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节孝册
作者:吴德功猜你喜欢的书
玉芝堂谈荟
别题《谈荟》。笔记。明徐应秋编著。三十六卷。作者小序自云是书“未及典谟垂世之经奇,止辑史传解颐之隽永”。计八百余条,内容广博,涉及政事、史地、天文、历算、工艺、风俗、饮馔、佛道等。但以搜奇记逸为主,如卷二“一门执象笏者百人”、“父子兄弟状元”之类。《四库全书总目》以为是书与《太平广记》、《说郛》相类,虽“体例与二书小别,而大端相近”。“其例立一标题为纲,而备引诸书以证之”,因而具有类书的性质,惟采自笔记杂著、小说家言为多。与文学掌故有关者,如卷六有“御沟题叶”条,举各书所见凡六。“梦笔生花”,举凡八见,云:“今人但知江淹梦笔耳。”又“倩女离魂”条,记离魂故事四件。可备典故查检之用。此外尚有“郑虔三绝”、“落花诗”、“芦花被诗”、“长卿作赋”等有关文学的条目。记志怪传奇类事亦甚多,为小说家所采摭。如卷一○“女子男饰”条,即《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所本。“取材宏富,足资采择”,其中多有不经见的引书。也有一些工艺和科技方面的条目,如卷二七“鸡鸣枕”,记西洋自鸣钟的传入。卷二○“日中黑斗”,记万历四十六年(1618)某次日观异象。此书间附考证,订正名物。今有《四库全书》本、《笔记小说大观》本等。
海琼问道集
海琼问道集,南宋白玉蟾撰,弟子留元长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是白玉蟾于嘉定十年(1217)传授留元长。全书收录白氏散文和诗赋八篇。其中《龙虎赋》、《乌兔经》、《玄关显秘论》、《金液大还丹赋》、《金液大还丹诗》、《道阃元枢歌》等篇,分别阐述修炼内丹之理论和功法要诀。《海琼君隐山文》、《常寂光国记》二篇。前者阐述隐居山林逸趣,后者记述游历「大慧明天常寂光国」之经历与见闻感受。常寂光国是作者虚构之理想国境。
在潮神庙
现代短篇小说。彭家煌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10月初版。列入“一角丛书”。小说描绘沿海小镇底层社会惊人的黑暗与污浊。贫病交迫的朋加,为了摆脱彻夜失眠的折磨,离家来到钱塘江畔的朋友处休养。朋加的友人在一所由破败的潮神庙改建的小学里当校长,由于工资菲薄,过着举债度日的生活。在这个肮脏贫穷的小镇上,朋加每天见到的是男子吸毒、姑娘卖身、夫妻殴斗,甚至连和尚也热衷于赌博和宿娼。这些丑恶的现象,在他忧郁的心灵上更增添了许多烦恼,使他感到“宇宙是愁惨的”,失眠症越发严重,终于逃离了潮神庙。作品以深沉的笔触,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忧患和愤懑,在平淡素朴的描述中流露出“比同情心更为伟大的一种意识”(茅盾:《彭家煌的〈喜讯〉》)。
庚辰集
《庚辰集》是纪晓岚所编纂的一部清代诗歌集,此书编纂缘起在纪晓岚撰写的序文里有说明:“余于庚辰七月闭户养疴,惟以读书课儿辈……日取数首讲授之,阅半岁,又得诗二、三百首,儿辈以作者登科先后排纂成书,适起康熙庚辰,至乾隆庚辰止,因名之曰庚辰集……其初,但有评点,既而,儿辈考询字义,呶呶然不胜其烦,因于及门李子文藻、吴子钟侨、张子天植、孟子生蕙等检阅诸书,为之注……辛已十月十日,河间纪昀书。”可见此书乃纪晓岚赋闲在家养病之时,“为课儿辈”而主持编纂的。《庚辰集》全书共5卷,收录185名作者的诗作251首。卷一至四收录馆阁诗,卷五收录应试之诗。所谓“馆阁”,乃北宋时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昭文馆、龙文阁等机构。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馆阁中人常须应制作文章,其文体、书体皆力求典重式致,世称“馆阁体”,馆阁诗亦由此而来。
赐姓始末
历史著作。作者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曾招募义兵组织抗清。明亡后隐居著述,有多种著作行世。该书记述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经营、收复台湾等事, 以叙述郑芝龙发迹及郑成功南京抗清之役较详。“赐姓”, 即指郑成功因南明唐王隆武帝曾赐姓朱,故后人称其为“国姓爷”。该书有明季稗史本、行朝录本、梨洲遗著汇刊等文本行世。1958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据薛凤昌编辑《梨洲遗著汇刊》所收文本编辑出版,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25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还源述
简称《心经还源述》。佛典注疏。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论释。本疏残存部分自《心经》之“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疏释至经末,释文较为详尽。卷末有题记谓:“此经元(原)于《大般若》中疏(流)出,如《法华经·普门品》别行之类是也。三藏法师玄奘每受持而有灵验,是故别译以流通。若有人清心澡浴,着鲜洁衣,端身正坐,一诵五百遍者,除九十五种邪道,善愿从心,度一切苦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此经之重视。本书历代经录均未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