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河南通志
作者:佚名
河南地方志。清贾汉复等修,沈荃纂。五十卷。汉复字膠侯, 号静庵,山西曲沃人。明季为淮安副将。入清隶汉军正蓝旗。累官兵部尚书,陕西、河南巡抚。荃字贞蕤,号绎堂,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顺治进士。累官翰林院编修,詹事府詹事。卒谥文恪。著有《充斋集》。河南旧有三志。是志以明嘉靖志为本,补其缺略,订其纰谬,续以清代事迹,于顺治十七年(1654)刻印成书。约一百三十万字。冠有贾汉复等十九人序。分图考(含河南郡县图、省城图、河图二十六幅)、建置沿革、星野(附星宿图四幅)、疆域、山川、风俗、城池、河防(附封内河图)、封建、户口、田赋、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古迹等三十目。沿革以朝代、郡国所设州县为顺序,列自唐虞,止于清初。复分叙八府所属州县沿革。祥异附于星野,主记历代自然灾害,兵革大事。山川目记述全省山岭河泉、渡口桥梁等数以千计。河防目承袭旧志,并绘制河防图,主述黄河历代迁徙,间录历代修河奏巯,为治黄史料。是志为清初门目体志书之代表作,康熙间曾以是志体例为本通饬各地修志,对后世方志影响甚大。有顺治十七年刻本。
章节列表
升序↑- 河南通志序
- 河南通志序
- 河南通志序
- 河南通志序
- 河南通志
- 序
- 序
- 河南通志旧序
- 河南通志序
- 河南通志序
- 河南通志旧序
- 序
- 修志姓氏
- 旧志姓氏
- 河南通志凡例
- 河南通志目录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一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五
- 河南通志卷之第六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七
- 河南通志卷之第八
- 河南通志卷之第九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一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二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三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四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五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六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七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八
- 河南通志卷之第十九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一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二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三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四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五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六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七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八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二十九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一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二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三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四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五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六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七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八
- 河南通志卷之第三十九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二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三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四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五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六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七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八
- 河南通志卷之第四十九
- 河南通志卷之第五十
猜你喜欢的书
子夜
长篇小说。茅盾著。1933年5月出版。作品以1930年春末夏初蒋冯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转移经济危机、工农革命风起云涌为背景,通过对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有关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命运的真实描写,展示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历史画卷;驳斥了当时托派鼓吹中国已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揭示了旧中国“更加殖民地化”的本质。小说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吴荪甫这一具有鲜明、复杂个性的民族资本家典型。吴荪甫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又曾游历欧美,学得一套近代资产阶级经营企业的本领。他不仅在家乡双桥镇办起了当铺、钱庄、油坊、米厂、电厂,还在上海经营着一家大丝厂,而且联合孙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业资本家组织益中信托公司,以狠毒果决的手段吞并同业的丝厂、绸厂,还一口气吞下了八家中小工厂,幻想建立起自己的资本主义王国。当他遭到以美国金融资本为后台的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包围并屡受挫折时,便一方面向工人转移危机,加紧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与镇压,另一方面则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斗法,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势力的控制和压迫,最后甚至把自己的工厂、住宅也抵押出去作背水一战,结果完全失败,只得破产出走。全书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这场争斗为主线,并将吴荪甫同时置于办企业、搞公债投机与镇压工人运动这三条火线上,充分展示了他刚毅果决、精明强干而又暴躁狐疑、软弱空虚的复杂个性;生动、真实地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及其必然破产的历史命运。小说以宏大而缜密的艺术结构表现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人物命运,主线突出,支线纷繁,纵横交织;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而又浑然一体,富有立体感和节奏感;尤能将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多种手段精细地刻画其心理;同时,人物语言个性化,叙述语言明快、细腻、色彩绚烂。全书以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显示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实绩,并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庐陵官下记
传奇小说集。二卷,唐段成式撰。 《新唐书》、 《崇文总目》、 《直斋书录解题》均入小说家。今书已残,仅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曾录其若干则,从中可以窥见其书之一斑。书中所记皆琐细之事、物,篇幅短小,描写细腻,语言平易浅近,不乏生趣。今据南宋曾慥《类说》及宛委山堂本《说郛》辑录,仅存《蛙谜》、《借书》、《盗》、《梦》、《盗侠》、《牡丹》等10余篇,可由此窥其书全貌。
印心佛敏讷禅师语录
清寂讷说,法栋等录、法通等编。二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关西大悲禅院语录、住汉中印心禅院语录、勘验机缘、问答机缘;卷二收颂古、分灯(自赞)、杂偈(歌)、行实、碑记。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五分律
全称《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简称《弥沙塞五分律》、《弥沙塞律》等。佛教律典。南朝宋佛陀什与竺道生等共译。三十卷。是印度上座部系统化地部(音译“弥沙塞部”)所传的戒律,因由五部分组成,故名。其中规定比丘戒二百五十一条,比丘尼戒三百七十条。据该书后记及《高僧法显传》载,法显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求得此律梵本,东晋义熙九年(413)回国,未及翻译而殁。南朝宋景平二年(424)罽宾化地部沙门佛陀什应竺道生等人之请,与于阗沙门智胜共同译出。据近人研究,此律与南传巴利文律藏在内容上十分接近。本书见载于历代大藏经。
息除中夭陀罗尼经
一卷,宋施护译。与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同本异译。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
凡三卷。唐代善无畏译。又作苏悉地供养法。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系记述苏悉地经供养持诵之法,其内容包括赞叹法、忏悔、归命三宝、发菩提心、发胜愿、灌顶印、四种念诵、二种成就物、观心、请火天等诸真言。另有善无畏所译二卷之别本,亦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本书在开元释教录与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均未见载,故或谓本书乃善无畏所撰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