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宿县分防柯坪乡土志

作者:潘宗岳
温宿县分防柯坪乡土志

方志书。 潘宗岳修。 柯坪,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2)设分县,隶温宿县。民国时建县。是 志系奉饬编辑之小学教材,成书于光绪末年。不分卷,列 14目,概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等。内 容简略,仅3000余字。惟所载民族、户口、山川、物产等, 对于研究该地经济史、民族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 十四年(1908)抄本、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辑《新疆乡土志 稿二十九种》打印本、1976年新疆图书馆重印本、1986年日 本《新疆省乡土志三十种》本。

潘宗岳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定“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做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个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做出的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深层的原理。

梅花道人遗墨

梅花道人遗墨

元代诗文别集。2卷。吴镇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吴镇无专集行于世,今传《梅花道人遗墨》2卷,是吴镇乡人钱棻捃拾题画之作,荟粹成编。卷首有钱棻序,序中自称仰承先志,“褒采遗文”,仅得数十纸。卷首别收有1篇《梅花道人本传》。卷上所收的都是诗,按五七言、古近体类编、卷下为词、题画诗数首、题跋若干则。本集所收入的吴镇诗篇,主要是借题画表达了林泉之趣、隐逸之情,《四库全书总目》评述说:“(吴)镇以画传,初不以文章见重。而抗怀孤往,穷饿不移,胸次既高,吐属自能拔俗。”但《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本集的编辑尚有不够慎重之处,比如曾误收入了鲜于枢的诗;对于疑为伪作的画幅上的题画诗,也往往未加甄别。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长篇小说,阿垅著。《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是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纪实作品。由于种种原因,该作品直到1987年12月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该书是一部为南京之战雪耻的奇书。作者以自己的参战经历写下了这部长篇纪实小说,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这部充溢着血与火、悲愤与抗争的作品依然深深震撼着所有热爱和平的人民。《南京血祭》从全民抗战角度,正面描写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是当时的填补空白之作,也是对当时效力军国主义、美化侵略罪行、杀人不见血的日本“笔部队”的愤懑反击之作。作者是以带血的写作向世界宣告:“我不相信,‘伟大的作品’不产生于中国,而出现于日本;不产生于抗战,而出现于侵略!”

庚辰集

庚辰集

《庚辰集》是纪晓岚所编纂的一部清代诗歌集,此书编纂缘起在纪晓岚撰写的序文里有说明:“余于庚辰七月闭户养疴,惟以读书课儿辈……日取数首讲授之,阅半岁,又得诗二、三百首,儿辈以作者登科先后排纂成书,适起康熙庚辰,至乾隆庚辰止,因名之曰庚辰集……其初,但有评点,既而,儿辈考询字义,呶呶然不胜其烦,因于及门李子文藻、吴子钟侨、张子天植、孟子生蕙等检阅诸书,为之注……辛已十月十日,河间纪昀书。”可见此书乃纪晓岚赋闲在家养病之时,“为课儿辈”而主持编纂的。《庚辰集》全书共5卷,收录185名作者的诗作251首。卷一至四收录馆阁诗,卷五收录应试之诗。所谓“馆阁”,乃北宋时掌管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的昭文馆、龙文阁等机构。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清代沿之,馆阁中人常须应制作文章,其文体、书体皆力求典重式致,世称“馆阁体”,馆阁诗亦由此而来。

九华诗集

九华诗集

宋诗别集。1卷。陈岩著。本书为专门题咏安徽省九华山的名胜和物产的专集。原作甚多,已有散佚,此本为元至大年间方时发收集遗留作品210篇重刊的。《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皆七言绝句,凡咏名胜者二百另七首,咏物产者三首。九华山自唐以李白得名,诗家多有题咏,而取泉石洞壑之胜,遍加品目,实莫备于是编”。如《甘露泉》:“山接灵河两派长,松间石上泻天浆。几思吸取清泠味,洗我一生烟火肠。”《云外峰》:“耸入云端一壁青,地高转步即天京。有人著履冲云去,但见云从脚下生。”诗风清新秀逸,有潇洒出尘之意。卷末附释希坦同类诗11首,是后人从《池州府志》中收录的,可与本诗集互为印证。

别本尚书大传

别本尚书大传

三卷。《补遗》一卷。清孙之騄编。其生卒年不详。之騄字子骏,号晴川,又号南漳子。仁和(今浙江省余杭县)人。清代着名学者。贡生,雍正间官庆元县教谕。性耿介,博学好古,尤专经学。着述颇丰,除编有《别本尚书大传》外,尚着有《松源经说》、《考正竹书》、《二申野录》、《南漳子》、《晴川蟹录》(又《后录》)、《枝语》、《樊绍述集注》、《玉川子诗集注》、《松源集》、《夏小正集解》等,并传于世。之騄以伏生《尚书大传》久无刻本,外间传写残帙,讹缺颠倒,殊失本真,遂编辑《别本尚书大传》及《补遗》。该书由之騄从群书中搜采补缀而成,仍按其原数勒为三卷。其不注出典者,皆为残缺之原文;其注某书引者,乃为之騄所增入。故《尚书大传》之残章断句,颇赖此书而存,为大传辑刊最早之本。有《晴川八识》(又名《孙晴川八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