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琉球纪
作者:张学礼张学礼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蠡测汇钞
地理杂志。清邓传安撰。一卷。传安字鹿耕,号盱原,又作菽原,江西浮梁人。嘉庆进士,官至建宁知府。传安官台湾十余年,览其山川形势、民俗土风,得文三十三篇,于道光十年(1830)汇编付梓。二万六千余字。台湾番社纪略、番俗近古说等篇记其少数民族分布及习俗。明鲁王渡台辨、海外寓贤考诸篇,记明鲁王渡台及历年由大陆至台寓贤简况。道试诸生策问、重修螺青书院碑记诸篇,载书院修建经过及对诸生遗才策问等。于农民起义、民事案件、土地纠纷、民族关系及山水风光、海峡风浪等亦有载述,为研究清中叶台湾政治、文化、教育、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重要参考资料。有道光十年有本堂刻本,商务印书馆有1937年《豫章丛书》本及1983年书目文献出版社铅印校点本。
黄帝内经太素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种古传本。包括《素问》、《针经》(即《灵枢》)两部分的内容。系战国时期的韩国诸公孙,将《内经》一书加以改编,重新整理为20篇,称为 《黄帝太素》(据《七略》),此本流传至唐初,又经杨上善等进行了整理改编,并作了详细的注释,名 《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20卷扩充为30卷。后来日本政府也将《太素》列入医事法令中,定为学医必读的重要教材,且出现了日本医家的《太素》注本。十三世纪后,《太素》在国内一度亡佚,此时在日本医书中虽仍被引用,但十六世纪以后此书在日本也下落不明,直到十九世纪初日本学者才开始从仁和寺等地陆续发掘出此书的残卷,并在中国和日本出现了校勘、注释的多种刊本。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太素》共25卷,其余5卷均已失传。本书在考校字义、诠释发挥和引录古医书佚文等方面,对研读《内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现存有十余种版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著作。1卷。清徐大椿 (灵胎)撰。刊于乾隆元年(1736年)。作者欲阐发《本经》药品蕴义,然因“耳目所及(药品)无多”,“若必尽全经,不免昧心诬圣”,遂择取《本经》药百种,仍依三品予以笺释。于乾隆元年(1736)从《神农本草经》辑录一百种药物撰成此书。有上品六十三种,中品二十五种,下品十二种。徐氏“录此百种,原以辨明药性阐发义蕴,使读者深知其所以然”。
雪鸿泪史
日记体言情小说,十四章。徐枕亚著。1914年5月1日起在《小说丛报》创刊号连载,至1916年1月10日十六期刊完。前冠“别体小说”。1915年12月由上海《小说丛报》社出版单行本。《雪鸿泪史》是《玉梨魂》的日记体写法,作者假托为寻到的何梦霞日记,因此,其故事情节与《玉梨魂》相同。作者在例言中声称:“是书主旨,在矫正《玉梨魂》之误,就其事而易其文,一为小说,一为日记,作法截然不同,书中人物,悉仍《玉梨魂》原本,间有加入者”假托是《玉梨魂》主人公何梦霞的日记,人物还是原来的那几个,情节则增加了十分之三四,诗词书札增加了十之五六。他在“例言”中说明:“是书主旨,在矫正《玉梨魂》之误,就其事而译其文,一为小说,一为日记,作法截然不同。”他在写此书的时候,因为赶时间,部分诗词是照搬他人的作品。后来单行本出版,被人检举,他也承认并表示要补换。果然后来重作时,把他人的作品全部删除,笔墨也就一致了。《雪鸿泪史》在读者中又一次掀起了争论热潮。
吴礼部词话
词话。元吴师道(1283—1344)撰。一卷。师道有《礼部集》已著录。词话仅七条,原附诗话之后。“欧阳有伪”一条,以为欧阳修词中杂有伪作,“亦有鄙亵之语一二厕其中,当是仇人无名子所为”,指出欧词杂有他人之作,颇有见地;“仇人”之说,未免武断。所论较见精审,如论及《木兰花慢》一调时,举柳永所作中“倾城”、“盈盈”、“欢情”为例,并与吴激、元好问同调词相较,谓柳永词最得音调之正。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相好经
又名《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本行品第八》。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S.4678,首尾俱全。北闰55(《敦煌劫余录》谓系《观佛三昧海经》之异译本,误)、S.2686,此两号前者首存尾残,后者尾存首残,两号相缀,恰成完璧。另有北日85,S.22,P.2130、2300、3593等。此经乃割裂*《佛说观佛三昧海经》中《观相品》及《本行品》中关于佛各种相好的文字拼缀而成,以供信徒持诵观佛三昧。经中谓:“如来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佛生人间,示同人事,因人相故,说三十二相。胜诸无故,说八十种好。为诸菩萨,说八万四千妙相好,诸实相好。”北闰55等于每一相好下均有“三念佛”字样,可知此经是供信徒念诵、修功德所用。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