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广注

作者:吴任臣
山海经广注

地理文献考证。清吴任臣撰。十八卷。图五卷。任臣名志伊,号讬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诸生。康熙中举博学鸿辞,授检讨。著有《周礼大义》、 《十国春秋》等。是书因郭璞《山海经注》而补之,故曰“广注”。康熙六年(1667)成书。约十八万字。 卷首有柴绍炳序及任臣自序、杂述,文以山、海、大荒三经列三大门。图分灵祗,异域、兽族、羽禽、鳞介五类一百四十六幅。收入《四库全书》时将图五卷删去。杂述采摭颇宏富,并足资考证,所涉逸文三十四条。正文为《山海经》本文断句,句间有郭璞及任臣注。两注均标明,是非明判。于明物训诂,山川道理皆有所订正,引用书目五百三十余种。是书不失为我国现存《山海经》注本中的佳本。有康熙六年刻本。

吴任臣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古今通韵

音韵学书。清毛奇龄撰。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共12卷,卷首另有疏、表、序首、序、缘起、论例、韵表、图、韵目、古韵目合一卷。此书考证律韵(指唐宋官韵)和平水韵的源流,并讨论古韵的分部和通转。毛氏以为平水韵应为108韵,在通行的诗韵106韵外,另增上声拯韵、去声证韵。全书按108韵列字。有关韵目下注明礼部韵独用、通用之例,以恢复律韵206韵的面貌。每韵收字、反切、释义在诗韵基础上有所增删修改。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是: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侵覃盐咸为一部。三声指平上去三声相通,而不与入通;与入相通者谓之叶。两界指有入声的东冬江阳庚青蒸真文元寒刪先侵覃盐咸十七韵为一部,无入声的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萧肴豪尤十三韵为一部,谓两部互不相通;

道德经异同字

道经异同字。唐无名氏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花草蒙拾

清代词话著作。1卷。王士禛撰。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诗余》两部词集所收录的作品。王士禛论诗提倡“神韵”,论词也持同样的主张,认为《花间集》与《草堂诗余》的妙处在于蹙金结绣而无痕迹。词须雕组而不失天然,要能够“写照象外”,极妍尽态,以此达到追魂摄魄的目的。本此出发,他高度评价李煜、苏轼、李清照的作品,说李煜入汴以后诸词,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同是千古情种”。对鲖阳居士屈解苏轼〔卜算子〕咏鸿词的行径深为不满,斥为“村夫子强作解事”。称苏词“直是轶伦绝群”,其“枝上柳绵”一首,恐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又引苏轼与黄庭坚的话概括苏词的特点,如醉后作草书,酒气拂拂,从十指间流出,又如其书挟海上风涛之气。凡此评论,都十分中肯。谈及诗、词、曲的分界,他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话虽然简略,但可令后人解悟三体的不同的抒情风格。本书有《昭代丛书》本,唐圭璋据以编入《词话丛编》。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

康熙中襄平蒋国祥、蒋国祚与袁宏《后汉纪》合刻,后附《两汉纪字句异同考》一卷。今用以参校,较旧本稍完善焉。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

因明入正理论集解,一卷,明王肯堂集解并序。

苦阴经

佛说苦阴经,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经中苦阴经上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