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名单
- 凡例
- 目录
- 序言
- 卷之一 图考志
- 卷之二 建置沿革志【星野气候附】
- 卷之三 疆域志
- 卷之四 山川志
- 卷之五 海防志
- 卷之六 户口志
- 卷之七 田赋志
- 卷之八 水利志
- 卷之九 城池志
- 卷之十 关隘志
- 卷之十一 津梁志
- 卷之十二 古迹志【坊宅附】
- 卷之十三 公署志【仓厫附】
- 卷之十四 学校志
- 卷之十五 祀典志
- 卷之十六 祠庙志
- 卷之十七 兵制志
- 卷之十八 武功志
- 卷之十九 屯田志
- 卷之二十 驿传志
- 卷之二十一 铺递志
- 卷之二十二 盐法志
- 卷之二十三 钱法志
- 卷之二十四 权政志
- 卷之二十五 蠲政志
- 卷之二十六 土贡志
- 卷之二十七 蕃市志
- 卷之二十八 职官志【文秩】
- 卷之二十九 职官志【武秩】
- 卷之三十 选举志【荐辟 进士】
- 卷之三十一 选举志【举人 贡生 恩叙 武进士 武举人 武选】
- 卷之三十二 封荫志
- 卷之三十三 封爵【附封荫类】
- 卷之三十四 政绩志【文秩之一】
- 卷之三十五 政绩志【文秩之二】
- 卷之三十六 政绩志【武秩】
- 卷之三十七 人物志【名臣之一】
- 卷之三十八 人物志【名臣之二】
- 卷之三十九 人物志【名臣之三】
- 卷之四十 人物志【宦绩之一】
- 卷之四十一 人物志【宦绩之二】
- 卷之四十二 人物志【宦绩之三】
- 卷之四十三 人物志【宦绩之四】
- 卷之四十四 人物志【宦绩之五】
- 卷之四十五 人物志【宦绩之六】
- 卷之四十六 人物志【宦绩之七】
- 卷之四十七 人物志【捍卫】
- 卷之四十八 人物志【理学】
- 卷之四十九 人物志【忠节】
- 卷之五十 人物志【孝友】
- 卷之五十一 人物志【义行】
- 卷之五十二 人物志【笃行之一】
- 卷之五十三 人物志【笃行之二】
- 卷之五十四 人物志【儒林】
- 卷之五十五 人物志【文苑之一】
- 卷之五十六 人物志【文苑之二】
- 卷之五十七 人物志【隐逸】
- 卷之五十八 人物志【方伎】
- 卷之五十九 人物志【流寓】
- 卷之六十 人物志【仙释】
- 卷之六十一 列女志【节孝之一】
- 卷之六十二 列女志【节孝之二】
- 卷之六十三 列女志【节孝之三】
- 卷之六十四 列女志【节烈】
- 卷之六十五 列女志【贞女】
- 卷之六十六 列女志【烈女】
- 卷之六十七 列女志【名嫒附】
- 卷之六十八 冢墓志
- 卷之六十九 寺观志
- 卷之七十 典籍志
- 卷之七十一 金石志
- 卷之七十二 风俗志
- 卷之七十三 物产志
- 卷之七十四 祥异志
- 卷之七十五 杂志上
- 卷之七十六 杂志下
- 卷之七十七 补遗
周学曾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庐陵文钞
三十二卷。宋欧阳修撰,明茅坤选评。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湖州归安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善古文,从唐顺之游,推崇韩、柳、欧、曾、苏氏父子,又喜谈兵。历知青阳、丹徒二县,累迁广西兵备佥事,迁大名兵备副使。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有《白华楼藏稿、续稿、吟稿》、《玉芝山房集》、《史记钞》等。是书辑录欧阳修文集包括书,论,墓志铭等等。
皇明经世文编
明陈子龙主编,列名选辑者24人,参阅者142人。成于1638年(崇祯十一年)。正编504卷,另补遗4卷,总目1卷,姓氏里爵1卷,凡例1卷。取材于明文集一千余种,以作者为纲,年代先后为序,采录有关时政、礼仪、赋役、刑法、农事、漕运、科举、铨选、军务、边防等各类奏疏、文章,而以经世致用为主旨。他们选编这部书的目的在于总结明代统治经验,以经世致用,作为当时和以后施政的借鉴。他们是由所搜集到的1000多种文集选编成这部书的,有些文集今天已经没有传本,其中的文章正是靠着这部书才得以流传下来。选入的文章大量的为奏议,也有许多书信、议、序、记等,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时政、礼仪、宗庙、职官、国史、兵饷、马政、边防、军务、海防、火器、贡市、番舶、灾荒、农事、水利、海运、漕运、财政、盐法、刑法、钱法、钞法、税课、役法、科举、宗室、弹劾、谏诤等。编排上以人为纲,以年代先后为次。全书编成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由云间平露堂刊行。卷首有方岳贡、张国维、任濬、黄澍、张溥、许誉卿、冯明玠、徐孚远、陈子龙序和宋征璧所写凡例。由于这部书收入了一些为清朝满族统治者所不愿见到的历史文献,因此在清朝被列为禁书。中华书局1962年据崇祯刊本将本书影印出版,改名为《明经世文编》。书末增加了《作者姓名索引》和《分类目录》。
鼠疫约编
温病类著作。清郑肖岩辑。不分卷。肖岩字奋扬,闽县(今福建福州)人。是书乃据清人《鼠疫汇编》重新编次而成,删去其繁复及不切实用部分,厘为八篇,曰: 探源、避疫、病情、辨脉、提纲、治法、医案、验方。书成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郑氏之参订,主要将体例之重复倒置,予以移辍,一以贯之,原书药品,有以方言书写不确者,或无人识者及霍乱、吐泻、发痧、羊毛瘟、大头瘟、乩方、杂症尽行删去。治法篇结合个人体验,加以阐扬发挥,并附医案及验方。经郑氏参订后,是书较《鼠疫汇编》结构严谨,颇便习用。但仍有非经之谈。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双江袖海庐校刊本,《珍本医书集成》本。
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
法琳《破邪论》列举道经中有《智慧观身大戒经》,该经当出自六朝。唐孟安排《道教义枢》引该经,但引文不见今本,本经或是残卷,或是缩本。述静观真人观身实相,了见世法皆空,劝人修心静心。
古文参同契集解
三卷。明蒋一彪撰。蒋一彪,自号复阳子,余姚人。《周易参同契》的各家注本,有的分章,有的不分章。但无论分章与否,都按上中下三篇而注解,并且都述其传承由来。明代杨慎,则另出一本,称南方掘地得石函中,有《古文参同契》上中下三篇,《叙》一篇,徐景休笺注本也是三篇,《后序》一篇,淳于叔通补遗《三相类》上下二篇,《后序》一篇,合为十一篇,自称得自朱子所未见。蒋一彪依杨慎本作此书,所以称“古文”。他割裂彭晓、陈显微、陈致虚、俞琰四家注文,缀于各段之下,所以称为“集解”。其书与世传本多有颠倒,将原文所载《赞序》指为徐景休《后序》,将原本《补塞遗脱》一章析出作为淳于叔通《后序》。清代学者对此书进行过认真的考证,认为各家注本都依彭晓注本序文所述,魏伯阳作《参同契》后,密示青州徐从事,徐从事隐名而注,垣帝时又授给淳于叔通,《参同契》才流传于世;历代研究《参同契》的学者都称徐从事而不称其名,而经千年以后,徐从事为景休之名而忽然显现,不合情理,文中篇章归属,又多附会朱熹等人注语及俞琰关于《参同契》为魏伯阳、徐从事、淳于叔通三人撰注之说,因此清代学者认为蒋一彪据杨慎所谓“古本”之说不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辨之更详,余嘉锡引《真诰》之言,辨彭晓之误,否定徐从事作注之说,进而考证杨慎所谓古本,是明代道士杜一成据俞琰欲分四言五言各自为类之意而作,书未出便被人窃出付印,并托名为石函古本。据此知杨慎以后诸家所谓古本皆不足信,然而杜一诚因篡改古籍而失信及杨慎因轻信其古而误人之教训,实为后世学者的前车之鉴。现存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道光年间各省民数谷数清册
道光十五年 ( 1835年 ) 及道光二十八年户部汇造的各省民数、 谷数清册刊布 , 研究清代中晚期社会史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