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县采访册
作者:卢德嘉
一名《凤山采访册》。地理杂志。清卢德嘉纂辑。十部,首一卷。为纂修《台湾通志》,于光绪二十年(1394)成是编,约三十三万字。卷首有案由、旧志原委,详叙此册纂辑过程。正文分地舆、 规制、职官、科目、列传、列女、艺文七门,按干支排列十部,含沿革、疆域、路程、诸山、诸溪、港澳、水窟、鱼堰,街市、番社、书院、碑碣、兵事等六十七目。其中“案由”一节实为台湾地方志发展简史,颇为珍贵。疆域包括各里、庄社、田园、户口,数据精详。诸山目分左、中、右三大支脉记载二百余条大小山脉(原题一百五十九座);诸溪目载溪、沟、港,澳;水利目载陂泽、潭、池塘、水库、鱼堰。所载火山、温泉、森林、岩石、动物、植物,多具自然景观资料。城市、街道、港口、集镇、村社、学宫、书院、名胜、古迹和语言、风俗等文化景观资料也十分丰富。收载人物传记、简历册、人名录数以千计,以清代人物为主。碑碣目共录木石碑铭五十余通,广涉该地法制、工农业生产、学校教育等内容。兵事以乾隆朝至咸丰朝为主。多系原始资料,为一般史志所不及。有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分复印原书和校点铅印两部份,附有索引。
卢德嘉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心理学与灵魂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兰克将目光转向人类历史上最难探讨的主题之一:灵魂。《心理学与灵魂》这本经典之作即是对这一概念之起源、演化与本质的探索。 与20世纪的其他知识分子不同,兰克为灵魂保留了一个位置,而不是将它当成一种幻想而摒弃。在这本书中,兰克将灵魂视作人类个体和社会一种普遍和必要的信仰,认为它在功能上一直没变,虽然在形式上历经千年演变。兰克认为灵魂是在不可抗拒的心灵力量与不可改变的生物事实的碰撞中产生的,这一碰撞在我们的个人和社会意识中产生火花,并在历史的传承下转化为我们的精神源泉。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意识形态都反映了这种现象,并修正其表达以适应时代。而心理学及其对意识、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复杂分析,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兰克在书中还试图表明,群体信仰的表达,使得灵魂的观念获得了最为强大的力量。
梓人遗制
《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木质机械设计专著。薛景石著。书虽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定稿,但始终未能正式刊印,仅以稿本或个别传抄本面世,流传不广。及至明代,知者愈少,只剩一本入藏于明之内府,后被收录在 《永乐大典》卷18245 “匠”字部 (新印本第172册) 内。《梓人遗制》 前为段成己序。原书正文所记机具110种,现仅存其中 “车制”和“织具”两部分内容中的14种,约占原书的百分之十三,其余的俱己亡佚。“车制”部分现存约三千字,主要讲五明坐车子制造法,另绘有 “图辇”、“靠背辇”、“屏风辇”和 “亭子车”图谱。“织具”部分现存约五千多字,主要讲 “华机子”(提花机)、“立机子”(竖立式织机)、“罗机子”(专门织造罗类织物的木机)、“小布卧机子”(用手织造丝麻织物的木机)以及 “籰子”和 “泛床子”(用于穿综修纬一类机具)等机具的制造方法,及各机具的用法,绘有上述机具及一些零部件图谱。
家诫要言
一卷。明吴麟征(生卒年不详)撰。海盐 (今属浙江)人。天启二年 (1622)中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明亡殉难。此编皆为吴麟征居官时,寄训子弟之书。由其子吴蕃昌摘录其语,辑为一帙,故名 《要语》。吴蕃昌字仲木,儒学家刘宗周的门人。
太上救苦护身妙经
元始天尊向太上老君述太一救苦天尊化身之妙,劝众生念诵圣号。
渔樵问对
理学著作。北宋邵雍著。1卷。其书设为问答,以发明义理。所言虽大抵习见之谈,然亦不乏精彩之处。朱熹认为:“其间尽有好处,非康节不能著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对天地构架成因有独到见解,非止于阴阳消长的推论。明杨慎《铅丹总录》尝摘驳其中几条,恐未必尽是。
律杂抄
律杂抄,一卷,首缺,编号二七九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