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杂记

作者:厉鹗
东城杂记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俗的来历,偶亦涉及诗、文、题咏。杭州城东地曰东园,为宋故地,厉氏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于雍正六年(1728)撰成此书,约三万字。上卷记永寿寺、富景园、剑石铭,贯休十六罗汉始末等四十六条。下卷记云泉题咏序、回龙桥、莲居等四十九条。叙事略古详今。

猜你喜欢的书

瞿文懿公制科集

瞿文懿公制科集

皇帝制曰朕帷文武二道并用而不可缺与偏者也传曰张皇六师又曰其克诘尔戎兵此非好于用兵邪朕 皇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即位之始思欲偃武修文以德化天下至于 列圣相承懋修文德海宇乂安国家无事朕以支末上承 天命入缵 宝位兹越二旬载矣夫何连岁以来北虏寇疆入我中国若蹈无人之境残我天民前所未有本之以朕罔德基之立于中是以教化莫克行于外者也然朕又闻之曰帝王之政守在四夷今朕欲求长治久安之术无出于守之一端欲得其守之之道当何施用以尽其长且久焉尔多士抱经世之略亦有日矣宜各着于篇朕将采而行之毋忌毋隐臣对臣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大法有善治之大几文武者致治之大法也

左宗棠家训译注

左宗棠家训译注

本书以1920年左宗棠第四子左孝同编校整理的上海铅印版《左文襄公家书》为主要依据,参考《左宗棠全集》《左宗棠教子书》等著作,选编左宗棠写给儿子、夫人和侄儿的家书共计82则,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基本保持了家书原貌。少数篇目只选取精华部分,对无关主旨的部分做了删减。全书遵循丛书体例,在每段家训原文后,依次按照今译、简注、实践要点的结构,全面解读左宗棠修身、为学、齐家、处世的思想内涵和风格特点,重点揭示家训文本隐含的深层意蕴及其在当代语境下的实践价值。左宗棠一生尊奉程朱理学,试图将其贯穿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子孙后代。左宗棠在继承历代家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丰富经历和独特体会,在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左宗棠后人谨遵“读书不为科名”的训诫,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名医乃至院士,体现了其家训思想的恒久影响和积极作用。

本命延生心经

本命延生心经

全称《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老君述斗姆尊号及化生九皇神话,劝人大定存神、顶礼真形。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劝修练大丹者尊奉斗母元君。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青楼梦

青楼梦

又名《绮红小史》。章回小说。近代俞达著。六十四回。叙事以文人金挹香狎邪生活为中心,写他与吴中娼女三十六人朝夕往来,感情缠绵,受诸美爱重。后纳五妓,一妻四妾,共聚一堂,生三男一女。金挹香虽终日寻花问柳,然亦用功读书,中乡举,捐官余杭知县,为官清廉公正,升任杭州知府。后回吴再访诸美,众美人或嫁或逝,乃悟人生如梦,万事皆空。遂出家修行,悟道升飞。后又归家度其妻妾升天。而三十六美人皆仙女谪降,亦一一归班。小说从人物到结构都有意模仿《红楼梦》,惜多取皮毛,思想、艺术无甚可取。然着意表现旧时代封建士子理想的人生模式,即所谓“游花园,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报亲恩,全友谊,敦琴瑟,抚子女,睦亲邻,谢繁华,求慕道”,写出了旧时代封建士子的心态。有光绪四年(1878)申报馆初版活字本、光绪十四年文魁堂石印小本、光绪二十一年上海书局石印绘图本、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受古书店绘图石印本。近有199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排印本、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十大古典社会人情小说》本。

诗本义[四库本]

诗本义[四库本]

北宋欧阳修撰。全书十六卷,对《诗经》诸篇先以“论曰”为题,畅言前人之说,然后以“本义曰”表明作者对各诗主旨的看法。又以时世论、本末论以及豳、鲁、序三问阐述对个别诗篇及诗序的看法,书后并附《诗图总序》及《亡郑谱》以助对《诗经》的理解。伴随着北宋初期政治上的革新运动,表现在思想上即要求用新的义疏来阐释汉唐以来的诸经文本,《诗本义》即是第一部对《诗经》研究史上的《诗序》、《毛传》、《郑笺》进行大胆批评的著作。欧阳修自述“于《诗》常以《序》为证”,及“以其源流所自得圣人之旨多”之故,但并不全遵《诗序》,遇其“有小失”,便“随而正之”,并强调“惟《周南》、《召南》失者颇多”。对于毛、郑二家之说,既不妄加非议,又务求《诗经》本义,吸收其正确观点,纠正不足之处,并言“毛、郑之失患于自信其学而曲遂其说也”,对二家诗说进行了大胆指摘。 这种对《诗序》、《毛传》以及《郑笺》敢于非议、指出其缺点的做法,动摇了《诗经》学上的汉学地位,为进一步探求《诗经》诸篇的本义,起了开拓作用。

分别业报略经

分别业报略经

一卷,大勇菩萨撰,宋僧伽跋摩译。一经皆为偈颂,分别五趣之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