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冲龄践祚 1542年—1548年

诞生不到一星期的玛丽·斯图亚特成了苏格兰的女王。她生命之初,便显露了她一生的本初规律——往往太早,还不会喜悦,她就接受了上天的慷慨的赐予。1542年12月的一个阴霾的日子,她生在林利豪堡。当时,她的父亲詹姆斯五世躺在邻近的福克兰德,正处在弥留之际。国王今年三十一岁,却已被生活压倒,在权势和斗争中心力交瘁。他是一位真正勇敢的人和骑士,生性热爱生活,极其崇尚艺术,十分喜欢女人,深受百姓拥戴。他不时微服出访,参加乡间的节庆,同农民一道跳舞、开玩笑;他写的歌谣长久流传在他的社稷之邦。但他出身于一个倒霉的家族,是一个倒霉的继承人,生活在一个难以驾驭的国家,又适逢一个混乱的时期。这就决定了他的命运。气势汹汹而厚颜无耻的邻居亨利八世怂恿他在国内实行宗教改革,詹姆斯五世却始终忠于天主教。苏格兰的贵族一贯要把这位乐天而平和的国王拖进战争和内乱。他们趁机利用了亨利八世和詹姆斯五世的不和。詹姆斯死前四年——在他向玛丽·德·吉斯求婚期间——就已经看得很清楚,面对那些穷凶极恶、一意孤行的氏族,如果迎合不了他们的心意,那么,当个国王是非常的窝囊。“夫人,”他以令人感动的真诚写道,“我才二十七岁,但是生活已经让我深感沉重,同我的王冠一样。……我幼失怙恃,落入野心勃勃的贵族手中。势力强盛的道格拉斯家族挟持着我,我对这个姓氏至今深恶痛绝,一想起就痛恨不已。恩加斯伯爵阿奇博尔德,他的弟弟乔治,和他们全体被放逐的族人无休无止地挑唆英国国王同我作对。那位国王在我的国家里无孔不入,到处搞见不得人的许愿或用黄金收买,没有一个贵族不曾受到他的勾引。我时时刻刻顾虑我的安全;同样,我时时刻刻顾虑我的旨意被人玩忽,公正的法律被人蹂躏。这一切,都叫我忧心忡忡。夫人,我期待着你的支持和忠告。我虽然没有任何经费,只有法国国王的帮助和我的腰缠万贯的僧侣们区区几文的施舍,却仍想翻新我的城堡,修葺要塞,建造舰船。但是我的男爵们把一个想真正当家作主的国王看成冤家对头。我担心,尽管有法国国王的友谊和他的军队的支援,尽管百姓对我忠心耿耿,我仍无法迫使男爵们就范。我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在我的国家匡扶正义与和平。我认为我会成功,只要我的贵族们没有强大的外援。英国国王不断在我们之间搬弄是非。他强加给我的国家的异教,毁了各个阶层直至僧侣和平民百姓。我和我的列祖列宗自古以来依靠的唯一力量是市民和教会。我暗自问:他们还会长久做我的支柱吗?”Q1Z中华典藏网

这真是一封卡珊德拉(1)的信。不祥的预言一一应验。还有其他许多更加严重的灾难落到国王头上。玛丽·德·吉斯给他生的两个儿子都死于襁褓之中;詹姆斯五世正值盛年,却还没有后嗣能够继承那一年年叫他越来越吃不消的王冠。最后,桀骜不驯的男爵们把他拖进一场战争,同强大的英国开战,然后在节骨眼上又叛离了他。在索尔韦海湾,苏格兰不仅吃了苦头,并且尝到了失败的耻辱的滋味。被氏族首领们抛弃的军队几乎没有抵抗,怯懦地望风溃逃;而国王这位勇敢的骑士,在这痛心的时刻,并没有同异族的敌人交锋,而是在同他的死神搏斗。他在腻味的生活和无聊的斗争中耗尽了精力,在福克兰德卧床不起,挨受着热病的煎熬。Q1Z中华典藏网

1542年12月9日是个阴沉沉的冬日,窗外弥漫着浓重的雾,一个使者在福克兰德堡的大门外敲门。他是来给垂死的、痛苦不堪的国王报信:他生了一个女儿,一个女继承人。但是,詹姆斯五世空荡荡的灵魂中已经容纳不了欢乐和希望。为什么不生个儿子,生个男继承人呢?……死在眼前,他处处见到不幸、破灭和无穷无尽的灾难。“我们的王位由女人而得,也由女人失去。”他无可奈何地说。这句抑郁的谶言是他的最后一句话。他翻身向里,再也没有应声。几天后他被安葬。于是,玛丽·斯图亚特还没有学会睁开眼睛看世界,便成了女王。Q1Z中华典藏网

然而,出生在斯图亚特家族,并且又是苏格兰女王,这就意味着要遭受双重的诅咒。斯图亚特家族中没有一个人能够顺遂而长久地坐稳过王位。两位国王——詹姆斯一世和詹姆斯三世被弑,另外两位——詹姆斯二世和詹姆斯四世则战死在沙场;而他们的两个后裔——这个还不知世事的女婴和她的嫡孙下场则更惨,竟在断头台上引颈受戮。这个阿特柔斯家族(2)中,谁也没有活到耄耋之年,谁也没有获得命运和吉星的青睐。他们永不停息地同外部和内部的敌人战斗,同自己战斗;他们无休无止地处在外界的骚乱之中,同时经受着内心的骚乱。他们的国家永无宁日,而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安宁的时候。在他们的臣子之中,最最靠不住的,是那些本来应该辅弼王室的人——勋爵们,男爵们,以及那些阴沉无情、粗野放肆、贪婪好战、固执任性的骑士贵族,正如漂泊到这个云雾之国的诗人龙萨的怨言:这是“野蛮的国家和残忍的民族”。勋爵们,男爵们,在自己的领地和城堡里都是土皇帝,仿佛把牲畜赶往屠宰场一般,驱使他们管辖的农夫和牧人没完没了地为他们打仗和劫掠。这些专制的家族统治者,除战争之外别无其他娱乐。他们的嗜好是纷争,他们的动机是嫉恨,他们的心念所系是权力。“黄金和利益是唯一能以歌声打动苏格兰勋爵们的塞壬(3),”法国使臣写道,“开导他们,指出什么是对国家的义务,什么是荣誉、公正和高尚的行为,只会引起他们的嘲笑。”他们好勇斗狠、贪婪成性,恰似意大利的佣兵队长,而且在表露贪欲时的粗野更胜一筹,这些历史悠久、势力强盛的家族——汉密尔顿、阿兰、梅特兰德、克罗福德、林赛、伦诺克斯和亚盖尔等家族,老是在为争夺凌驾众人之上的地位而咬来咬去。他们或者你攻击我,我攻击你,吵个不休;或者信誓旦旦,郑重其事地“结盟”,把他们短暂的同盟关系肯定下来,以反对别的什么人。他们一贯党同伐异,但内部并无信义;他们全都有亲缘关系或联姻关系,实际上却是心怀嫉恨、不共戴天的冤家。不管他们自称是新教徒还是天主教徒(全看哪方对他们有利),反正他们在内心深处仍然是异教徒和野蛮人,仍然是麦克白和麦克德夫(4)的子孙,是莎士比亚以生花妙笔刻画过的嗜血的邪派人物。这帮贪婪而桀骜不驯的人只有在一件事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一致反对他们的君主、他们的国王,因为他们全都厌恶顺从,全都不知忠诚为何物。这是“一帮无赖”(“parcel of rascals”)——最最地道的苏格兰人彭斯曾这样说过。假若他们容忍什么权力之类的东西存在于他们的城堡和其他产业之上,那只是出于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家族的嫉妒。戈登家族之所以让王冠落到斯图亚特家族手里,那是因为害怕王冠被汉密尔顿家族抢去;而汉密尔顿家族之所以拥戴斯图亚特家族,无非是因为嫉妒戈登家族。一个苏格兰国王,他如果由于少年气盛、自命不凡而想当个名副其实的国王,想认真治理国家,树立良好的风气,抵制勋爵们的贪心,那就算倒了霉!这帮子彼此敌对的人马上会统统团结起来,亲如手足,以便合力推翻他们的君主。倘若他们办不到以兵戎相见,刺客的万无一失的匕首便会来替他们出力。Q1Z中华典藏网

这个被狂暴的贪欲搞得四分五裂、阴沉而充满罗曼蒂克情调的小国,这个地处欧洲极北、海水拍岸、孤悬绝域的蕞尔小邦祸不单行,连年的战乱造成了国力的枯竭,以致贫困不堪。几座城市(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城市,只是几片挤在一起的破房子,无非有要塞保护罢了)富不起来,连丰衣足食都做不到。它们老是被洗劫,被纵火焚烧。至于贵族的那些易守难攻的城堡(其阴森而雄伟的废墟至今还耸立在那里)——丝毫不像那些以富丽堂皇和宫廷豪华气派标榜的真正的城堡——仅仅用于战争,而不是为了和平的目的用来接待宾客。在为数不多而又支派繁衍的贵族世家和他们的农奴之间,缺少一个精力充沛的中间阶层——而这样一个中间阶层却是国家少不了的,少不了它的功在社稷的力量。仅有的一片人烟稠密的地区是在特维德河和费尔德河之间,离英国国境太近,英国人的侵袭屡屡把它洗劫一空。在北部,围绕孤零零的湖泊或在荒漠般的牧场上或在莽莽的森林中踯躅,可以步行几小时而见不到一座村落、城堡或市镇。在欧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村庄一个挨着一个,这里可是迥然不同:这里没有促进本国贸易和振兴百业的宽阔的大道,也没有荷兰、西班牙和英国那样的码头——飘扬着五颜六色桅旗的船只从这里急匆匆地远涉重洋去猎取黄金和香料;这里的老百姓靠牧羊和渔猎生活,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勉勉强强吃饱肚子。苏格兰当时的习俗和法律、生活水平和文化,落后于英国和欧洲不下一百年。各国的港口城市均已出现了银行和交易所,而这里还仿佛处在圣经时代,财富是用土地和羊的多寡来表示。玛丽·斯图亚特的父亲詹姆斯五世的全部财产是一万头羊。他既没有王室的珍宝,也没有军队,没有支持他行使权力的禁卫军,因为他养不起兵;完全由勋爵们当家作主的议会从来不让国王获得实际施政的手段。除了粗劣的膳食,国王的一切都是有钱的盟友法国和教皇送给他的:为他宫殿城堡里的每一条地毯、每一幅织品、每一座烛台,他都曾付出屈辱的代价。Q1Z中华典藏网

难以消泯的贫困像脓疮一样消耗着美好而高尚的国家苏格兰的政治力量。国王、士兵和勋爵们的窘迫和渴求使苏格兰成为外国君主手中的玩具。谁反抗国王而拥护新教,谁就得到伦敦的资助;谁为天主教和斯图亚特家族打仗,巴黎、马德里和罗马就会给他钱;外国列强爽快地掏钱购买苏格兰人的鲜血。英法两大民族争霸的斗争胜负未决,所以,挨着英国的苏格兰成了法国少不得的伙伴。每当英军入侵诺曼底,法国便把苏格兰当作匕首刺向英国的背后,雄赳赳的苏格兰人立即跨过国界,威胁他们的宿敌。但是即使在平时,苏格兰人也一直对英国构成威胁。所以,加强苏格兰的军事力量是法国政治家们最最关心的事情。至于英国,则挑动苏格兰的勋爵们在自己国内掀起叛乱,竭力破坏苏格兰的军事力量。于是,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成了百年战争的血流遍地的战场;只是靠了一个其时还混沌未凿的婴儿,靠了她日后悲惨的命运,才彻底决定了这场决斗的结局。Q1Z中华典藏网

一个多么出色的戏剧性象征:当玛丽·斯图亚特还在摇篮里,斗争就开始了!这婴儿还不会说话,不会思想,浑浑噩噩,在襁褓里刚会动弹手脚,政治便已牢牢地缠住了她那苍白的身体和清白的心灵。玛丽·斯图亚特在劫难逃,一生被卷入这场赌博。此后,她从未能让自己的天性无忧无虑地尽情流露,干她爱干的事情;她总是被牵扯进政治阴谋,被人当作外交诡计的对象、外国利益的傀儡;她一辈子只是女王或王位的觊觎者,是盟友或是敌人。信使刚刚把两条消息送往伦敦,说詹姆斯五世晏驾,说他生了个女儿、苏格兰的公主和女王,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便决定为他年幼的儿子爱德华订亲,来日迎娶这位身价高贵的未婚妻;身体还没有长开,心灵还没有开窍,就已经被居为奇货。然而政治是不考虑感情的,它只着眼于王冠、国家和继承的权利。在它,具体的人是不存在的;同世界性赌博的虚幻目标和实际目标相比,具体的人无足轻重。话又说回来,具体到这件事上,亨利八世想让苏格兰的公主同英国的王太子订婚的企图倒是合理的,甚至是仁慈的。两个兄弟国家之间连年战争早就失去了任何意义。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人民居住在同一个岛屿上,受到同一个海洋的保护和威胁,从族系和生活环境来说都有亲缘关系,无疑面对着共同的任务:联合起来。大自然这次明确地显示了自己的意志。只是都铎和斯图亚特两个王室的逐鹿阻碍了这个任务的完成。如果能够靠这门亲事化敌为友,斯图亚特和都铎共同的子孙将同时治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一个联合的大不列颠将能把自己的力量用于更加复杂的斗争——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Q1Z中华典藏网

但命运总是捉弄人:政治中只要出现一线光明,难得有了一个明确而合乎理性的主意,人们便会拿愚蠢的实施去歪曲它。起初一切都颇为顺利:拿到大笔酬谢的、好说话的勋爵们,痛痛快快地投票同意缔结婚约。但是,从经验中学聪明了的亨利八世并不满足于一纸空文。对这些高贵的老爷们的虚伪和贪婪,他可是再清楚不过的了;他知道这些人靠不住,只要法国人出更大的价钱,就会把冲龄女王改卖给法国王太子。所以亨利八世要求苏格兰的经手人立即交出孩子,把这作为首要的条件。但是,都铎家族的人不相信斯图亚特家族,而斯图亚特家族的人对他们也同样如此;反对婚约特别强烈的是王太后。这位吉斯家族(5)的女儿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她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那帮叛教分子和异端分子;再说,不需要特别敏锐的眼光也可以发现婚约中有个危险的圈套:专门有一项秘密条款规定:孩子一旦夭殇,经手人必须促成“全部权力及王国之施政”归于亨利八世。这可得好好斟酌一番!这个人已经把两个妻子送上断头台,他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他一心想继承他眼红的遗产,一旦等得不耐烦了,没准会想方设法让那孩子早死,而且还不是自然死亡。所以,疑虑重重的母亲拒绝了把孩子交给伦敦的要求。求亲几乎引起了战争。亨利八世调遣军队,要把珍贵的人质抢过来;他向全军发布的命令生动地说明了那个时代的赤裸裸的残忍:“陛下命令一路烧杀。爱丁堡在一切财物由你们运出后,抢空后,即刻付之一炬,夷为平地。……霍利鲁德和爱丁堡周围的城镇乡村,大军所过,一律抢光;雷特及其他市镇均须洗城,如遇抵抗,不分男女及孩童,格杀无赦。”Q1Z中华典藏网

亨利八世的武装匪徒像匈奴一般侵入苏格兰。但母后带着孩子及时躲进了设防的斯特林堡。亨利八世只好让步,缔结了一份新婚约:苏格兰须在玛丽·斯图亚特年满十岁之日把她交给英国(她一辈子被人当作商品买来买去!)。Q1Z中华典藏网

似乎一切就绪,人人满意。但是任何时代的政治都是一门怪诞的学问。它与简单的、合乎理性而顺应自然的决定无缘:制造困难是它的嗜好,播种怨仇是它的使命。不久,天主教党进行阴谋活动,暗地里打听把孩子(她还只会咿咿呀呀,只会微笑呢)卖给法国王太子是否更有利可图。亨利八世死后,更是谁也不再考虑履行婚约的事了。然而,英国的摄政萨默塞特以幼主爱德华的名义要求苏格兰交出稚龄的未婚妻;由于苏格兰抗命,他又发兵征讨,因为只有一种语言——武力的语言方能同苏格兰的勋爵们谈得通。1547年9月10日,在平卡附近的一场会战中(说得确切些,是一场屠杀),苏格兰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在战场上遗尸逾万。玛丽·斯图亚特还不满五岁,就已经为了她血流成河。Q1Z中华典藏网

苏格兰在英军面前门户洞开。但这个国家已经被洗劫一空,再也没有什么油水。至于都铎王室,感兴趣的是那独一无二的宝贝——象征着王冠和王位承袭的小女孩。然而,叫英国的间谍们大为烦恼的是玛丽·斯图亚特突然杳若黄鹤,斯特林堡再也见不到她的踪影;连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母后把她藏匿在什么地方。新的可靠的密窟选得极好:忠心的臣仆在深夜极其秘密地把小女孩送往因奇梅霍姆修道院。幽邃的修道院僻处在门蒂思湖中的一个小岛上,无路可通,照法国使臣在报告中的说法,是在“绝塞草荒”。被视若拱璧的小女孩用小船送上岛,交给虔诚的、从来不离寺院一步的修士照料。天真无邪的孩子住在这保险的避难所,远离纷扰乖张的红尘,对世事一无所知。而外交活动其时正在海洋和各国上空撒网,拿她的命运做文章。法国已经出头,为了不让英国独占苏格兰而发出了威胁。法兰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派遣一支强大的舰队驶往苏格兰;法国援军的副将代表他为年幼的王太子向玛丽·斯图亚特求婚。从海峡那边吹过来的强劲凌厉的政治罡风使这孩子的命运陡然大变:斯图亚特家族幼小的女儿不去当英国的王后,却突然准备日后母仪法国。新的、较为有利的协议一签订,这买卖的珍贵的对象、五岁八个月的小女孩玛丽·斯图亚特便于8月7日上船,被送往法国,预售给另一个同样陌生的丈夫。别人的意志又一次(可不是最后一次)决定并且改变了她的命运。Q1Z中华典藏网

无知无识是童年的一大优点。三岁、四岁、五岁的稚童哪会知道什么战争与和平、会战与条约呢?她哪里懂得什么法国还是英国、爱德华还是法兰西斯呢?哪里懂得什么是支配着这世界的猛烈的疯狂?双腿修长的小姑娘,浅色的发飘拂着,在城堡内阴森森的和亮堂堂的房间里跑来跑去,同四个和她一般年龄的小女孩嬉戏。当初,从苏格兰最高贵的家庭为她挑选了四名女伴、四个同龄人(在那么野蛮的时代算是个出色的主意):玛丽·弗莱明、玛丽·比顿、玛丽·利文斯顿、玛丽·塞顿。她们都是同她一样的孩子。她们现在快快活活地同年幼的女王戏耍;日后在异邦慰藉她的孤独,好减轻她独在异乡的感觉;后来又成为她的御前女官,有一天,她们在披肝沥胆的时刻发誓决不在她们的女主选定丈夫之前出嫁。其中三人在患难中离开了女王,一人在放逐中仍追随她左右,忠心耿耿,至死不渝;欢乐的童年的余晖,给她的恐怖的最后时刻平添了几分光明。但那都是后话。眼下,这五个小姑娘天天在一起快快活活地嬉戏,不是在霍利鲁德堡,就是在斯特林堡,不考虑女王的身份以及同危险的高傲相通的威严等等。然而,一天晚上,小玛丽被人从床上扶起来,在灰蒙蒙的夜色中,湖中有只小船等着,要把她送往宁静安谧的小岛因奇梅霍姆。这名字的意思是“安静的寺院”。有一些陌生人,穿着与众不同,身上是宽宽大大、飘飘拂拂的黑色长袍,在那里欢迎她。他们慈祥和气,在高高的、有花花绿绿窗子的大厅里唱歌,十分好听;这小姑娘很快就同他们处熟了。可是不久,也是在晚上(后来玛丽·斯图亚特不止一次利用夜色的掩护出奔以改变命运),她又被送走。最后上了一艘高高的、桅樯吱吱咯咯直响、张着白帆的海船。周围是外国的士兵和大胡子的水手。可是小玛丽不害怕。他们全都挺和气,对她很亲切。十七岁的异母哥哥詹姆斯——詹姆斯五世不计其数的孽种中的一个,是他结婚之前所生的私生子——抚摸着她柔软蓬松的浅色头发;她那相亲相爱的女伴四玛丽也在身边。五个小姑娘在新的环境中欢天喜地,因为孩子喜欢任何一种变动;她们在法国军舰的大炮和顶盔掼甲的海军官兵之间撒欢儿。一名水手在高高的桅楼上提心吊胆地注视着远方。他知道:英国舰队在海峡里来来回回游弋,希望截住英国国王的未婚妻,不让她去同法国王太子订婚。但是孩子的眼睛里只有身旁的东西和新奇的东西;她只看到海水湛蓝,大人和气,军舰像头巨兽似地呼哧呼哧破浪前进。Q1Z中华典藏网

8月13日,这艘巨型帆船驶进了布雷斯特附近的港口小城罗斯科夫。几条小艇靠了岸;这个无忧无虑的、淘气的苏格兰六岁女王跳上了法国土地。她因为尝到奇妙的历险的滋味而天真地乐滋滋。从此,她的童年结束,开始了履行职责、经受考验的时期。Q1Z中华典藏网

————————————————————Q1Z中华典藏网

(1) 古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亚公主,有预言才能。在现代语中,指这样一种人:他预见到未来的灾难,但自己既束手无策,又不能说服旁人采取预防措施。Q1Z中华典藏网

(2) 古希腊神话中一个命运悲惨的家族,现存三十三部古希腊悲剧中,有八部与这一家族的成员有关。Q1Z中华典藏网

(3) 古希腊神话中的女海妖,常以歌声引诱航海者触礁。Q1Z中华典藏网

(4) 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人物。Q1Z中华典藏网

(5) 法国大贵族世家,当时法国天主教集团的支柱。Q1Z中华典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