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宝鸡县志

作者:佚名
顺治宝鸡县志

清顺治十四年(1657),周愃纂,三卷,无凡例。第一卷天纪,下分星野、沿革两目。第二卷地纪,下分疆域、城池、山川、风俗古迹(残存两行)、景致、土产、编里、户口、田亩、税粮、站徭、公署、县治、庠校、庙社、祠祀、陵墓、武备十九目。第三卷人纪,分秩序、宦绩、科贡、封荫、人物及外志。此志体例比较独特。全书按天、地、人分成三大门类,颇与百余年后章学诚创立的“三书体”有点相似(章氏《湖北通志》分通志、掌故、文征三部分)。由于是周愃离任前,奉上宪之命修志,只好搜集旧志“遗牒”,“鳞集成篇”,成书仓卒,因而内容相当简略、缺陋。如“人物”除姓名外,仅有数字或数十字事迹介绍。“秩官”仅列姓名而无任职年代。“土产”记货物,竟说“无特产可述”。“风俗”则云:“人性勤俭、务稼穑、遵教化,有先王之遗风。”寥寥数字。原书共九十一页。雕版粗劣,字迹不清,是现存《宝鸡县志》中年代最久远的。流传极少,全国仅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猜你喜欢的书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是法国思想家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创作的社会学著作,分上、下两卷,分别出版于1835、1840年。《论美国的民主》全书分为两卷,第一卷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第二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作者的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该书的基本思想在于承认贵族制度衰落的必然性和平等与民主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它既是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也是第一部记述美国民主制度的专著。作者把民主作为一个对象来观察。没有掺杂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证。

续修台湾县志

续修台湾县志

薛志亮主修,谢金銮、郑兼才总纂。嘉庆十二年(1807)修,同年序苏州刻本。八卷,首一卷。此志续乾隆十七年(1749)所修县志。卷首有序、凡例、图十三,志分卷为八,分门为六:地志、政志、学志、军志、外纪、艺文。艺文分卷为三,余志各一卷。子目五十八。此志尚有道光元年(1821)及三十年(1850)两种补刻本。补刻本之子目稍有不同,如道光三十年刻本之卷二多“县官”、“祥异”等子目。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谈吃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

道德经[楚简本]

道德经[楚简本]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简。共804枚。墓主据殉葬耳杯铭文知为“东宫之师”。墓葬时期当为战国中期后段。竹简内容主要是道家、儒家之典籍。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老子》甲、乙、丙三篇,均系摘抄,不相重复;简本《老子》的出现,证明《老子》成书甚早。其文中无“绝圣”和“绝仁弃义”等字样,说明道家早期思想无尖锐的反儒倾向。儒家自孔至孟一百多年间思想发展之脉络,因文献不足所造成的缺憾,楚简出土可有所弥补。楚简儒家著作中提出了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性一心殊等观点,成为研究的新的突破点。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

四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光绪三十年载《新民丛报》第8—49号。考察了中国历代政治的演化。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史,分为封建未定期(黄帝至周初)、封建全盛期(周至汉初)、封建变相期(汉景武以后至清初)、封建全灭期(康熙平三藩以后)四个时期及十三个小阶段来论述,并探讨其发展变化的原因。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批判了中国专制政治。为中国较早的政治制度通史。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古雪哲禅师语录

古雪哲禅师语录

卷前有序、请疏,卷一收住洪都翠岩寺语录,卷二至卷六,收住翠岩寺语录,住百法院语录,卷七至卷八,收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卷九,住建州佛顶寺语录,卷十至十一收普说、行实,卷十二收问答机缘、垂问、入室,卷十三,颂古,卷十四,法语、赞,卷十五,书,卷十六,启,卷十七至十九,偈,卷二十,佛事、杂著。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八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