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往哲记
作者:杨循吉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 一卷。续吴中往哲记补遗 一卷。《吴中往哲记》明杨循吉(1456~1544) 撰。“续记” 和 “补遗” 黄鲁曾 (1487~1561)撰。杨循吉,字君谦,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成化年间 (1465~1487)进士,曾官礼部主事,著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十余种,《吴中往哲记》记载明初苏州府人物,自“勋德”至“冠衲”分七类,共记41人。黄鲁曾,字得之,也是吴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举人,仕履不详。《续吴中往哲记》 自“忠节”到 “散逸”分十七卷记载苏州府人物40人,《续吴中往哲记补遗》自 “审进”到“释行”分十九类记载功苏州府人物31人。三书所列各人物小传,寥寥数语,难见端详始末,且考核时有不精,至为伪谬,难为信史。该书现存有明嘉靖刻本,收《北京图书馆吉籍善本书目》。
猜你喜欢的书
辟疫神方
朝鲜王朝医学家许浚于 1613 年奉国王之命编撰的医书,收录了唐朝麻疹的治疗就诊情况。1613 年,叶草向国王报告,一种名为 “唐红瘟疫 ”的瘟疫正在夺去许多人的生命,他想根除这种瘟疫。“不幸的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医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不能动用我们的双手,百姓死于此病,实在可怜,所以我向国王建议,让内务府大臣写一本医治的书,把各种经过试验的药方编成一本书,让人印刷再版。"叶诏在《光海君日記》中写道。赵王让何君等人迅速编纂了这本书。这一年的秋冬季,爆发了一场瘟疫,世人称之为麻疹,沙门氏菌病也时断时续地流行,据说从这时起,没有一年是不间断的,肃门城外堆满了死人的尸体。接受敕命后,何均与内科的医生们一起研究了疫病的原因和流行情况,并编写了一本关于瘟疫的诊治、预防方法和草药的书。这本书至今仍被中医用于预防和治疗猩红热。
太清五十八愿文
太清五十八愿文,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当系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摘录灵宝经戒改编而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戒律类。内容分三部分。其一为《五十八愿文》,罗列五十八条愿念,如「若见饮酒,当愿一切制于命门,以远祸乱」;「若见恶人,当愿一切弃凶即吉,不犯王法」;「若见帝王,当愿一切奉仰王道,孝如父母」等等。其二为《十善劝》,有劝人礼敬三宝、为人忠孝、写经布施、除嫉去欲等十条戒文。其三为太极真人所说六条格言,劝人忠孝、信道、不杀生、不饮酒、不嫉妒等等。以上愿念戒律,出自《太上洞玄灵宝真一劝戒法轮妙经》、《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等早期灵宝派经典。
龙虎中丹诀
龙虎中丹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宋代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言内丹功诀。内载颂诗六首(龙虎作用颂、胎阳颂、胎室颂、胎神颂、胎灵颂、胎化颂),咒诀三首(真火咒、真水咒、行火咒),卦式三首(周天式、复卦式、垢卦式),以及七律诗歌九首(题作「水火中丹九候歌」)。其丹法大略谓精、气、神乃人身之主,三者唯心可以动合变化。日月为天地之至精,坎离为人身之至药,使坎离交媾日月于玄宫,而成真丹。又称炼丹须于子前午后,行复卦之乾卦,自姤卦终坤卦,行至九年,丹成胎化,返本还元,遂为真仙。
巧联珠
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目录书影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巧联珠》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四卷十五回。题“烟霞逸士编次”。序中又称其为“烟霞散人”,或为清初太原刘璋。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五彩堂编次本,藏国家图书馆;清雍正间可语堂刊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大连图书馆藏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作品讲的是一书生经过种种波折,终与意中人团圆的故事。明正德年间,苏州书生闻友(字相如)才华超绝,遭歹人陷害而坏了前程,不得不背井离乡,求助于舅父胡宗尧。途中遇一美女,乃世宦方古庵之女方芳芸。两人 一个慕才,一个爱美,各自有情,通过丫环柳丝传信定情。闻相如在舅父家又遇表妹胡茜芸,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
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本书是贺麟先生对从1884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到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界的主要特点是,西方哲学的介绍与引入,以及对儒家思想的创新与发扬。在这个大背景下,贺麟先生介绍了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章太炎、熊十力、胡适、金岳霖、冯友兰、洪谦等思想家的思想,反映出民国学者的学术造诣与学术水准。 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包括“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西方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三章,从新心学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约五十年时间中国接受西方哲学影响,以及西方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等内容。下编则深入探讨了“知行”学说问题。
大乘密严经疏
大乘密严经疏,四卷,唐法藏撰,缺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