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川通志
作者:黄廷桂
四十七卷首一卷,清黄廷桂纂修。黄廷桂(1691-1759),汉军镶红旗人,字丹崖。康熙末以世荫起家,历任宣化总兵,四川提督,甘肃巡抚,两江、四川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乾隆二十年(1755)任陕甘总督,时值清军入新疆平阿睦尔撤纳及大小和卓之乱,廷桂常先期筹画军需,马驼、粮饷、驿递诸事均合高宗旨意,屡受奖励,封三等忠勤伯。二十四年病死于凉州。《四川通志》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此志条理清晰,体例严谨。其于旧志之阙者补之,略者增之,较旧志为详备。其田赋、边防、土司、兵制诸目记载尤为翔实,可谓信今传后之作。然其仍有因沿旧志之错而错误之处。如唐韦昭度征陈敬暄无功而还,宋岳云为忠州防御使乃遥授之官,俱不应入名宦。卢允文为四川宣抚,乃统制全蜀,应入总部,而不应仅入保宁府。唐之鲜于仲通依附杨国忠丧师南昭,新旧《唐书》均有明确记载,而此志反以其忤国忠而被贬,载入人物,实为荒谬。该志尚有乾隆元年(1736)补版增刻本及乾隆间《四库全书》本。
章节列表
升序↑- 目录
- 凡例
- 修志姓氏
- 卷首
- 卷一
- 卷二
- 卷三上
- 卷三下
- 卷四上
- 卷四下
- 卷五上
- 卷五中
- 卷五下
- 卷六
- 卷七上
- 卷七下
- 卷八
- 卷九上
- 卷九下
- 卷十上
- 卷十下
- 卷十一上
- 卷十一中
- 卷十一下
- 卷十二
- 卷十三上
- 卷十三下
- 卷十四
- 卷十五上
- 卷十五下
- 卷十六上
- 卷十六下
- 卷十七
- 卷十八上
- 卷十八下
- 卷十九
- 卷二十
- 卷二十一
- 卷二十二上
- 卷二十二中
- 卷二十二下
- 卷二十三
- 卷二十四
- 卷二十五
- 卷二十六
- 卷二十七
- 卷二十八上
- 卷二十八中
- 卷二十八下
- 卷二十九上
- 卷二十九中
- 卷二十九下
- 卷三十
- 卷三十一
- 卷三十二
- 卷三十三
- 卷三十四
- 卷三十五
- 卷三十六
- 卷三十七上
- 卷三十七下
- 卷三十八之一
- 卷三十八之二
- 卷三十八之三
- 卷三十八之四
- 卷三十八之五
- 卷三十八之六
- 卷三十九
- 卷四十
- 卷四十一
- 卷四十二
- 卷四十三
- 卷四十四
- 卷四十五
- 卷四十六
- 卷四十七
黄廷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三国志文类
编辑人姓名不详, 60卷, 今流传有宋刊本(《四库全书》)。《柳河东集》卷21《柳宗直西汉文类序》一文说到《两汉文类》的编例。《三国文类》就是沿其例,采《三国志》之文上涉东汉末,下至西晋初,分类排比而成。全书分为23门:论书、赦令、表奏、书疏、谏诤、戒责、荐称、劝说、对问、议、论、 书、笺、评、檄、盟、序、祝文、祭文、诔、诗赋、杂文、传。
顺治封丘县志
顺治封丘县志九卷清顺治十九年刊本由清余缙修,李嵩阳纂。按封丘三面濒黄河,土疏易溃,顺治七年九年溃决相继,顺治封丘县志记河患甚详。按顺治封丘县志系增续万历乙亥知县胡以祚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体例悉本《胡志》,分封域、建置、民土、学校、职官、选举、人物、艺文八门。《胡志》与嘉靖辛丑朱缙修县志,顺治封丘县志凡例称其书:“文词典赡,体裁峻整,未易增损一字。”故顺治封丘县志俱录旧志原文,凡增续者加一“按”字,以晰分新旧界限。顺治封丘县志书后,又附康熙三十六年知县耿宏祚修《续志》五卷,续顺治十六年后之事。
文房四说
宋文学家蔡襄撰。笔、墨、纸、砚杂评。
劝世修理坟墓文
我曾经这样想,屋子房舍为世间人的住所,而坟墓则是已死去人的家园,如果瓦破损而屋顶漏雨,或者墙体坍毁,致使风雨飘洒进房子里,在世间生活着的人就没办法安心居住,那么墓穴土地塌陷,棺椁开裂,蚊子和虫子纷纷钻入,死者又怎么能得到安息呢?
般若经讲记
作者是释印顺 。本书分两部份,一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讲记”,一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这两部经在中国佛教里,流传很广,读诵的人也很多。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闻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心经则是大般若经的心要,是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小部经典。本书包含的就是这两部重要佛经的讲记。
摩诃阿弥陀经衷论
摩诃阿弥陀经衷论,一卷,清魏源会译,王耕心衷论并序。佛教著述。清光绪三十年(1904)王耕心撰。是对《佛说摩诃阿弥陀经》的论释。作者自序云:“《摩诃阿弥陀经》一卷,邵阳魏居士(指魏源)会译,先世父梅叔公所校订也。今耕心复述衷论六篇,提要钩玄,以补本经所未及。”本经在清同治十二年(1873)又经净宗弟子王荫福“再事校雠,俾归严整,且定全经为二十四章。……间有校语,皆随文附见”。本书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