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封信
【内容提要】
要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不能指望现在这样的国家,同样也不能指望观念中的理想国家,因为它本身必须建立在更好的人性之上。所谓更好的人性,就是既要有和谐一致的一体性,又要保证个体的自由和它的多样性。但是,人的天性目前处于分裂之中,人身上的各种力处于对抗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和谐一致势必对个体实行专横的统治,给个体以自由势必成为对全体的背叛。因此,只要这种分裂和对抗的状态继续存在,改善国家的任何企图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改革国家,获得政治自由,必须首先改善时代的性格,恢复人的天性的完整性。
所以,时代的性格必须首先从它那深深的堕落中振兴起来,一方面使它脱离自然的盲目暴力,一方面又使它回到自然的单纯、真实和丰富——这是一项要用一个多世纪时间的任务。我愿意承认,在此期间有一些尝试可能在个别情况下获得成功,但在整体上绝不会因此而有所改进。行为的矛盾总是一再证明,准则所要求的一体性是不存在的。(8)在世界上其他的大洲,黑人的人性受到尊重,而在欧洲,思想家的人性却受到侮辱。(9)旧的原则将会继续存在,但会穿上时代的服装,哲学出借它自己的声望去进行从前由教会专权进行的镇压。(10)自由在它最初的尝试中总是宣告自己是敌对者(11),因此,一方面,由于对自由的恐惧,人们心甘情愿投入奴役的怀抱;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迂腐的管制而陷入绝望,于是就一跃而落入自然状态的那种粗野的放肆之中。强夺基于人的天性的怯弱(12),反叛基于人的天性的尊严(13),这种状况要一直延续下去,直到最后盲目的强力这个人类一切事务的最高统治者出面仲裁,它像裁判普通拳击一样裁决这种所谓的原则之间的斗争。
* * *
(1) 参见第六封信,席勒认为,现代国家是造成人的天性分裂的根源之一。
(2) 这里的“艺术家”是广义上的,意即“创造者”。
(3) 理性的政治创造在人性处于分裂状态时只是观念中的理想国家,并没有实在性;只有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它才能成为经验中的现实国家。
(4) 原文为elementarische Kräfte。
(5) 原文为Elementenstreit;这里Element一词与Naturgewalt(原始自然力)同一意义。
(6) 参见第六封信。
(7) 参见第六封信。
(8) 这句话大意为:人的行为总是自相矛盾的,这可证明理性的原则并没有发挥普遍的效用,因而它所要求的一体性也是不存在的。
(9) 指18世纪在北美已有解放黑人运动,而在欧洲像沃尔夫和卢梭这样的思想家却被放逐。
(10) 就是说,以哲学的名义镇压自由。
(11) 自由与为维护所谓全体利益而设置的法则是矛盾的,因而它是法则的敌对者。
(12) 由于人天性中的怯弱,他心甘情愿受奴役,他的自由被篡夺。
(13) 人受到迂腐的管制,他的尊严受到损伤;他由于绝望进而反叛,不受一切法则的束缚,落入自然状态的粗野的放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