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水经

作者:黄宗羲
今水经

《今水经》是记述清初全国水道源流的专书。清黄宗羲撰。一卷。宗羲有《(康熙)四明山志》已著录。作者以郦道元注《水经》,虽引注广博而无稽于事实,又因时代久远,水道形势变化很大,《水经注》与清初诸图志多不相合,乃不袭前作,自定体例,条贯诸水,穷源按脉,于康熙初著成是书,乾隆三十八年(1733)付梓。后迭经翻刻。今有《黄梨洲遗书》(清光绪三十一年杭州群学社石印)本、《梨洲遗著汇刊》(民国四年[1915]中华书局排印)本、《知不足斋丛钞》(乾隆至道光)本、湖北崇文书局汇刻本等。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陈记室集

陈记室集

别集。东汉陈琳作。记室集最早编刊者不详,《隋书·经籍志》载有《后汉丞相军谋掾陈琳集》三卷,早佚。此集为明人张溥所辑,存《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全书1卷,著录诗文辞赋凡26篇。其中赋13篇,较完整者有《武军赋》、《神武赋》、《止欲赋》、《神女赋》、《大暑赋》、《迷迭赋》、《玛瑙勒赋》、《柳赋》及《鹦鹉赋》等,文10篇,诗3首。卷前有辑集者“题辞”,述陈琳生平大要,及其诗文辞赋优劣。其云:“孔璋(陈琳字)赋诗,非时所推,《武军》之赋,久乃见许于葛稚川,今亦不全,他赋绝无空群之目。诗则《饮马》、《游览》诸篇,稍见寄托,然在建安诸子中篇最寥寂……彼所出尘,惟章表书记。”孔璋赋,以《止欲赋》、《武军赋》两篇成就较为突出。前者于思求“逸女”中深寄兴托,明其志趣;后者极力颂扬主上的武功伟业,文辞优美,一气呵成,笔力遒劲,代表了陈赋的总体风格。前人多不推重其赋,于今观之,似失之偏颇。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陈记室集》。

益部方物略记

益部方物略记

物产志。宋宋祁撰。一卷。祁,字子京, 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进士。官翰林学士,吏部侍郎。是书乃嘉祐二年(1057)祁知益州(今四川成都)时所作。约四千余字。体例仿万震《南州志》。共记海椶、楠、竹栢、海芋、鸳鸯草等草木四十一种,药属九种,鸟兽八种、虫鱼七种,总六十五种。每物首绘图谱,各系以赞,并附注其下。今图已亡,赞皆古雅。材料皆为作者询访所得,翔实具体。对研究川西平原古代生态环境有一定参考价值。末有海盐胡震亨跋。有《四库全书》本。

不居集

不居集

内科著作。50卷。清吴澄(师朗)撰于乾隆四年(1739年)。吴氏精通《周易》,又以《易》通医,认为天地化生万物,总不外河洛、八卦,医之理即《易》之理也,故尊《周易》“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取名为《不居集》。全书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内虚以真阴真阳五脏内亏立论,阐述血症、热症、咳嗽、痰症、泄泻、怔忡、惊悸等40余种病证的理法方药,其中以嗽、热、痰、血为四大症,论之甚详,因虚损之人未有不兼此数症者,四症之中又以血症论述最详;下集外损为作者之创见,将六淫外感,由浅及深导致虚损诸病症分为风劳、风寒、风热、暑症、湿劳等20种,认为外损之症惟风劳最多。其体例,首列经旨,次脉法,次病机,次治法,次方药,次治案。采摭《内经》、《难经》有关论述及张仲景、葛真人、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治虚损之法,选集前贤方剂800余首,并有吴氏治血症方9首。全书内容丰富,引据广博,所列医案进一步阐明该病的症因脉治,可谓集虚损之大成。现存版本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年)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排印本。

养生四要

养生四要

养生类著作。明万全撰。五卷。全有《万密斋医学丛书》已著录。认为养生须屏嗜好,适寒温,顺翕张,调滋渗,故名。成书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卷一,寡欲。论养生莫过于寡欲,倡坚忍之法,列叙七损八益、肾阴、食伤、酒伤等证治。卷二,慎动。以静坐、调息、气功等法保定其气,列叙五志所伤、五劳所伤等证治。卷三,法时。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并论四时衣、食、行之宜忌,以和于阴阳,使外邪不干。卷四,祛疾。倡治未病、初病,须慎于医药,附部分医案和数十方剂,多为补气养血之剂。卷五养生总论。论心无烦恼,形无劳倦,兼以导引,助以服饵,即可长生,后附五劳七伤诸证治。与医学理论相结合,介绍摄生基本理论与方法、方药,论理清晰明辨,叙述简要流畅。方药详明,随证而附,切于实用。有 《万密斋医书十种》本,《万密斋医学全书》 本。

赵飞燕外传

赵飞燕外传

古轶事小说。原名《赵后别传》,又称《飞燕外传》。现存1卷,约3000字左右。旧题汉代伶玄撰。此书自汉至唐都不见于史志著录。最早见于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传记类著录。明人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称此书为“传奇之首”。《四库全书总目》入小说家类。现存本主要有《顾氏文房小说》本。《汉魏丛书》本、《说郛》本、《古今逸史》本、《五朝小说》本、《龙威秘书》本、皆1卷本,题汉伶玄撰。其书附伶玄自序、桓谭语、荀勖语。自序除略述生平外,以与扬雄不和、得罪过班彪的从父,解释自己在西汉末文名不显、史书不载的原因。其得知宫闱秘事的原因,则声称闻之于所买妾樊通德,通德又闻之于宫人樊嬺。序中预答后人应有之疑问,反而露出伪托痕迹。桓谭语大略说此书原藏卞理家,卞理避赤眉军时,刘恭入其家得之。又引贾子翊说,认为此书是卞理琴师玄所撰。荀勖语说明他所校此书已是残本。桓、荀语也来历可疑。历来学者几乎已公认此书为伪托,不可能出于汉代。其写法类似唐传奇而语言较古,可看作唐前传奇小说或轶事小说类传奇者。赵飞燕为汉成帝皇后,体轻善舞。汉平帝继位,废为庶人,乃自杀。《汉书》有传。《外传》则叙冯万金私通江都王孙女,生宜主、合德双胞胎姐妹,冒姓赵,宜主即赵飞燕。姐妹2人历经坎坷,以美色得入宫,飞燕为皇后,合德为昭仪。2人皆无子,遂肆意淫乱,相互争宠,妒杀宫人。淖夫人曾称合德为“祸水”,汉成帝却称为“温柔乡”。故事叙至汉成帝崩、昭仪死为止,未交待赵飞燕、樊嬺的结局,似有残缺。自晚唐以来,文人津津乐道的《外传》中情节,有飞燕跳舞顺风欲仙去,向夷人求却老方不成,争宫奴燕赤凤姐妹争吵,成帝窥昭仪浴等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亦称《五会念佛颂经观行仪》、《广法事赞》。佛教仪轨书。唐法照撰。三卷。是作念佛法会时所依唱赞之本。作者认为“念佛三昧是真无上深妙禅门”,为了“依《大无量寿经》五会念佛”,故撰此书。原著三卷,现敦煌遗书存中、下两卷,共录赞文四十六种。中卷首录鸠摩罗什译《佛说阿弥陀经》全文,后附《阿弥陀佛咒》、《念诵法》及《往生西方记验》。其下有《宝鸟赞》、《观经十六观赞》、《阿弥陀经赞》等十七种赞文。其中在《宝鸟赞》后设《第八赞佛得益门》一章,在第十七段赞文后设《第九化生利物门》、《第十回向发愿门》各一章;最后普劝众生五会念佛,并引各种经文,详述五会念佛的功德。下卷首称系从“《第八赞佛得益门》分出,众等尽须用第三会念佛和之”;然后录《依无量寿观经赞》、《依阿弥陀经赞》、《叹散花供养赞》、《净土五会赞》等二十九种赞文;最后叙述写作此书之时间、地点及回向发愿。本书反映了净土宗流传及其宗教活动的实际情况。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