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载记

作者:杨慎
滇载记

地理杂志。又名《滇记》。明杨慎(1488—1566)撰。一卷。此书为杨慎流寓云南期间有关云南历史之主要著作,载云南史事自远古传说以迄明初。内容主要依据《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结合《新唐书》、《资治通鉴》有关云南记载编录;以意取舍,多疏略失考。书作于嘉靖四年(1525)作者来滇之初。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敝帚稿略

敝帚稿略

宋代诗文别集。8卷。包恢著。《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所作大都疏通畅达,沛然有余,其奏札诸篇,亦剀切详明,得敷奏之体。”包恢论诗歌创作,强调主观修养,和陆九渊思想一脉相承,但也讲浑然天成:“一诗之出,必极天下之至精,状理则理趣浑然,状事则事情昭然,状物则物态宛然,有穷智极力之所不能到者,犹造化自然之声也”。(《答曾子华论诗》)集中部分诗歌尚能反映民间疾苦,如《偶成》:“农家命脉寄田亩,可但稻粱枯与荣。造化何许须多力,须臾活几万苍生。”《论五言所始》一文,认为《诗经》中五言句为五言诗的起源,有一定创见。有《宋人集丙编》等本。

血证论

血证论

中医临床医学专著。《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八卷。唐宗海著。书成于光绪十年(1884),现存有光绪十年刻本及嗣后刊刻的十余种刻本。光绪十六年唐氏家藏板刻本其后附有《医学一见能》。光绪十八年江顺成书局出版唐氏《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收录此书于其中。1958年及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铅印本。卷一为血证总论;卷二~六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个中有不少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迪。卷七~八为方论,共收200余方。

词征

词征

词学著作。近代张德瀛著。六卷,凡二百七十四则。卷一至卷三论词的来源、体制,声律,词调;卷四评论和录取自五代至明的词集、选集、总集及其版本;卷五载唐宋词本事,并略加品评;卷六评论元明清人词及其美学特色。认为“词之为道”,在“情景交炼”,“景寄于情”,或“情系于景”。其评张惠言词,如“邓尉探梅,冷香满袖”;恽敬词,如“瑶台月明,凤笙独奏”;龚自珍词,如“琉璃砚匣,光采夺目”;俞樾词,如“帝女机抒,别出新裁”等,均以八字概括其词风特色。有1922年《阇楼丛书》本,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收录。

民国通俗演义

民国通俗演义

《民国演义》是《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中的民国部分,由蔡东藩、许廑父所著。该书采用章回体,蔡东藩原著前一百二十回,许廑父续写四十回,共一百六十回。该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法华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全一卷。 智严译于刘宋元嘉四年(427)。收于大正藏第九册。本经乃佛为罗阅王之女利行宣说法华三昧之行法。叙述罗阅只城耆阇崛山中,有无数比丘众、菩萨众等齐聚来会,欲请问佛,佛口放光明,遍照十方,佛身忽然不见。罗阅王辩通、王女利行、诸女等齐来,佛遂由地涌出,坐大宝莲花上,为王女宣说法华三昧之法。王女得道之后,与众问合,诸女皆发心出家,王亦出家并得授记。

太虚大师全书

太虚大师全书

太虚著。六十四册,计七百余万字。1947年太虚逝世后,在浙江奉化雪窦寺成立“太虚大师全书编纂委员会”,由印顺法师负责,历时一年编纂完成。初以分编出版,1954年在香港完整出版。现行本为台湾善导寺佛经流通处印行本。全书分四藏二十编。其中“法藏”七编: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乘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制藏”三编:律释、制议、学行。“论藏”四编:宗依论、宗体论、宗用论、支论。“杂藏”六编:时论、书评、酬对、讲演、文丛、诗存。末附印顺编《太虚大师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