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甘肃通志

作者:佚名
乾隆甘肃通志

又名《敕修甘肃通志》。甘肃巡抚许容监修。李迪、张能第、甄汝翼、郑铎、樊初荀、田吕叶、曹最编纂。清雍正六年(1728)奉敕纂修,乾隆元年(1736)成书。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於义刊行。全志五十卷、三十六册,为《四库全书》本。该志体例、取材、编纂格式虽以《陕西通志》为范本,但考证、补漏、增加内容约占一半以上。把甘肃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矿产资源、工农业、林牧业、水利、军事、政治等均载入志书。全志包含:图考、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胜、山川、城池、公署、学校、关梁、祠祀、贡赋、兵防、水利、驿递、蠲恤、盐法、茶马、物产、风俗、古迹、祥异、陵墓、封爵、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忠节、孝义、隐逸、流寓、仙释、方伎、烈女、艺文、杂记。内容多系抄录前志,不加考证,错讹较多;职官志甚为繁琐,文职直至州官、武职直至游击;全志经多人之手,缺乏统一编排,记事多有重叠,笔法不统一,详略甚不一致;取材于“正史”者多不录全名,任意简略为“元和志”、“方舆纪要”、“寰宇记”、“汉书”、“唐志”、“隋志”等,易引人误解;志书所用年号如“光宅”、“靖康”、“皇庆”、“弘光”、“隆武”等不记朝代,使读者难以稽考。

猜你喜欢的书

2889年 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

2889年 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

作者儒勒.凡尔纳 ,29世纪的人生活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表面却一无所感似的。他们对奇迹美景已经厌倦,面对日新月异的进步成果十分淡漠。他们觉得一切都自然得很。然而,倘若同往昔比一比,他们便会更珍惜我们的文明,并重视走过的道路。

云台编

云台编

三卷。唐郑谷撰。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光启进士、诗人,官至县尉,右拾遗。五岁启蒙,受知于李明、马戴,马戴称许他“它日必垂名”。七岁能吟诗,司空图赞许他“留为一代风骚主”。郑谷于咸通年间在长安时诗名甚著,与许裳、张乔等被称为 “咸通十哲”。著有 《云台编》、《宜阳集》。其诗主张“要纵横得意新”(《读古文许昌薛尚书诗集》),但后世往往批评他诗格的浅俗。《云台编》又名 《郑守愚文集》。据郑谷自序说:“乾宁初年,随唐昭宗避乱华州,愚居于云台道舍,于朝谒闲暇时将其诗编成三百首,分上、中、下三卷,题名为《云台编》。”现存有宋蜀刻本,《四部丛刊绫编》据此影印,题名 《郑守愚文集》。明嘉靖十四年 (1535)严嵩又据宋本覆刻。清人席启寓 《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录《云台编》三卷。《豫章丛书》中有 《唐人集》,将 《云台编》与卢肇 《文标集》合刊,又增加 《拾遗》一卷。

松心医案笔记

松心医案笔记

医案,清·缪遵义著,一卷。成书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本书载述了半术丸、菟丝煎、千金散、伏龙肝饮等治验案四十则,涉及内、外、妇、儿等临证各科。其中多为缪氏诊治疑难杂证之经验。虽卷帙不多,但论证透彻,内伤外感辨别清晰,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现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抄本。

洋泾浜奇侠

洋泾浜奇侠

长篇小说。张天翼著。作于1936年。小说塑造了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史兆昌的形象。史兆昌嗜读武侠小说,又是道家武术的忠实信徒,整天幻想着当一个侠客,并找一个像十三妹一样的女侠客,一起去打败日本人,救国立功。他随父亲从北平到了上海以后,经人介绍,做了“太极真人”的徒弟。他对师傅超人的法术深信不疑,捐了四千元钱,作为建昆仑山炼丹台的费用;同时,他还结识了演“救国女侠”的歌女何曼丽,也捐了一笔钱,给何所在的摩登歌舞团。但何曼丽只是骗他的钱而已,他们的“恋爱”也告吹。他路见一个卖艺的姑娘,认为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十三妹”,结果被她父亲吆喝开了。“八·一三”沪战开始,他发疯似的冲到街上,一面念着符咒,一面挥舞宝剑,口含仙丹(实是硬糖),头上飞机在扔炸弹,他若无其事,终于受伤,被人抬进医院。小说通过这些看来荒唐的描写,意在讽刺半封建半殖民地上海的畸形的社会相。小说成功地运用讽刺笔法,读了令人捧腹;语言运用也十分出色。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两部,熊十力著。 《唯识学概论》系熊先生讲授唯识学的讲义,1923年由北大印制。本书忠实于此前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以玄奘、窥基之学为旨归,简明扼要地概述唯识学的思想体系,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为唯识学的入门书,亦可作为研究《新唯识论》的参考。第二部是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的第二种讲义印本,是熊十力改造唯识学的第一个里程碑,标志熊氏离开并批评旧唯识学,转向自创《新唯识论》的立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梵名Abhidharma -kos/a-samaya-pradi^pika^ 。凡四十卷。印度众贤造,唐玄奘译。又称显宗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册。众贤先曾作顺正理论,以论破世亲之俱舍论,后以顺正理论之文广博而难把握,乃摘要更作本论,专主显正,分为九品,即:序品、辩本事品、辩差别品、辩缘起品、辩业品、辩随眠品、辩贤圣品、辩智品、辩正品。除序品叙述作论因缘外,其余八品之品目均同于顺正理论。本书与顺正理论同为研究俱舍论之学者所不可或缺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