想,第一,那是一件意外;第二,傅南涛曾经告诉她,在他们俩认识之前,他们夫妻就常打架;第三,她还没和傅南涛真个同床共枕,虽然已经到很可能的程度。她纵然可以做千万这种想法,还是不能避免自己犯罪的感觉。她有时半夜醒来,颇觉心旌摇动,方寸难安,好像是她亲身闹得傅家家败人亡。等头脑清醒了,她才能镇定下来,确认自己是清白无辜。

孟嘉这几天忙着筹备庆祝京榆铁路的竣工。因为他感觉到牡丹的疏远冷淡而又不免于设法掩饰,他就觉得仿佛走在一块缓缓下沉的地上,又仿佛走在一块冰上,这块冰虽然还是能经得起人在上踩,但是已然有可见的裂纹和缝隙。孟嘉看见牡丹回家时,他的眼睛还闪动着喜悦的光亮,但是牡丹的反应则是勉强造做。她脸上却是隐匿着不自然的表情,是友谊的同情,是沉滞的死水,缺乏泉水轻灵愉快的水泡儿。

在牡丹自己最疏于防范的刹那,孟嘉得以进一步了解她,对于这位美得倾城倾国的堂妹,他那份强烈的爱,却在增强,而非减弱。他的爱也在外面表现出来,以前对她婀娜多姿肉体的强烈的惊喜,而今变成了爱护与关怀。孟嘉觉得牡丹还是和以前同样可爱,只是她却开始引起他的操心与焦虑。他能看得出,在感觉和想象力促使之下,她天天如腾云驾雾一般,在寻求如意的少年郎君。这让孟嘉想起来,不过只在一年以前,牡丹是那样强烈的热情恋慕他。而如今,可以看得出来,她又以同样丧魂失魄般的热情恋慕另一个男人。孟嘉看得目瞪口呆,就犹如看着梦游人走向万丈峭壁悬崖的边缘一样。他所能做的,倘若这个梦游人还需要他一点儿帮助,那就是快伸手去拉住她。牡丹没把这件事隐瞒他,总算万幸。

素馨可不了解这些个。她对姐姐的坚定不移的忠实,却使她把对牡丹这方面所知道的情形,对孟嘉隐匿不言。她知道的不少——比如牡丹不留心时流露出的只言片语,吃饭时她脸上故意掩饰的神气表情,和孟嘉在一处时压制下去的呵欠,她那么时常的独自出去,她对妹妹说的那些知心话,那些话有的使一个普通的小姐听到会脸红发烧的。那些话,都是闲谈的好材料,却在素馨和孟嘉之间,一个字也不能提起。一半因为素馨要保护自己的姐姐,因为毕竟是因为姐姐的关系,自己才能住北京,并且她自己还十分愿意再继续住下去;另一半因为那些话是一个未婚的小姐不宜于向男人说的。而孟嘉呢,他心里认为和牡丹感情之深,关系之亲密,不适于和别人谈论她,即便是她的亲妹妹素馨,也是一样;另一方面,他认为一个高尚的男人,是不应当那么下流去侦察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所以在这一家这么个重要的变故上,竟由一片幕布遮盖住了。

又好像默默无言中看一出戏,不到剧终幕落,观众是不许表示感情,不许互相比较意见的。

孟嘉对这位堂妹的了解,只把她主要看做青春期的爱苗滋长,正如朝阳的初旭点染在刚刚绽开的玫瑰的花瓣儿上。他认为牡丹在她现在的二十二岁,已经到了女性充分觉醒的时候儿,而很多女人在三十岁时居然还没有到。但是她的爱却显示有尚未真正成熟的样子,只是表示青春纯粹的强烈而已;对于经验丰富美感度更高的性的享受那种极致的精美,她还不真正懂。她现在只知道男女之事,而不知其间之艺术。譬如饮酒,只知举杯一饮而尽,殊不知尚有细饮慢品之境界。孟嘉觉得有趣的是,在她初到北京时,他几次提起,去看皇宫的太和殿,她居然置若罔闻;直到后来,孟嘉几次催促,她才答应去,后来,好像如梦方醒,说了一句:“噢,是啊,我得去看看太和殿。”也可以说,她还是宁愿到那平民娱乐场所天桥儿去游逛。不过,这是年轻人因为过去生活上遭遇的挫折而引起的。因为牡丹在孟嘉眼里是那么可爱,不管牡丹的行为如何,孟嘉总是从牡丹的观点去衡量;深以为她的行动是不无原因,未可厚非。

一天晚上,大约十点钟光景,牡丹轻轻走进里院儿。她正要穿过六角形的门进入自个院子时,看见书房灯光还未熄灭。像往常一样,她走进去要与孟嘉闲谈片刻。毫无疑问,她对堂兄还有一种友爱在。俩人的目光在默默中相遇。孟嘉向她微笑说:“今天玩得痛快吧?”

“很痛快。”

牡丹过去坐在床边儿,她说:“你干什么用功?轻松一点儿不好吗?”

“噢,我一个人儿的时候儿,总要找事情做,好占住身子,消磨时间。”

牡丹把堂兄撇下孤独一个人儿,有些觉得良心负疚,于是说:“很对不起。”

随后沉静了一会儿,显得很不自然。孟嘉做了个要吻牡丹的姿势,牡丹摇了摇头,站起来,把外衣脱下,像往常的习惯一样,屈身倒在床上。孟嘉停了一下儿,然后流露着怀念之情说:“你现在不想吻我了,是不是?”

“不想了。你不怪我吧?”

孟嘉说:“我不怪你,回去睡吧。”他这话,当然是使人无法相信。

牡丹说:“跟我说明天见。”

孟嘉说:“好,明天见。”

牡丹由书房的后门儿走出去,又是老习惯,把上衣忘记带走。忽然想起来,微笑着走回来,在孟嘉前额上冷不防偷偷儿的一吻。

孟嘉看着堂妹的影子在门外消失,那时,堂妹的头发披散在肩膀儿上,像一个梦中富有凄凉之美的幽灵。

孟嘉的心情陷入寂寞凄凉的愁云惨雾之中了。

最使孟嘉痛苦的是,如果牡丹他这位堂妹现在若还爱他,他已经想出一个方法,使他们俩可以结婚。只要把姓一改变,便毫无困难。在一个宗族之中,一家若无后代,收养另一家的儿子,是常见的事。这样是为了继续祖宗的香烟。表亲之间过继,自然牡丹可以改姓,比方她若由苏姨丈收养,牡丹过继之后,就要改姓苏。当然,这种过继,都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继承财产。像这种为了兄妹结婚而过继,好避免同姓不婚,这可是前所未闻的。

这是孟嘉出外旅行时,在路上想到的,本打算向牡丹说。虽然是有点儿背乎常情,却未尝不可如此办。有几次,孟嘉已经话到舌尖儿想对牡丹说,可是牡丹对他那么冷淡,结果他犹豫未决。他又把话咽了下去,再也没提起。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

o1o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