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论
作者:马基亚维利
又名《君王论》、《霸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杰出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政治学著作。中译本根据《君主论》意大利原文版的马佐尼校订本(1927年意大利版)、卡塞拉校订本(1930年罗马版)和邦凡蒂尼校订本(1954年米兰版)译出,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全书近10万字,共分为26章。主要论述了以下三方面内容:君主国的类型及统治方式、军队的性质和作用、君主应具有的行为和品质。本书是作者献给君王小洛伦佐(1492——1519)的一部阐述他研究经国治世之道成就的著作。它的理论基础是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经验中人性的分析。他相信,一个人实际中怎样生活,和他应该怎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不是从书本中的道德箴言出发,而是依据历史和经验中人的实际面目考察问题。他认为,人在追求权力和财富的基本欲望驱使下,彼此之间的关系是虚假、伪善、反复无常、背信异义的。出于这种观念,本书认为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力,努力的基础是使人畏惧的实力或暴力。他用state称呼国家,西方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含义一是主权,一是领土,标志着西方国家观念演变中的又一个阶段。作者以权力为基点考察国家的本质,利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这是第一次使政治学从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本书赞扬共和制,但又认
章节列表
升序↑- 译者序
- 第一章 君主国有多少种类?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
- 第二章 世袭君主国
- 第三章 混合君主国
- 第四章 为什么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没有背叛其后继者
- 第五章 对于占领前在各自的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君主国应当怎样统治
- 第六章 论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获得的新君主国
- 第七章 论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于幸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
- 第八章 论以邪恶之道获得君权的人们
- 第九章 论市民的君主国
- 第十章 应该怎样衡量一切君主国的力量
- 第十二章 论军队的种类与雇佣军
- 第十三章 论援军、混合军和本国的军队
- 第十四章 君主关于军事方面的责任
- 第十五章 论世人特别是君主受到赞扬或者受到责难的原因
- 第十六章 论慷慨与吝啬
- 第十七章 论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是否比被人畏惧来得好些
- 第十八章 论君主应当怎样守信
- 第十九章 论应该避免受到蔑视与憎恨
- 第二十章 堡垒以及君主们每日做的其他许多事情是有益的还是无益的
- 第二十一章 君主为了受人尊敬应当怎样为人
- 第二十二章 论君主的大臣
- 第二十五章 命运在人世事务上有多大力量和怎样对抗
- 第二十六章 奉劝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
- 本译本使用和参考的主要书目
- 译后记
马基亚维利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魏晋风度及其他
本书收录了鲁迅一些虽无学术文章的形式,但实则有着深刻的理论见解,而且在现实中也的确起过重要作用的杂文、序跋和译文附记等。作者梳理其理论框架,剔抉其精义要目,更着重揭橥其学术源流、历史文化背景及鲁迅当时特定的情境与心态,帮助读者确切理解原著。
新史学
近人梁启超撰。有《中国之旧史》、《史学之界说》、《论正统》、《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书法》、《论纪年》6节。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在《新民丛报》连载。批判封建史学有四弊:其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其二,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其三,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其四,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有二病:其一,能铺叙而不能别裁;其二,能因袭而不能创作。首次提出“史界革命”口号,认为新史学要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为救国图强、造就新民服务。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第4册。
纪效新书
中国古代军事、武术典籍。戚继光著。新版本由马明达点校,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朝鲜以此书为基础编写了《武艺图谱通志》;日本除平山行藏翻印外,改名《武术早学》· 《军法兵记》· 《兵法奥义书》于江户时代出版。本书除卷首、附录,共18卷,约18万字。卷首有《或问》篇,阐述兵法、武艺之概要;卷1论述选兵、授器、束伍;卷2论述紧要操敌号令简明条款;卷3论述临阵连坐军法;卷4论述谕兵紧要禁令;卷5论述教官兵法令禁约;卷6论述比较武艺赏罚;卷7论述行营野营军令禁约;卷8论述操练营阵旗鼓;卷9论述出征起程在途行营;卷10论述长兵短用法;卷11论述狼筅、藤牌用法;卷12论述短兵长用法;卷13论述射法;卷14介绍拳经捷要;卷15论述布城诸器图;卷16论述旌旗金鼓图;卷17论述守哨;卷18论述治水兵。每卷各附图说明,其中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等篇记述了长枪、藤牌、狼筅、棍、钯、弓矢、拳法等武术,收录了“杨家梨花枪”(六合八母枪),俞大猷《剑经》等。本书是中国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颁布的第一批待整理古籍之一,并纳入中华武术文库古籍部。书中论述的军事、体育理论和实践,对研究古代军事史、武术史,练兵习武有重大影响。
孟祥英翻身
现代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华北新华书店1945年3月初版,列入“晋冀鲁豫边区文艺创作小丛书”,内收《序》1篇。1946年9月华中新华书店再版,列入“大众文库”,改收《作者的话》1篇。作品是根据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写成的。小说描写孟祥英9岁时死了爹娘,长大嫁到牛家,忍受着婆婆和丈夫蛮横的压迫和残酷的摧残,满肚子苦水“没伸冤的机会”,曾经“两次寻死,都没得死了”。1942年,村里来了工作员组织妇救会,因她“说话把得住理”,被推选当上了主任,经过曲折的斗争,终于获得新生。孟祥英响应政府号召,克服困难,带领妇女采野菜度荒,工作成绩突出,被选为劳动英雄。作者在《序》中写道,这篇作品本来准备写成“生产度荒英雄孟祥英传”,“可是得到的材料,不是孟祥英怎样生产度荒”,而是她“怎样从旧势力压迫下解放出来”,因此就写成了“一个人从不英雄怎样变成英雄”。
花王阁剩稿
《花王阁剩稿》是纪昀高祖纪坤所著诗集的残卷。乾隆在三十九年(1774)下诏征天下之书时,纪昀将此书作为家藏秘本呈献,此书收入《四库全书总目》集部180卷,别集类存目7。
诗经
儒家经典之一。本称《诗》。编成于春秋时。共三百零五篇。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包括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多为民间诗歌; “雅”分“大雅”、“小雅”,一百零五篇,多为贵族所作宴欢、赞颂之诗及周代史诗等;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主要是天子、诸侯的祭祀用诗及其他礼仪用诗。相传为周王室采编,经孔子删定而成。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很大。汉代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时立有博士,魏晋后逐渐衰亡。《毛诗》为古文诗学,盛行于东汉以后。《十三经注疏》所收为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东汉郑玄《毛诗笺》、唐孔颖达等《毛诗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