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持国说nMu中华典藏网

正法之田,俱卢之野,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和般度族双方,nMu中华典藏网

结集军队,渴望战斗,nMu中华典藏网

全胜啊!情况怎样?(1)nMu中华典藏网

注:俱卢族和般度族是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持国( )是俱卢族国王,天生目盲。大战开始时,仙人毗耶娑(Vyāsa)要赐给他天眼,让他看到这场大战。但他宁可保持目盲,不愿目睹亲族互相残杀。于是,毗耶娑赐给持国的御者全胜(Sañjaya)天眼,让他看到战场上发生的一切,甚至看到人们心中的想法,每天向持国汇报。nMu中华典藏网

“正法”(dharma,音译达磨)意为规律、法则、正义或职责。在这颂中,“俱卢之野”实指战场,“正法之田”则喻指这里进行着一场事关正法的大战。nMu中华典藏网

全胜说nMu中华典藏网

看到般度族军队nMu中华典藏网

已经排定阵容,nMu中华典藏网

难敌王走近老师,nMu中华典藏网

对他这样说道:(2)nMu中华典藏网

注:难敌(Duryodhana)是持国的长子。老师指德罗纳( ),俱卢族军队的大将。在大战以前,俱卢族和般度族双方的王子都曾拜德罗纳为师,随他习武。nMu中华典藏网

“请看木柱之子猛光,nMu中华典藏网

那是你聪明的学生,nMu中华典藏网

已经为般度族大军nMu中华典藏网

排定阵容,老师啊!(3)nMu中华典藏网

注:木柱(Drupata)是般遮罗国国王,般度族五兄弟的岳父。在这场大战中,他是般度族军队的大将。他的儿子猛光( )是般度族军队的统帅。nMu中华典藏网

“大弓箭手们英勇善战,nMu中华典藏网

像怖军和阿周那一样,nMu中华典藏网

其中有善战和毗罗吒,nMu中华典藏网

还有大勇士木柱王,(4)nMu中华典藏网

注:怖军(Bhīmasena)和阿周那(Arjuna)是般度( )和贡蒂(Kuntī)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善战(Yuyudhāna)即萨谛奇(Sātyaki),是雅度族勇士。毗罗吒( )是摩差国国王。nMu中华典藏网

“勇旗王和显光王子,nMu中华典藏网

英勇非凡的迦尸王,nMu中华典藏网

补卢耆和贡提波阇,nMu中华典藏网

人中雄牛尸毗王,(5)nMu中华典藏网

注:勇旗( )是车底国国王。显光(Cekitāna)是竭迦夜国王子。贡提波阇(Kuntibhoja)是贡蒂的养父。补卢耆(Purujit)和贡提波阇是兄弟。nMu中华典藏网

“勇敢的瑜达摩尼瑜、nMu中华典藏网

优多贸阇和激昂,nMu中华典藏网

德罗波蒂的儿子们,nMu中华典藏网

他们全都是大英雄。(6)nMu中华典藏网

注:瑜达摩尼瑜(Yudhamanyu)和优多贸阇(Uttamauja)是般度族军队的大将。激昂(Abhimanyu)是阿周那和妙贤(Subhadrā)的儿子。德罗波蒂(Draupatī,木柱王之女)又名黑公主,是般度族五兄弟共同的妻子,共生下五个儿子。nMu中华典藏网

“你要知道在我军中,nMu中华典藏网

也有许多著名将领,nMu中华典藏网

最优秀的再生族啊!nMu中华典藏网

听我通报他们姓名。(7)nMu中华典藏网

注:“再生族”指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种种姓的前三种种姓。这三种种姓成员年届学龄,要举行圣线礼,由老师授予圣线,意味着获得第二次生命。德罗纳是婆罗门出身,因此,难敌称他为最优秀的再生族。nMu中华典藏网

“你、毗湿摩和迦尔纳,nMu中华典藏网

百战百胜的慈悯,nMu中华典藏网

马嘶和毗迦尔纳,nMu中华典藏网

月授王的儿子广声。(8)nMu中华典藏网

注:毗湿摩( )是俱卢族和般度族双方的伯祖,俱卢族军队的统帅。迦尔纳( )是贡蒂婚前的私生子,由一位车夫收养,武艺高强。由于他的身份是“车夫之子”,在一次比武大会上遭到般度族羞辱,而难敌乘机拉拢他,封他为盎伽王。从此,他成为难敌的忠实朋友,俱卢族军队中的一员大将。慈悯( )是德罗纳的内兄弟。马嘶(Aśvatthāman)是德罗纳的儿子。毗迦尔纳( )是持国的三儿子。月授(Somadatta)是波力迦国国王。nMu中华典藏网

“还有许多英雄,nMu中华典藏网

为我奋不顾身,nMu中华典藏网

手持各种武器,nMu中华典藏网

个个精通战争。(9)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受毗湿摩保护,nMu中华典藏网

军队的力量无限;nMu中华典藏网

他们受怖军保护,nMu中华典藏网

军队的力量有限。(10)nMu中华典藏网

注:“无限”,按梵文原词aparyāpta,也可读作不足;“有限”,按梵文原词paryāpta,也可读作充足。这样,按前一种读法,表示难敌充满自信,因为俱卢族有十一支大军,而般度族只有七支大军;按后一种读法,则表示虽然军队数量占优势,难敌仍缺乏信心。nMu中华典藏网

“大家按照分工,nMu中华典藏网

站好各自的位置,nMu中华典藏网

在军队的挺进中,nMu中华典藏网

注意保护毗湿摩!”(11)nMu中华典藏网

为了让难敌高兴,nMu中华典藏网

俱卢族的老祖父,nMu中华典藏网

高声发出狮子吼,nMu中华典藏网

雄赳赳吹响螺号。(12)nMu中华典藏网

注:俱卢族的老祖父即毗湿摩。nMu中华典藏网

顷刻之间军队中,nMu中华典藏网

众多螺号和喇叭,nMu中华典藏网

铜鼓、大鼓和小鼓,nMu中华典藏网

一齐鸣响闹嚷嚷。(13)nMu中华典藏网

随即黑天和阿周那,nMu中华典藏网

他俩站在大战车上,nMu中华典藏网

车前驾着白色骏马,nMu中华典藏网

也把神圣螺号吹响。(14)nMu中华典藏网

注:黑天( ,音译克里希那,词义是黑色或黝黑)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将 译为黑天,意谓黝黑的神。黑天和阿周那都有许多称号。在这颂中,黑天被称为“摩豆后裔”(Mādhava),阿周那被称为“般度之子”( )。史诗中的人物称号有两种作用:一是具有一定的修饰意义,表明人物的出身、性格或形貌特征;二是由于各种称号音节不等或音节的长短音组合不同,可以按照诗律需要随意选用。为求译文简明,本书对于用称号指称的人物,在一般情况下,不译称号,而直译其名。nMu中华典藏网

黑天吹响五生螺号,nMu中华典藏网

阿周那吹响天授螺号,nMu中华典藏网

怖军以行为恐怖著称,nMu中华典藏网

吹响崩多罗大螺号。(15)nMu中华典藏网

注:五生(Pañcaja)是一个生活在贝螺中的阿修罗的名字。黑天杀死这个阿修罗,获得他藏身的贝螺,用作螺号,故名五生螺号。阿周那的螺号是天神因陀罗赐给他的,故名天授螺号。在这颂中,用作怖军名字的称号是“狼腹”( ),因为他饭量大,脾气暴。他的螺号出自崩多罗族。nMu中华典藏网

贡蒂之子坚战王,nMu中华典藏网

也吹响了永胜螺号,nMu中华典藏网

无种吹响妙声螺号,nMu中华典藏网

偕天吹响珠花螺号。(16)nMu中华典藏网

注:坚战( )是般度和贡蒂的长子。无种(Nakula)和偕天(Sa-hadeva)是般度和玛德利(Mādrī)的一对孪生子。坚战、怖军、阿周那、无种和偕天,合称般度族五兄弟。nMu中华典藏网

无上弓箭手迦尸王,nMu中华典藏网

还有束发大勇士,nMu中华典藏网

猛光和毗罗吒王,nMu中华典藏网

不可战胜的萨谛奇,(17)nMu中华典藏网

注:束发( )是木柱王的儿子,原先是女子,后来转变为男子,以杀死毗湿摩为己任,因为毗湿摩曾在她的前生得罪她。nMu中华典藏网

木柱王和大臂激昂,nMu中华典藏网

德罗波蒂的儿子们,nMu中华典藏网

他们在各处,国王啊!nMu中华典藏网

吹响各自的螺号。(18)nMu中华典藏网

螺号声激越高亢,nMu中华典藏网

响彻大地和天空,nMu中华典藏网

螺号声仿佛撕裂nMu中华典藏网

持国儿子们的心。(19)nMu中华典藏网

看到持国的儿子们nMu中华典藏网

摆开阵势,准备交锋,nMu中华典藏网

阿周那也举起了弓,nMu中华典藏网

他以猿猴为旗徽。(20)nMu中华典藏网

大地之主啊!阿周那nMu中华典藏网

对感官之主黑天说道:nMu中华典藏网

“永不退却者!驾驭战车,nMu中华典藏网

请把它停在两军之间。(21)nMu中华典藏网

注:黑天的称号“感官之主”意谓感官的控制者。黑天在这场大战中,按照事先对阿周那和难敌的约定,只是作为阿周那战车的御者,而不直接投入战斗。nMu中华典藏网

“让我看到各就各位、nMu中华典藏网

渴望战斗的人们;nMu中华典藏网

这场战争就要开始,nMu中华典藏网

我要与哪些人交战?(22)nMu中华典藏网

“我看到这些将士,nMu中华典藏网

集合在这里准备战斗;nMu中华典藏网

他们渴望在战斗中,nMu中华典藏网

讨好心术不正的难敌。”(23)nMu中华典藏网

注:阿周那指称难敌“心术不正”,因为难敌为了独霸婆罗多国王位,长期以来,千方百计谋害般度族五兄弟。nMu中华典藏网

听了阿周那的话,nMu中华典藏网

婆罗多后裔啊!nMu中华典藏网

黑天把战车停在nMu中华典藏网

双方军队中间。(24)nMu中华典藏网

注:“婆罗多后裔”是全胜对持国的称呼。俱卢族和般度族都是婆罗多的后裔。nMu中华典藏网

面对毗湿摩、德罗纳nMu中华典藏网

和其他国王,他说道:nMu中华典藏网

“普利塔之子啊!请看nMu中华典藏网

聚集在这里的俱卢人。”(25)nMu中华典藏网

注:普利塔( )是贡蒂的另一名字。nMu中华典藏网

在这里,阿周那看到nMu中华典藏网

父辈、祖辈和老师,nMu中华典藏网

舅父、儿子和孙子,nMu中华典藏网

还有兄弟们和同伴。(26)nMu中华典藏网

阿周那还看到nMu中华典藏网

岳父们和朋友们,nMu中华典藏网

他的所有亲戚nMu中华典藏网

都站在两军之中。(27)nMu中华典藏网

他满怀怜悯之情,nMu中华典藏网

忧心忡忡地说道:nMu中华典藏网

“看到自己人,黑天啊!nMu中华典藏网

聚集在这里渴望战斗,(28)nMu中华典藏网

“我四肢发沉,nMu中华典藏网

嘴巴也发干;nMu中华典藏网

我浑身颤抖,nMu中华典藏网

汗毛全竖起。(29)nMu中华典藏网

“神弓从手中脱落,nMu中华典藏网

周身皮肤直发烧,nMu中华典藏网

我的脚跟站不稳,nMu中华典藏网

脑子仿佛在旋转。(30)nMu中华典藏网

注:阿周那的神弓名为甘狄拨( ),原本由梵天创造,后经众天神辗转使用。最后,应火神请求,伐楼那神把这张神弓赐给阿周那。nMu中华典藏网

“我看到不祥之兆,nMu中华典藏网

黑天啊!我不明白,nMu中华典藏网

打仗杀死自己人,nMu中华典藏网

能够得到什么好处?(31)nMu中华典藏网

“我不渴望胜利,黑天啊!nMu中华典藏网

不渴望王国和幸福。nMu中华典藏网

王国对我们有什么用?nMu中华典藏网

生命和享受有什么用?(32)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正是为了这些人,nMu中华典藏网

追求王国、享受和幸福,nMu中华典藏网

然而,他们却抛弃财富,nMu中华典藏网

奋不顾身,参加战斗。(33)nMu中华典藏网

“老师、父亲和祖父,nMu中华典藏网

儿子、孙子和舅父,nMu中华典藏网

堂房兄弟和岳父,nMu中华典藏网

还有其他的亲族。(34)nMu中华典藏网

“即使我被杀,黑天啊!nMu中华典藏网

即使能获得三界王权,nMu中华典藏网

我也不愿意杀死他们,nMu中华典藏网

何况为了地上的王国?(35)nMu中华典藏网

注:“三界”指天神居住的天国世界、凡人居住的地上世界和魔或半神居住的地下世界,或指天上世界、空中世界和地上世界。nMu中华典藏网

“杀死持国的儿子们,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会有什么快乐?nMu中华典藏网

杀死了这些罪人,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也犯下了罪恶。(36)nMu中华典藏网

“不能杀死持国的nMu中华典藏网

儿子们及其亲友,nMu中华典藏网

因为杀死自己人,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怎么会幸福?(37)nMu中华典藏网

“如果这些人利令智昏,nMu中华典藏网

已经被贪婪迷住心窍,nMu中华典藏网

不把毁灭家族视为罪,nMu中华典藏网

不把谋害朋友视为恶,(38)nMu中华典藏网

“而我们完全明白,nMu中华典藏网

毁灭家族罪孽重,nMu中华典藏网

那为什么不懂得,nMu中华典藏网

要回避这种罪过?(39)nMu中华典藏网

“如果家族遭到毁灭,nMu中华典藏网

传承的宗法也毁灭;nMu中华典藏网

而宗族之法一旦毁灭,nMu中华典藏网

整个家族就陷入非法。(40)nMu中华典藏网

“一旦非法猖獗,nMu中华典藏网

族中妇女堕落;nMu中华典藏网

一旦妇女堕落,nMu中华典藏网

种姓也就混乱。(41)nMu中华典藏网

注:种姓制度强调同种姓通婚,以保持种姓纯洁。印度古代社会主要有四种种姓:婆罗门( )掌管祭祀和文化,刹帝利( )掌管王政和军事,吠舍(Vaiśya)从事商业或农业,首陀罗(Śūdra)从事农牧渔猎和各种仆役。nMu中华典藏网

“种姓混乱导致家族和nMu中华典藏网

毁灭家族者堕入地狱;nMu中华典藏网

祖先失去供品饭和水,nMu中华典藏网

跟着遭殃,纷纷坠落。(42)nMu中华典藏网

注:地狱(naraka)是罪人死后接受惩罚的地方。婆罗门教《摩奴法论》(4.87—90)列出二十一种地狱。nMu中华典藏网

“制造种姓混乱,nMu中华典藏网

犯有毁灭家族罪;nMu中华典藏网

他们破坏种姓法,nMu中华典藏网

毁弃永恒的宗法。(43)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已经听说,nMu中华典藏网

折磨敌人者啊!nMu中华典藏网

毁弃宗法的人,nMu中华典藏网

注定住进地狱。(44)nMu中华典藏网

“由于贪图王国,nMu中华典藏网

贪图幸福,天哪!nMu中华典藏网

我们决心犯大罪,nMu中华典藏网

准备杀害自己人。(45)nMu中华典藏网

“我宁可手无寸铁,nMu中华典藏网

在战斗中不抵抗,nMu中华典藏网

让持国的儿子们,nMu中华典藏网

手持武器杀死我。”(46)nMu中华典藏网

阿周那在战场上,nMu中华典藏网

说完这些心忧伤,nMu中华典藏网

放下手中弓和箭,nMu中华典藏网

坐在自己车座上。(47)nMu中华典藏网

注:《薄伽梵歌》的许多抄本,每章篇末署有章名。鉴于这些章名是晚出的,而且互相不尽一致,《摩诃婆罗多》精校本没有将它们列入正文,而收入校注中。本书每章选用一个比较通行的章名,并对该章内容作出扼要概括,供参考。nMu中华典藏网

本章章名为《阿周那忧虑瑜伽》( )。本章提供黑天和阿周那对话的背景。大战在即,阿周那对投身这场战争是否符合正法产生怀疑,忧心忡忡,放下了武器。nMu中华典藏网

以上是吉祥的《摩诃婆罗多》中nMu中华典藏网

《毗湿摩篇》第二十三章(23)。nMu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