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舆地图说
作者:曹廷杰
史地书。清曹廷杰撰制。光绪11年(1885),作者奉檄考察吉江二省边界,凡七阅月,行程2万里,归来撰制《简明图说》,即《吉江二省与俄交界图》及舆图上的注写文字。于古今沿革、山川驿路各名未及详注。受希元委托,对前图补注,即以《简明图说》为基础,吸收齐召南《水道提纲》、何秋涛《朔方备乘》、张作楠《翠微山房数学》等书研究成果,再以实地测定之“各处经纬度数为纲目”,至光绪十三年(1887) 11月15日,完成了舆图的撰制与文字注写工作。所冠希元题识和作者的《补注图说》《考定里数》,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书已收入丛佩远等编《曹廷杰集》 (1985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内。有《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本, 《辽海丛书》本。李文信批注(附1985年《辽海丛书》后)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的书
失乐园
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的著名长诗,约一万行,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因受撒旦引诱,偷吃智慧之树上的禁果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 撒旦原是大天使卢西弗,野心使他反叛上帝,失败被贬,堕入地狱。可是他不愿屈服,立志报仇。当他知道上帝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时,决心寻机报复。上帝派遣天使拉法尔警告亚当危险将临,并告诉他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的过程,以坚其信仰。后撒旦潜入伊甸园,化为蛇形,引诱夏娃和亚当。他们因为意志不坚而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禁果,触犯禁条,上帝发现后,派天使迈克尔宣谕其罪,分别判令他们将身受处罚,并将他们逐出伊甸乐园。在放逐到人世之前,天使向他们展示了人类未来的命运:生息死亡,王朝兴废,洪水泛滥、罪恶、灾难……以及基督出世、赎罪、升天。 长诗利用宗教传统题材对人类不幸命运的根源加以说明,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思考和探讨,表现了作者革命的清教思想。作品通过夏娃盲目求知,首先受到撒旦诱惑,亚当溺爱妻子,再蹈覆辙,以致失去乐园的故事和撒旦骄矜自负,野心勃勃,由天使堕入地狱,变为蛇形的结局,指出人类由于感情冲动、理性薄弱、放纵欲求、意志不坚的弱点而导致苦难和不幸,同时,也暗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由于道德堕落和骄奢淫逸而遭到失败。 另一方面,弥尔顿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战士,在思想感情上又同情撒旦,赞赏他反抗压迫,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反叛精神。对撒旦向上帝开战的场面的描写,令人联想到革命时的战斗情景。长诗尤其突出了他在遭到失败后仍不气馁,坚持战斗的坚强意志,反映了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身受迫害,但并不灰心丧气,仍要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 长诗规模宏大、场景壮阔、风格崇高瑰丽,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雄浑有力的语言,是英国诗歌史上的一部杰作。
酒德颂
晋刘伶撰。在“竹林七贤”中刘伶既以脱略形骸见称,更以善饮著名。本篇即表达了为酒所沉醉的“大人先生”藐视一切的气概。在“大人先生”眼中,一切都充满了主观的色彩,而这都源于驾驭外物、追求永恒的精神欲求。在他看来,时间不再构成对生命的威胁,“朝为美少年,夕暮成老丑”的悲哀已为“以天地为一朝,以万物为须臾”的豪迈所替代。生命的呈现也不再是如履薄冰状态下的苟延残喘,而是“幕天席地,纵意所如”的自由翱翔。而外界的存在经过一番主观化以后,则完全失去了原来的力量:“孰视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很显然,本篇从内容到形式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但比庄子更激烈,更惊世骇俗。据史载,刘伶为人异常羸弱,以此羸弱之躯出此雄奇之文,大概也是一种心理平衡吧。
岑参集
岑参与高适齐名,均唐代卓有成就的边塞诗人,所著瑰奇峭拔、雄壮俊逸,尤以七言歌行雄视千古。
通鉴纪事本末[四库本]
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南宋袁枢撰。宋朝之前,中国史书不外两种,即编年、纪传二体。前者以年为纪,后者以人为主。虽各有所长,但都不善记事,“或一事而隔阅数卷”;“或一事而复见数篇”。袁枢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但苦其浩博。有时一事延续数年,如果想要知其全貌,便要翻阅数卷。为解决这个困难,便以事件为中心,把分散的史料集中起来,按照《通鉴》原来年次,抄上原文和司马光的论,并起一题目,共编纂239个条目,另有附录66事,附在各条目之后,以类编纂,辑成一书。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记载1360余年的史事。由于每事一篇,起迄了然,故称“纪事本末”。全书共42卷。所记305件大小事情,绝大部份是政治、军事事件。涉及经济方面的,只有唐朝两条。一是奸臣聚敛,一是两税之弊。作者开始编撰时间不详,书成约在乾道九年(1173)。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上孝宗。孝宗阅后大为赞赏:“治道尽在是矣”。诏令严州摹印10部(作者时任严州教授),此书因而得以迅速流传。从史料价值方面看,本书内容全部录自《资治道鉴》,没有作者一句话。所收集的也是材料集中的题目,零碎材料,也还要查阅《通鉴》原本,因此其使用价值就受到一定限制。但从史籍的编纂方法来说,却是开创了一种新体裁。另外阅读方便,故事性强,也吸引了不少读者。之后,各种纪事本末体书相继问世,极大丰富了中国史学宝库。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书教下》中赞此书“文省于纪传,事豁编年”。《四库全书总目》也说“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晰,节目详明,一览了然,遂使记传编年贯通为一,实前古之所未见”。此书最早刻本为南宋淳熙二年(1175)严陵郡摹刻本。明末,张溥在《通鉴纪事本末》每一篇后作一论,附在原篇之后,并按原本条目重新析为239卷。此书刊出后,宋42卷本渐为减少。1964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是为最好版本。此本为四库本,本站也有标点本,可以搜索查找!
政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撰。真德秀任湖南安抚使、知潭州时,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复立惠民仓,置社仓。知福州时,告戒所部,无滥刑横敛。他在朝中的时间较短,多居外任,比较了解民间的疾苦,故着此书。其门人王迈作《序》,称他再守温陵(今福建泉州)时,日着《政经》。考他再守泉州时,为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已经54岁,故为晚年之作。王迈又称赵时棣任法曹时,与真德秀朝夕相随,故得此书。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收录《心经》,而不及此书。可能是《心经》行世早,而此书晚出。或是因他名重,好事者依托之作。虽然真伪难辨,但其言能不悖于儒者,所以能与《心经》并行于世。此书采典籍中论政之言列于前,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子张问仁于孔子”等条。而以名臣廉吏的事迹列于后,题为《传》,以示区别。共列二十余事,如“黄霸为颖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刘宽典历三郡温仁多恕”等事迹。书末附当时近事六条,为之附录。此六条记歙县等地,造簿征赋的方法。他认为,簿书是财赋的根,尤如禾稼出于田亩。但地方官多不亲阅,征赋时则用乡里的草簿。因此多生弊端,把未交纳者改为交纳,已经交纳者改为未交纳。官赋流失,百姓被扰,所以地方官要亲掌征赋。其后载他帅长沙咨呈,知泉州军事时劝谕文,帅长沙时劝民间置义仓文、帅福州晓谕文。他虽自命为大儒,但断不敢以自己的文章题曰经,盖为后人所补。诸谕文不空谈,所言多切时弊。如《帅长沙咨目呈两通判及职曹官》一文,他向同僚提出“以四事自勉,而为民去其十害。”四事为:律己从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为事以勤。十害为:断狱不公,听讼不审,淹延囚系,惨酷用刑,泛滥追呼,招引告奸,重叠催税,科罚取财,纵吏下乡,低价买物。全书旨在劝戒官吏,扫除时弊。淳祐二年(1242),大庾令赵时棣将此书和《心经》合刻。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
西归行仪
西归行仪,一卷,清古崑录集(原目作古昆待考),芳慧跋,维遐发愿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