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与鸡笼山
作者:佚名
不分卷,係集刊各种载籍中有关流求(又琉求、瑠球、琉球)与鸡笼山之纪载。按明代以前各种载籍所称流求、琉求、瑠求以及琉球等,是否係指今日之台湾,抑指今日之琉球?近数十年来争论未已。自明代以降,琉球之称已专属今日之琉球,而台湾亦渐以鸡笼山、北港、东番至台湾而定名焉。集刊有关各篇,係备供有意研究前一晤题者之参考。所集各篇;关于流求者,有唐魏徵等“隋书“流求国”(附陈稜传)、李延寿“北史”“流求国”、杜佑“通典”“琉球”、宋郑樵“通志”“流求”、乐史“太平寰宇记”“流求国”、李昉等“太平御览”“流求”、赵汝适“诸蕃志”“流求国”(附毗舍耶、三屿)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琉球”(毗舍耶附见)、托克托等“宋史”“流求国”(毗舍耶附见)、汪大渊“岛夷志略”“琉球”(附毗舍耶、三岛、明宋濂等“元史”“瑠求”(附三屿)、近人柯劭忞“新元史”“琉求”(附澎湖、三屿等岛、明费信“星槎胜览”“琉球国”(附三岛)、李贤等“大明一统志”、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琉球国”、茅元仪“武备志”“琉球”、陈仁锡“潜确居类书“琉球”、清王鸿绪“明史稿”“琉球”、张廷玉等“明史”“琉球”、清乾隆十二年敕撰“续文献通考“琉球”(附三屿、三十二年敕撰“续通志“流求国”(毗舍耶附见及“续
章节列表
升序↑- ●「隋书」「东夷列传」
- ●「北史」「僭伪附庸列传」
- ●「通典」「边防」
- ●「通志」「四夷传」「东夷」
- ●「太平寰宇记」「四夷」「东夷」
- ●「太平御览」「四夷部」「东夷」
- ●「诸藩志」「志国」
- ●「文献通考」「四裔考」
- ●「宋史」「外国列传」
- ●「岛夷志略」
- ●「元史」「外国列传」
- ●「新元史」「外国传」
- ●「星槎胜览」
- ●「大明一统志」「外夷」
- ●「西洋朝贡典录」
- ●「武备志」「占度载」
- ●「潜确居类书」「区宇部」「四夷」「东南夷」
- ●「明史稿」「外国列传」
- ●「明史」「外国列传」
- ●续文献通考」「四裔考」「东南夷」
- ●「续通志」「四夷传」
- ●「续通典」「边防」
- ●「东西洋考」「东洋列国考」(「东番考」附)
- ●「明史稿」「外国列传」
- ●「明史」「外国列传」
- ●「续文献通考」「四裔考」「东夷」
- ●「续通典」「边防」
- 附录
猜你喜欢的书
韩集点勘
四卷。清陈景云(1670—1747)撰。陈景云字少章,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散文作家、学者。少时苦读苦学,以博闻强记著称。十九岁就读于何焯门下,后来成为何氏的高足。曾应京兆试,落选后留寓藩邸,设馆教书,历时三年。后以母老辞归,居家著述,以著终生。卒后门人私谥文道先生。他以善长于史学、校勘学而有名于时,是继何焯之后吴中著名的学者。著有 《三国志辨误》、《纪元要略》、《纲目订误》、《通鉴胡注举正》、《文道十书》、《韩集点勘》、《柳集点勘》、《文选举正》等,对《文选》、韩、柳文集的文字多所考订,对前人之说有所辨正。他亦善写作散文,其文简严有法。《韩集点勘》四卷,此书取廖莹中世彩堂所注 《韩集》,纠正其错误,汇编成集。卷首注曰校《东雅堂本》,以廖注为徐时泰东雅堂所翻雕。末有陈景云自跋,称莹中粗涉文义,全无学识。其博采诸条,在选择上不够谨慎,即文义亦多疏舛。但其所校,考据史传,订正训诂,删繁补缺,较原本实为精确。有《四库全书》本。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散文总集。共一百六十四卷。明代茅坤编。坤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嘉靖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后落职归隐至终。本书辑唐代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宋代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八家文章编成,共计一千四百余篇。初刻于杭州。万历中其孙茅著订正重刻,最为通行。本书系有感于八家全集浩繁而编,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古文选本。前有总序,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弘扬唐宋古文,认为其所选八人文章得“六经”之精髓,并提出“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的见解,对后世文论很有影响。在编排上,此书首列原序,次列论例,分述八家文体风格,各家文选前亦各有序,述其特色,所评精当,要言不烦,后列作者《本传》,选文题目下均有圈点批评,指示文章的要旨与特色。全书所选虽非精审,但篇幅繁简适中,既便于作文、论文家参考,又利于初学,因此,后世流传较广,“唐宋八大家”之称即由此而起。清桐城派选编《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皆以八大家古文为主,清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八卷亦由本书而成。有清代坊刻本,《四库全书》本。
庄子集解
清王先谦撰。清人注解《庄子》者,有的博采众说以详解,有的不尽依旧注而附己见。集众者难免繁冗,附己意者有违原旨。王先谦作《庄子集解》,熟悉旧注,参合诸说,互推短长,择其善解而录,取文从简,避免繁杂冗长。上自司马彪注,下至俞樾、郭庆藩之言,都予以斟酌采择。对于陆德明音义,列句读异文录入较多。书中训诂义理并用,随文所适而标注。后世学者对此书较为推重,认为此书既收前人研究成果,又有各家考证之文,使后世学者研究《庄子》,读一书而知众家言。虽然他以一人之见而定取舍,未免有不当之处,但对于一般学者来说,可有启蒙作用。所以此书与郭庆藩《庄子集释》并行于世,是目前流行较广、内容较好的注本。现存湖南思贤书局本、民国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国学基本丛书》本,还有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本。
续红楼梦未竟稿
《续红楼梦》二十回,系未完稿本,原本系周绍良先生珍藏,海内未见第二本,周先生《红楼梦书录》中此书提要云:张曜孙撰。二十回。稿本,共九册,第一册末题:“徐韵廷抄”。书前有签云:“此书系张仲远观察所撰,惜未卒业,止此九册,外间无有流传。阅后即送还,勿借他人,致散失为要。阅后即送北直街信诚当铺隔壁余宅,交赵姑奶奶(即万保夫人)。”正文每面八行,行二十五字。张曜孙,字仲远,号升甫,晚号复生,武进人,张惠言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书接第一百二十回。无回日,未完。第、回记丙辰秋至丁巳冬事。第二回有眉批:“口声不是黛玉,何妨另做一部书。”
花月痕
曾以《花月姻缘》之名刊行。狭邪小说,五十二回。作者魏秀仁,字子安,一字子敦,福建侯官人,生于1819年,卒于1874年。从原序可知作品成于咸丰戊午(1858)年。原刊为光绪戊子(1888)年双笏庐刊本,后有光绪间著易堂排印本。首题“眠鹤主人编次,栖霞居士详阅,清光绪戊子夏月开雕,王松辰署柃”,前有咸丰戊午眠鹤主人“前序、后序”,贵筑栖霞居士“题词”,又有同治五年弱水渔郎“题词”,另附《栖梧花史小传》。写才子韦痴珠、韩荷生游幕并州,都爱狎妓,各与秋痕、采秋相好。韦怀才不遇,终至困顿而死,秋痕为之殉情;韩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最后立功封侯,采秋做了一品夫人。韦的形象寓有作者穷困潦倒时的影子,韩则是他设想自己飞黄腾达时的形象,作品通过两人截然不同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悲凉哀怨的没落情绪和对功名富贵的向往。
宗鉴法林
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下三十七世、嗣法未详之尊宿等。因康熙五十一年(1712)春,于塞北之法林寺会集编书,至五十三年夏,镌版完工于京师柏林院之宗鉴堂,故题名宗鉴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