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魁纪略
作者:英和
边疆地理著作。清英和(1771—1840)纂。一卷。英和原名石桐,字树琴,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乾隆进士, 授编修,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道光八年(1828)流放黑龙江,九年纂成是志,系《卜魁城赋》自注语汇辑成约三千字。凡民风、物产、官制、兵防皆有所记。如嫩江沿岸出产之与宝石、玛瑙相似奇石,库贮无敌大将军炮、神威将军炮等各类火炮四十三门,火药局、铁匠局及旗营水师、贡赋户口、少数民族、官学等设施种种。虽非方志体,却为《龙沙纪略》、 《黑龙江外记》之后有关今齐齐哈尔乃至黑龙江地方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得之亲身见间与实地考查,故多可征信。有《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本,1985年黑龙江出版社排印本。
英和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漂泊的异乡人
劳伦斯的一生虽然短暂,四海为家,却和意大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四海为家的人生中,总共有三段旅居意大利的经验:一战爆发前在加尔达湖区,一战结束后在西西里岛,以及晚年养病在佛罗伦萨。《漂泊的异乡人》见证了他与意大利的初次相遇,也记录了作者在旅途和客居期间的种种见闻与感思。
李叔同讲演集
本书为弘一大师李叔同佛学演讲集。弘一大师(李叔同)是我国近代文学家、艺术家、佛学大师。本书所收讲演内容包括:人生之最后、改过实验谈、授三归依大意、放生与杀生之果报等。
孙子章句训义
《孙子章句训义》以清孙星衍校《孙子十家注》为底本,并以明正统道藏本、谈恺嘉靖本、崇文官书局《百子全书》本对勘。害中所称“章句”,是指对诸本所长择善而从;所称“训义”,是指对《十家注》中前后重复、相互矛盾的句子“削其繁剩,笔其精粹”。钱基博先生在选辑古注精华的同时,非常注意运用近代军事观点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例对孙子军事原则予以发挥,见解透辟,析理精微,校勘也有自己独到之处。此书是民国期间较有影响的《孙子》注本之一。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
《上清胎精记解结行事诀》,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本篇言存神佩符,开解体内胞胎结节之法。其内容文字与《上清九丹上化胎精中记经》基本相同,疑系南北朝道士摘录该经改编而成。
一个劳动者的死
短篇小说。杨华著。写于1924年11月29日,系作家的处女作。初载1935年2月1日的《台湾文艺》第2卷第2号。后收入1979年7月台北远景出版社版《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4)》。小说描写铁工厂工人施君,在恶劣环境中,在工头怒骂鞭打下,拼命干活的情景。他终于积劳成疾,又无钱医治,致使病情急剧恶化,最后离别了这痛苦、龌龊的人间。施君的死“劳力过度是唯一的导火线”!作家怀着悲愤难抑的心情,谴责这不平而势利的世界,矛头直指殖民地统治下毫无人性的资本家。厂主像吸血鬼一样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把劳工们劳力的结晶统统掠夺了,把他们的心血统统吸干了”。他们当畜牲一般地役使工人。工人住的是贫民窟,吃的粗糟劣食,穿的是百结鹑衣,终日劳累不堪,致使生命早丧。面对这一切,作家愤怒地斥责:“我真不解何以窃人钱袋要受法律的严惩,而窃人的生命与幸福却反逍遥法外”。小说还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揭露资本家“鲜衣美食、华屋大厦、娇妻美妾”的生活,是建筑在工人累累尸骨上的。如此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鞭挞,在当时的作品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气氛的描写上,小说也相当出色。阴森恐怖的夜晚,肆虐凶暴的寒风,黯淡微弱的路灯,使人感到窒息。作家着意描写环境的阴森可怕,以此展示施君的惨死悲剧。作品直抒胸臆,急于渲泄感情而议论太多,形象的描写和刻画较弱,显得直露有余,含蓄不足。
释迦如来行迹颂
释迦如来行蹟颂,二卷,元云默无寄撰集并序,李叔琪序,沙门岂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