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房间
作者:斯特林堡
瑞典作家J.A.斯特林堡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79年。小说以速写的笔法,展示了当时斯德哥尔摩一群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及沉浮遭遇,真实地勾画了一幕幕沉痛的生活悲剧。主人公阿尔维德·法尔克曾在某政府机关任职,但喜爱写诗,常常到一个称为“红房间”的咖啡店去与一群慷慨热情的年轻人聚会,争论各种艺术、哲学、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然而,生活不是靠空谈所能维持的,后来这些人各自走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法尔克对政府机关的腐败现象不满,因向报界披露了真象而遭解雇,后来作了记者,却只能迎合报社和权贵写些假报道。这使他极度悲观失望,竟至精神失常。经出国治疗后他又回到斯德哥尔摩,这时年轻时代的理想和正义感已消失殆尽,他安静地成了一名循规蹈矩的教师,满足于在平庸的市俗生活中了却一生。而他的那些同伴,也都经历了痛苦的生活磨炼,有的靠出卖艺术而红极一时,有的忍受不了生活的磨难而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上层社会,有的因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自杀。小说对扼杀艺术的现实社会发出了深沉的控诉,对那些腐化堕落、虚伪狡诈只为金钱所左右的社会名流、好虚荣的太太、出卖道德良心的记者、编辑、贪得无厌的银行家、商人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小说奠定了斯特林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也被视为瑞
章节列表
升序↑- 译本序
- 第一章 斯德哥尔摩鸟瞰
- 第二章 兄弟之间
- 第三章 里尔-延斯 [5] 的拓荒者
- 第四章 主人与狗
- 第五章 求见出版商
- 第六章 红房间
- 第七章 耶稣的追随者
- 第八章 可怜的祖国
- 第九章 向魔鬼出卖灵魂
- 第十章 《灰衣报》报业有限股份公司
- 第十一章 幸福的人们
- 第十二章 特利顿海运保险股份公司
- 第十三章 天意
- 第十四章 艾酒
- 第十五章 凤凰剧院股份公司
- 第十六章 在白山
- 第十七章 原形毕露
- 第十八章 虚无主义
- 第十九章 从新陵园到诺尔巴根
- 第二十章 祭坛
- 第二十一章 桌子上的灵魂
- 第二十二章 艰难岁月
- 第二十三章 晋见
- 第二十四章 论瑞典
- 第二十五章 最后一招棋
- 第二十六章 书信往来
- 第二十七章 康复
- 第二十八章 彼岸之声
- 第二十九章 回顾与展望
猜你喜欢的书
谕对录
明张孚敬所奉世宗密谕及其奏草也。
脉诀乳海
诊法著作。清王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六卷。王氏认为高阳生《脉诀》乃王叔和所撰,高氏只“取叔和之心法而复咏之,以便世之流通”而已。称《脉诀》“言言皆妙,字字入微”,颇为推崇。故研究十余载,详加注释而成此书。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王氏注文以《内经》、《难经》为据,参照张元素、李东垣、薛立斋、王好古等诸家之说,颇多个人体会,阐幽发微,溯源析流,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原文。但亦有玄虚欠妥之处。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界医书局《珍本医书集成》本。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全称《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又称《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上品妙经》或《度人经》或《灵宝经》。因以申明大梵之理,宣扬“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旨故名。道教经典。六十一卷。作者不详。该经据《云笈七签》卷三《灵宝略记》:太极真人徐来勒授葛玄《灵宝经》三十三卷。陶弘景《真诰叙录》谓:“葛巢甫造构灵宝,风教大行。”据近人考证:东晋末葛巢甫造作《灵宝经》较为切实。东晋末,《灵宝经》的敷演已多达数十卷,后人又不断推演增补,演为六十一卷。内容演说元始天尊开劫度人以及科仪、斋法、符术、修炼、教戒、缘起等。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
《洪宪宫闱艳史演义》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系民国时代的文人所做。主要写了袁世凯的身世,讲述了他如何发迹,窃夺国柄,直至病死的全过程;重点写洪宪后及诸妃、洪宪太子与公主及皇孙皇女等人以及帝制取消后袁世凯的宫闱艳史。书中所载,皆宫闱之中形形色色的遗闻轶事,作者不怕琐碎,一一备列。本书虽然并非信史,但是对我们认识袁氏其人及民国那段历史仍然颇有教益。
悼亡姬十二首
组诗。厉鹗早年娶妻蒋氏,无子。雍正十三年(1735)到吴兴,因友人沈幼牧介绍作伐,纳姬人(妾)朱氏满娘,以中秋月夜,舟迎碧浪湖口,同载而归。厉鹗给朱氏取名净居女士,字之曰月上。他们共同生活了七年,夫妻情感甚笃。不意乾隆九年(1744)秋,朱氏染病不起,为庸医所误,沉绵半载,至第二年正月而卒,时年二十四岁。作者为此异常悲痛,当时就写了《悼亡姬十二首》组诗,哀情至痛,凄恻动人。厉鹗诗歌以"冷峻孤峭"著称,鲜涉爱情风月.《悼亡姬十二首》不仅在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上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更以其真挚温情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厉鹗的作品中占据着独特地位.此外,与一般悲痛追怀的悼亡诗相比,组诗在儿女情长的表层之下,又隐喻了压抑厉鹗一生的伦理困境.
大乘流转诸有经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佛在竹林。影胜王问,云何有情先所造业,久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佛以梦见美女,觉后忆现影像答之。智者当观察眼不见于色,意亦不知法,是名胜义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