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茶酒论
唐宋之际茶书,王敷撰,1卷,今存。此为敦煌石室中发现的通俗文学作品,全用拟人化代言体对话形式写成。作者王敷,唐代王敷是一名乡贡进士,他的 《茶酒论》久已不传,自敦煌变文及其 他唐人手写古籍被发现后,才得以重 新为人们所认识。《茶酒论》以对话的 方式、拟人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 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己长,攻击彼短, 意在承功,压倒对方。最后,《茶酒论》 是这样结尾的:“两个政夺人我,不知 水在旁边。”于是由水出面劝解,结束 了茶与酒双方互不相让,一争高下的 争斗,指出“茶不得水,作何相貌? 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 人肠胃;茶片干吃,只粝破喉咙。”只 有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才能“酒店 发富,茶坊不穷”,更好地发挥效果。 《茶酒论》辩诘十分生动,且幽默有 趣。茶与酒的争论针锋相对,难分胜 负,描述生动有趣,使读者清楚了两 者的长与短: 茶与酒相比,茶更显出 宁静、淡泊、隐幽,酒更显得热烈、豪 放、辛辣,二者体现着人不同的品格 性情,体现着人不同的价值追求。今存《敦煌宝藏》伯2718卷等6种写本,王重民先生《敦煌变文集》卷三收录时进行了校订,又可据《敦煌变文集·校订》进行参校,合此二本可为善本。遗憾的是《全宋文》编入卷四七时没有充分利用上述二书的校订成果。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敦煌本)
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南北朝或隋唐。原书卷品数目不详。《正统道藏》未收。现有敦煌抄本一件(P2818),首尾完好,存经文138行。题曰「老子说罪福大报应经第七」。经文乃老君对惠通真人讲述罪福报应。宣称行十种不善罪行者,受十条恶报,行十种善行者,可得十条福报。主旨为劝善诫恶。
莲洋诗钞
十卷。清吴雯(1644—1704)撰。吴雯,字天章,号莲洋。薄州(今山西永济)人,原籍辽宁辽阳。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不中举。游食四方,足迹遍及南北。吴雯少敏慧,博览群籍,淹通经史。后因母亲去世哀痛过度而死。著有《谈龙录》、《莲洋集》等。是集,乾隆十六年(1751),汾阳刘组曾裒其全稿刻之。又以王士祯所评者别刊一小册并行。是书凡得古诗二卷,近体五卷,补遗一卷、诗余一卷、文一卷,共十卷。其诗笔触妍秀,风致俊逸,韵味悠远。在诗中,他融入了自己的情思,创造出一种清微婉妙的意境。如《遥题王咸中石坞山房》等都写出了景物特点。擅长抓住典型物象来勾画景色。精于锤炼诗句,如“白云逗残雪,忽见前峰暝。”“河流周郡白,山势入关青。”等都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吴雯诗歌的缺点:取材比较狭窄,大体不出咏怀、写景、题赠的范围,很少反映社会现实; 气势比较薄弱。是书有 《四库全书》本。
散花庵词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 (昇)作昃,以叔旸 (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前有黄升序,世所传旧刻宋本,有如钩摹当日手书,亦作黄升;毛晋未考六书,妄改为昃,殊为舛谬。至于“叔阳”,本是《哄堂词》作者卢炳的字,毛晋移而为黄升字,属张冠李戴之误。黄升所选《绝妙词》,卷末附己作词四十首,系沿用王逸编《楚词》、徐陵编《玉台新咏》、芮挺章编《国秀集》之例;此本全录之,又旁摭他书,增入三首。黄升早弃科举,雅意歌咏。据胡德方所作《诗选》序称,黄升曾以诗受知游九功。其词亦上逼秦少游,近摹姜白石。据胡德方序及《梅磵诗话》中魏庆之过玉林绝句考,黄升为魏庆之同里,系福建人。朱彝尊《词综》和厉鹗《宋诗纪事》均未详黄升里籍。是书有 《四库全书》本,《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宋六十名家词》本等。
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
本书不分卷,吴赞诚撰。赞诚字存甫,安徽庐江人。清咸丰元年,由拔贡朝考知县。光绪二年,以三品京堂继丁日昌督办福建船政。四年四月,兼署福建巡抚;十月,转光禄寺卿,仍留署任。旋辞署抚篆,留办船政。在使闽期间,尝两渡台湾办理「开山抚番」事宜。殁后遗有「吴光禄使闽奏稿汇存」三卷,各卷分别题曰「船政奏事各折」、「台湾奏事各折」及「陈病状辞任各折」。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选录」影摄其中卷二、卷三部分,整理排印。「台湾奏事各折」有折片十三篇,起自光绪三年四月,迄于四年十一月;「陈病状辞任各折」有折八篇,起于光绪四年五月、迄于五年八月,亦多涉在台情形。此外,书后另刊有「卞制军奏议选录」十三折片,作为「附录」。按仪征卞宝第(字颂臣,号娱园)先于同治七年廷福建巡抚,旋奉母终养。至光绪七年,复拜湘抚之命;十二年三月,擢升闽浙总督。所录十三折片中,一篇系在闽怃时奏给同治六年分台、澎各营俸饷事宜,一篇系在湘抚后期奏覆查抄台湾道刘璈财产之折;余均为在闽浙总督任内奏报台湾核销及人事有关等折片。卞氏另撰有「闽峤輶轩录」,其中涉及台湾府部分,已摘刊于第二一六种「台湾与地汇钞」;
鹦鹉经
全一卷。又称佛说鹦鹉经。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昔印度舍卫城有人名鹦鹉摩牢兜罗子,佛尝乞食其家,为说此经。内容述说人身有高下、好恶、清浊、健疾、美丑、贵贱、能无能、贫富、智愚等因果本末。本经之汉译本另有:(一)中阿含卷四十四鹦鹉经。(二)分别善恶报应经,天息灾译。 (三)兜调经,译者佚名。(四)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法智译。(五)净意优婆塞所问经,施护译。[历代三宝纪卷十、大唐内典录卷四、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开元释教录卷五、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