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天长县志

作者:佚名
康熙天长县志

四卷。清江映鲲修,张振先等纂。江映鲲,字南溟,四川阆中人,举人,康熙元年 (1662)来知天长县事。张振先,邑人,贡生。天长县志,一修于明嘉靖二十九(1550)县令邵时敏,再修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县令田所赋,三修于崇祯六年 (1633) 罗万象。迄清康熙十一年 (1672),诏各省府州县,急修县志,并传檄以《河南通志》为式。时知县江映鲲乃延张振先等主其事,设局纂辑,越一载而志成。其目为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祠祀、陵墓、古迹、帝王、名宦、人物、孝义、列女、流寓、隐逸、仙释、方技、艺文、杂辨。天长旧志,为六十类,此则改为三十,其取材仍多旧文。此志体例亦具粗备,叙事过于简略,志中所载多有齐东野语。惟田赋志,所载尚详。有清康熙十二年 (1673)刻本、民国抄本、1960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的书

夏忠靖集

夏忠靖集

明代诗文别集。夏原吉著。现存有弘治年间刻本。共6卷。卷1为表颂赋赞,卷2为五言古诗、律诗和排律,卷3为七言古风,卷4、5、6为七言律诗、排律和绝句。末附有公遗事1卷。前有正统八年(1443)杨溥序,后有弘治八年(1495)李东阳、何乔新、王恕跋,弘治十四年钱福、袁经跋。袁跋述其重刻之由,谓“弘冶庚申(十三年)秋七月,予奉明天子命,出按江南,乡友南京通政使司少参夏君廷章,走介持乃祖忠靖公集至姑苏之台署,请予重刻,乃以集畀姑苏郡守曹鸣岐鸠工镂板,置诸祠中”。此刻本,《四库全书》馆臣未见,其所据浙江巡抚采进本,乃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潘宗洛提督湖广学政时得其裔孙之所藏,重为校刊本。是集亦是6卷,附录1卷。四库馆臣评其集说:“前有杨溥序,称其诗文平实雅淡,不事华靡。考原吉以政事著,不以文章著。洪、永之际,作者如林,以原吉位置其间,尚未能并骛中原,齐驱方驾。然致用之言,疏通畅达,犹有淳实之遗风,以肩随杨士奇、黄淮诸人,固亦无愧也。”

迷宫

迷宫

有几个对于侦探似乎没有多大好感的人,曾有这样几句类似讥讽的话:“侦探是靠罪案而生活的;所以罪案和侦探的名词始终连接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寻味这几句话的含意,显然在抱怨侦探是一种可憎可厌的不祥人物;他的足迹所到之处,罪案便会跟着发生。一般地说,这话是不合逻辑的,可是就事实上说,我也的确没法否认。因为罪案和侦探,有时候真会像“影之随形”。譬如我和霍桑不论走到哪里,那种种不可思议的罪案往往会跟着发生。

孽海花

孽海花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曾朴(原署东亚病夫)著。三十五回。前五、六回为友人金松岑(原署爱自由者)所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由小说林社出版十回。1930年成书三十回本。建国后始出全本。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孽海花》所表现的30年历史内容,亦即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一特定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分子与官僚士大夫的刻画,突出虚伪造作和庸腐无能。

无闷草堂诗存

无闷草堂诗存

近代诗集。5卷。林朝崧著。1931年由作者堂弟林献堂刻印。1960年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再次印行。卷首有傅锡祺《序》、林献堂《序》、林资修《序》及苏大山、王竹修等人题诗。正文录诗共计712首。按编年体编次。卷1收光绪二十二年(1896)至二十六年(1900)诗172首。卷2收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三十一年(1905)诗200首。卷3收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宣统二年(1910)诗121首。卷4收宣统二年至1912年诗168首。卷5收1914年至1915年诗51首。又附录词58首。其诗词以咏怀叙事之作为多。林献堂《序》称“作者务为雅俗共赏之音”,故“含思宛转,托兴绵渺”。

刘铬传抚台前后档案

刘铬传抚台前后档案

本书不分卷,据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清季光绪年间恒春、彰化两县部分档案整理刊行。此一档案,一般通称「刘铭传抚台档案」;但实际上全部档案有起自光绪二年并有至于二十一年台湾沦日前不久者,综计先后历时十有九年;虽其中以刘氏抚台期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七年)文件为多,而外此者亦达四分之一左右。因此,改题今名。原藏档案分类整理编目,今改按各官署发文日序排比。全部共一百六十个文件,大体为台湾(南)府(或道)转行办理或知照各案。其内容以设防、抚番、建省、人事等案为多,清赋、理财、邮电、矿务、洋务等次之,樟脑、鸦片及风化等又次之。书末,又收入「皇朝道咸同光奏议」中刘氏有关台湾折片(与第二七种「刘壮肃公奏议」较,知专集己由编集者酌加润饰或删略,并非原本面目)与前未经见之沈葆桢折片八件作为「附录」。

潜室札记

潜室札记

二卷。清刁包(1603~1669)撰。刁包字蒙吉,号六用居士,祁州 (今河北无极)人。明天启七年 (1627)举人,再试不第,遂弃举子业,以著述讲学为事。清兵入关,隐居不出,于城隅建斋曰 “潜室”,闭户读书。其学信守程朱,以谨言行为要。著有《用六集》、《斯文正统》、《辨道录》、《四书翼注》等书。此书为平日所见的随笔札记。王士祯《池北偶谈》称道其中为盖世豪杰易,为惬心圣贤难一条;又称道其趋吉避凶盖言趋正避邪,若认作趋福避祸便误一条。然而所论心性及格致诚敬,则多拾前人的旧论。其谓读 《春秋》而不读 《胡传》之妙,不可以言 《春秋》,亦不出里塾拘墟之见。又称吾辈第一座名在《大学·知止》一节。且谓此山又不在书本上,还只在腔子里,语言虚渺。有《畿辅丛书》 本、《丛书集成初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