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好学者”亨利一世统治下的英格兰

得知红发国王 [1] 的死讯之后,我们的“好学者” [2] 一刻也不敢耽搁,他仿照红发国王当年的举动,也马不停蹄地赶到温切斯特 [3] 先将皇家国库据为己有。但司库当时也在狩猎的队伍里,得知消息之后,他也火速奔向温切斯特,几乎和亨利同时到达。他拒绝将钥匙交给亨利,于是“好学者”一怒之下抽出长剑,扬言要杀了司库。司库原本打算誓死抵抗,以证明自己的忠心,可当他发现王子背后还藏着一群实力强大、口口声声要立亨利为王的贵族时,他只得让步。最终,他乖乖交出了钱财和皇家珠宝。于是,就在红发国王驾崩的第三天——那恰好是个礼拜日——亨利就站在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4] 的祭坛之前,发誓会将他哥哥夺走的教会财产完璧归赵。对贵族,他发誓要对他们坦诚相待;对平民,他则许诺会恢复”忏悔者“爱德华时期的法律,但同时也会保留征服者威廉的改良措施。就这样,国王亨利一世的时代拉开了帷幕。He0中华典藏网

亨利在人民中的声望很高,因为他不但经历过疾苦,而且还是个土生土长的英格兰人而非诺曼人。为此,为了顺应民心,国王决定迎娶一位英格兰新娘;最好的人选无外乎是苏格兰的玛蒂尔德 [5] 。虽然这位善良的公主并不爱国王,但贵族们劝告她说,这场联姻象征着诺曼和撒克逊两族的结合,能够阻止更多的仇恨和血战,而且这一切都将算作她的功劳。于是,公主被说动了,同意嫁给亨利为妻。但这场联姻也不是一帆风顺:公主年轻时曾在一所修道院呆过,并宣过誓要留在那儿做修女;这在教士中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因为如果这是真的,公主的婚姻就是不合法的。对此公主也做出了回应:据她说,当她住在修道院里时,她的姑姑的确曾将一块修女的黑色面纱盖在她头上,但她这样做的唯一原因是为了保护她不被好色的诺曼人骚扰,绝非是真的要做一个修女。最终,教士们同意她可以结婚,并让她成为了英格兰王后。她的确是一位好王后:美丽,善良;国王根本配不上她。He0中华典藏网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尽管国王聪明坚定,但也是个奸诈狡猾的小人。他不守信用,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些从他对待罗贝尔 [6] 的方式上就能看出来了。当年亨利被围困在圣米歇尔城堡、眼睁睁地看着成群的乌鸦在空中徘徊时,就是罗贝尔用清水和酒为他解了燃眉之急;而红发国王宁愿看着他渴死。He0中华典藏网

也许,正如你可能听到的那样,有些人称国王亨利一世的狡猾和背信弃义为“政策”,还有些人管这些叫“外交手段”。但不管怎么样,这两个词所指的都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所有不真实的东西都不会是好东西。He0中华典藏网

据我所知,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好学。如果他能赦免某一个曾沦为阶下囚的诗人兼骑士的话,我或许还能为此再多夸他几句。但他没有,相反,他下令挖出了诗人的双眼,因为诗人曾经在诗中嘲笑他。后来,这位诗人不堪忍受酷刑,一头撞在监狱的墙上自尽了。总之,亨利一世贪婪、有仇必报,而且还特别虚伪;我想,像他这么不可信的人,这世界上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了。He0中华典藏网

[1] “红发”威廉(William Rufus,约1056-1100),或威廉·鲁弗斯、威廉二世,“征服者”威廉和玛蒂尔德的三子,1087年至1100年为英格兰国王;他的外号鲁弗斯(Rufus)在拉丁语中意为“红色”,有人说是因为他的发色,但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脸色;威廉二世最终在打猎时身亡,死因不明。(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 亨利一世(Henry I,约1068-1135),“征服者”威廉的小儿子,因为其对知识的热情而被后世称为“好学者”(法语beau-clerc);在1100年威廉二世去世之后,他击败自己的哥哥罗贝尔成为英格兰国王,从此被称为亨利一世;而在1106年,他再次击败罗贝尔,成为了诺曼底公爵;他卒于1135年。(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3] 温切斯特(Winchester),汉普郡郡治,曾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作为韦塞克斯王朝的首都,直到诺曼入侵之后才迁都伦敦。(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4]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 坐落在英国伦敦议会广场西南侧,正式名称为“圣彼得联合教堂”。它最初由笃信宗教的国王忏悔者爱德华于1050年下令修建,1065年建成。现存的教堂为1245年亨利三世时重建,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直到15世纪末才告竣工。 (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5] 苏格兰的玛蒂尔德(Matilda of Scotland,英文简称为Maud,约1080-1118)是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三世(Malcolm III)与他第二任妻子玛格丽特的女儿;于1110年嫁给亨利一世,被坎特伯雷大主教安塞尔姆加冕为英格兰王后。(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6] “短袜”罗贝尔或者罗贝尔二世(Robert Curthose,约1054-1134),“征服者”威廉与佛兰德的玛蒂尔德的长子,于1087至1106年间为诺曼底公爵;曾试图夺取英格兰王位,却以失败告终;他的外号“短袜”来自法语Courtheuse。(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7] “纵火者”拉尔夫(Ralph Flambard,1060-1128),法国贝叶地区的一个教士的儿子,从征服者威廉时期便开始服侍英格兰国王;是威廉·鲁弗斯的亲信,被任命为达勒姆主教。(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8] 这里指的是孔韦尔萨诺的茜比拉(Sybilla of Conversano,卒于1103),是孔韦尔萨诺伯爵的女儿;她与罗贝尔育有一子威廉·克利托,但她却在生育不久之后去世了。(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9] 坎特伯雷的圣安塞尔姆(Saint Anselm of Canterbury,约1033-1109),1093至1109年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是一位优秀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是经院哲学的创始人,将本体论证明引入到中世纪神学之中;最有名的作品为《独白》和《论据》,他在这两部作品中讨论了上帝的存在。(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0] 这里指第三任什鲁斯伯里伯爵及蓬提厄伯爵罗贝尔·德·贝莱姆(Robert de Bellême,约1056-1130之后),他是王位之争中一个关键的人物,站在诺曼底的罗贝尔那一边;为此,亨利一世剥夺了他的爵位和财产。(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1] 埃德加·阿塞林(Edgar Ætheling),威赛克斯皇室的最后一员,曾于1066年被推选为英格兰国王,可他最终投降效忠威廉;他的父亲“刚勇王”埃德蒙(Edmund II,Ironside,约989–1016),又称埃德蒙二世,英格兰国王,1016年4月至10月在位。根据《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他因勇猛抗击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而被称为“刚勇王”。(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2] 也有说法是三岁。(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3] 圣桑的埃利(Helie of Saint-Saens,卒于1128),诺曼第公爵罗贝尔的私生女;为了收买敌人,罗贝尔将她嫁给了圣桑的埃利亚斯——一位强大的男爵,曾经在王位之争中支持威廉·鲁弗斯;当亨利下令带走罗贝尔的儿子威廉·克利托时,埃利亚斯设法带他逃了出去,并在佛兰德伯爵鲍德温七世处寻得保护。(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4] 这里依然指的威廉·克利托 (William Clito,1102-1128),费兹-罗贝尔(Fitz-Robert)来自法语fils-Robert,意为“罗贝尔的儿子”。克利托(Clito)则是一个拉丁语名词,与盎格鲁-撒克逊语言中的阿塞林(Ætheling)对应,有“王子”、“具皇室血脉之人”的意思。(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5] 安茹(Anjou),位于法国西部、下卢瓦尔河谷;曾作为伯爵领地、公爵公国,和省份;在亨利二世统治时期曾与英格兰王权结合在一起。(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6] 佛兰德(Flanders),一个历史地区,除了涵盖如今比利时北部的弗拉芒大区之外,还包括法国北部和荷兰南部的一部分。(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7] 玛蒂尔达(Matilda,1102-1167)是亨利一世两个合法子嗣之一,后在弟弟死后成为英格兰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她先被许配给德国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又在亨利死后被嫁给安茹伯爵,两人诞下未来的亨利二世;在亨利一世死后,玛蒂尔达曾短暂地统治过英格兰,虽然她从未被加冕过,但她却是英格兰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统治者。(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8] 德意志的亨利世(Henry V of Germany,1086-1125),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法兰克尼亚王朝/萨利安王朝最后一位统治者;于1114年正式迎娶玛蒂尔达,但两人并无子嗣。(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19] 巴夫勒尔(Barfleur),位于法国西北部下诺曼底大区,在中世纪时是去往英格兰的主要港口之一。(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0] 佩尔什女伯爵玛丽,这里指的是马蒂尔德·菲兹罗伊(Matilda Fitz-Roy,卒于1120),其姓氏来自法语的fils/fille-roi,意为“王女”,是亨利一世众多私生女之一。(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1] 艾格勒男爵(Gilbert de L’Aigle,1073-1118),来自法国西北下诺曼底地区。根据盎格鲁-诺曼历史学家奥德里克·维塔利斯(Orderic Vitalis,约1075-1142),他有一个儿子戈弗雷死于“白舟”事故当中,他的一个女儿玛格丽特则成为纳瓦拉王后。(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2] 勒芬的阿德来(Adelais of Louvain,也拼写为Adeliza、Adelicia、Adela和Aleidis,约1103-1151),是勒芬伯爵、洛林公国公爵的女儿,于1121年嫁给亨利一世成为英格兰王后。(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3] 杰佛里·金雀花(Geoffrey Plantagenet,1113-1151),继承了安茹、图赖讷和曼恩公爵爵位,又于1144年征服了诺曼底成为诺曼底公爵;于1128年迎娶亨利一世的女儿玛蒂尔达,前神圣罗马帝国皇后,两人育有三个儿子,其中就包括未来的亨利二世。(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4] 圣奥梅尔(Saint Omer),位于法国最北端的加来海峡省,靠近法国与比利时的边境。(译注)He0中华典藏网

[25] 雷丁修道院(Reading Abbey),位于英格兰伯克郡雷丁市中心,于1121年由亨利一世主持建造。(译注)He0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