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杂记

作者:厉鹗
东城杂记

清厉鹗(1692—1752)撰。二卷。鹗有《樊榭山房集》已著录。作者居东园三十余年,喜搜旧闻遗事,多参古籍,常与宾朋闲谈,成是书。凡九十五条,四万七千字,约成书于嘉庆间。内容专记杭州东城历代名人轶事、名胜古迹、土物风俗的来历,偶亦涉及诗、文、题咏。杭州城东地曰东园,为宋故地,厉氏家于此。为考里中旧闻,于雍正六年(1728)撰成此书,约三万字。上卷记永寿寺、富景园、剑石铭,贯休十六罗汉始末等四十六条。下卷记云泉题咏序、回龙桥、莲居等四十九条。叙事略古详今。

猜你喜欢的书

林中路

林中路

《林中路》为20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视为现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经典作品,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必读之作。本书汇集了作者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几乎包含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以及海德格尔独特的“存在历史”观,也即对西方形而上学以及西方文明史的总体观点。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科幻小说,菲利普·迪克著,核战后,放射尘让地球上的动物濒临灭绝,地球已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为了鼓励残存的人口移民,政府承诺,只要移民到外星球,就可以为每个人自动配备一个仿生人帮助其生活。仿生人不满足于被人类奴役的现状,想方设法逃回地球。主人公里克·德卡德是一名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在一次追捕行动中,里克遭遇了新型仿生人前所未有的挑战。九死之后,能否一生?在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中,里克发现自己对仿生人的看法和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究竟是福还是祸?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法国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杜尔凯姆的学术论著之一。副题为“澳大利亚的图腾体系”。 1912年出版,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人类最初的理智生活形式,它是一种集体表象,构成了原始人的知识系统,是原始人的宇宙学、 自然科学、*伦理学和哲学,而且还包括了道德规范、法律条文、文物制度、理想的社会模式乃至日常生活的小常识和风俗习惯等。宗教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信仰和崇拜, 前者是一种*集体心理,后者是一种既定的行为方式。宗教的本质特征是把社会生活分解为神圣和世俗两部分,它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所谓神圣之物,赋予其某种超越个人力量之上的神圣含义,进而在神圣之物的名下将社会的道德权威、共同理想、集体情感等超越个人权能之上而为社会所必需的东西归纳在一起。因而,宗教反映的是理想化了的社会现实。社会将每个人置于宗教的理想和期待之中,只是要每个人都信仰并崇拜社会本身。所以,宗教中的神和天国,不过是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象征。此外,该书还涉及到巫术与宗教的关系。作者认为巫术缺乏对神圣的信仰和有着例行仪式的教会这种共同社会以及其中的信徒集合体,因而与宗教有别。

重阳教化集

重阳教化集

马丹阳门人朱抱一编。三卷。收录初化马丹阳时与马唱和之诗、词、曲二百余首,外《三洲五会化缘榜》一篇。前后有营丘府学正国师尹、宁海州学正范怿、宁海州学录赵抗、宁海州乡贡进士刘孝友、宁海州东牟乡贡进士刘愚之、登州黄山王滋序文六篇,皆撰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癸卯(1183年)。序谓王、马唱和诗词初由门人辑为 《下手迟集》、《分梨十化集》、《好离乡集》,三集共三百余篇,刊行于陕西。丹阳冠裳巨族,富甲宁海,重阳分梨十化并为诗歌以教之,丹阳遂因其教化而入道,故名。上集曰教化下手迟,次曰分梨十化;下集曰好离乡。此集专收劝世人入教之作,计百余首,约八千字。其中以收马钰入教诗作居多,颇具道教史料价值。

清风闸

清风闸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之妻先后被谋害,而清官包拯查明案情为其申冤的故事。孙大理之妻强氏借算卦先生说孙“当晚三更必死”的话,巧设机关,在家里人不知鬼不觉地害死亲夫的奇案,在冯氏《警世通言》中已经成型,该书对这一情节只是借用。但将一篇短篇小说改为长篇小说,该书除敷演添加了孙大理之女孝姑的丈夫皮奉山(皮五癞子)的故事、孙大理之弟的故事情节线外,主要是细节方面的丰富。所以该书已主要不是公案故事,而以反映清代中叶市井之民的生活面貌见长。尤其是关于皮五癞子的部分,从富家、穷户、衙门、酒楼、赌场、妓院等各个角度,陈列出封建社会末期城市中的众生百态。比较成功地刻画了凶狠歹毒的淫妇强氏、苦命女子孝姑等形象。尤其是市井无赖皮五的形象,写得既富于性格而又不失于简单化。语言则显示了说书艺人的口语特点。缺欠是结构松散,亦有封建迷信和道德说教。该书当时在书场讲说时极受欢迎,在民间流传颇广,在文学史上则很少被提及。有清嘉庆己卯(1819)奉孝轩刊巾箱本。同治甲戌(1874)重刊本。另有石印本。

无量寿经起信论

无量寿经起信论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清彭际清述,罗有高序,吴汪缙后序,净土三经论第一。出彭居士法集,见新编续藏。 佛典注疏。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际清撰。是康僧铠译《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作者自序称,《无量寿经》诸译惟“康本”较佳,故明代袾宏独将“康本”刊行,“今略仍旧第,有当合者合之,经中义句,间有繁复,谨参他本重加审定。……其四十八愿先后数目,依云栖(指袾宏)本增入”。注释旁引契经,略举纲宗,破空有之执,明圆顿之宗。全书分五章:明教体、明教相、明归趣、别释经文、回向极乐。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