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烧毁的庭院
作者:斯特林堡猜你喜欢的书
拉德茨基进行曲
[奥地利] 约瑟夫·罗特著,《拉德茨基进行曲》通过描写特罗塔一家四代从1859年到1916年的经历,反映了哈布斯堡王朝的逐步衰落。“拉德茨基进行曲”原本是对1813年前后反拿破仑的奥地利统帅拉德茨基和对哈布斯堡王朝往昔的颂歌。这部小说以此命名,表达了作者对帝国往昔的怀念,是作者唱的“一首奥地利的安魂曲”。面对20世纪的现实,作者深知奥匈帝国的“荣华”已经不可能恢复。
康熙天台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由清李德耀、黄执中纂修,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刻本,咸丰六年(1856 年)陈迁善重修。该志书设舆地、建置、秩官、版籍、祀典、选举、人物、方外、艺文、杂志等,详细记载了天台自有史以来至清康熙年间的地理沿革、山川城池、自然风貌、建筑关梁等方面的内容,还涵盖了天台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如当地的风俗、人物事迹、宗教活动、艺文创作等均有记录。其中,对济公的记载为 “济颠,邑人。年甫十八,亲丧,投杭州灵隐寺出家,居净慈。逆行顺行,言行叵测,其济物利生、神通感应事迹甚多”。也提到资福寺 “旧名清化,赤乌二年(239 年)建。宋治平二年(1066 年),改兴化。隆兴(1163-1164)初,改资福寺”,可见其对天台县历史悠久的寺院也有较为详实的记录。
希澹园诗集
诗别集。明虞堪著。三卷。卷首有桑以时序。卷末有丁未(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虞堪跋。本集为其门生襄阳丘晋所编,存诗共三百三十三首,皆为作于元代的作品。有《四库全书》本及数种旧抄本。另有虞堪诗集,题作《鼓枻稿》,或四卷,或六卷(有补遗一卷),存诗全同于本集,唯前后编次、分卷略有不同,《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很难确定它是原本还是后人据《希澹园集》略作改动之本,故将之列为存目。
张莹后汉南记
张莹《后汉南记》四十五卷 ,《隋书·经籍志》:《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残缺。江州从事张莹撰。《补晋书艺文志》:《后汉南记》四十五卷,江州从事张莹撰。谨案见隋志。旧注云:本五十五卷,今残缺。两《唐志》著录则作五十八卷,均无后字。《隋书经籍志考证》:《世说·言语篇》引荀谞典籍文章,无不征涉,无所就。《文学篇》注服虔明《左氏传》作训解。《初学记·地部》郭丹从武关出谒更始。《人事部》和帝四岁与兄庆出同车入共室。又阴庆以园田钱财分与二弟。《武功部》魏应明《鲁诗》,帝赐以剑玦。《居处部》马援奏铜马法,诏名金马门。《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注蜀有阳平江关白水,此为三关。《北堂书钞·后妃部》居危能重。《政术部序》曰,赤精渐微。《太平御览·地部》樊重家素富,闭门城市。《职官部》陈宠为太守,任功曹王涣。《兵部》陈蕃欲诛黄门,谋泄被害。《宗亲部》北海靖王兴为光武抚育,恩爱如子。《珍宝部》安帝见铜人,张陵对以秦始皇时所铸。共十五事,遂题张莹《汉南记》。《续汉郡国志》注《史记集解》并引张莹曰勾亶今江陵也。
历代论
史论,苏辙撰。苏辙早年即有进论二十五篇,晚年闲居时期更是著成《历代论》四十五篇,极言历代治乱之得失,观点新奇,文字老成,体现了他史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辙在《历代论》并引中说:“予既壮而仕。仕宦之余,未尝废书,为《诗》、《春秋》集传,因古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苏辙一生未废史学,他说“吾为春秋集传,乃平生事业。”从他所说的“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可见其观点往往能发前人之所为见,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
注华严法界观门
佛典注疏。唐宗密注。一卷。是唐杜顺的《华严法界观门》的注释书。释文多受澄观思想的影响。书前裴休序称,宗密“直以精义注于《观文》之下,使人寻注而见门,得门而入观,由观以通经,因经以证性”。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