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广西通志

作者:金鉷
雍正广西通志

广西地方志。128卷。清金拱(奉天,今辽宁省人)、钱元昌(浙江海盐人,汉族)修纂。雍正十一年(1733)十月成书。是书广泛吸收前志成果,而加以充实扩展,故较前志更加详尽。内分地理、形势、经济、户口、物产、风俗、建筑、学校、古迹、兵制、秩官、选举、杂传等门类。每门均广泛涉及广西少数民族史资料,其中《土司人物》、《诸蛮》等门类专门记载广西诸少数民族。为研究清初广西少数民族史的重要文献。有雍正刻本,为北京图书馆和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善本书。

章节列表

升序↑

金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沉潜的瀑布

《沉潜的瀑布》是三岛由纪夫于195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三岛试图超越自己,对自然与技术、艺术与爱情等问题进行深刻探讨的里程碑式力作。小说以水库建设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只信仰“石头与铁”的年轻工程师城所升与从不会对男人动情的有夫之妇显子约定共同构建“人工之爱”的故事。信奉实用主义的主人公城所升是三岛创造的一具拥有年轻肉体的“尸体”,他将自己“非人化”,试图放弃自我,拼命否定爱情。他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爱与恨的城所升,同时也是每一个渴望爱的我们。

艾蕾

《艾蕾》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短篇小说,出自《意大利遗事》。《艾蕾》是一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贵族小姐艾蕾与“强盗”尤拉相爱,遭到父兄的极力反对。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她的兄弟死于尤拉刀下。伤心欲绝的父母为斩断她与尤拉的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而尤拉攻打修道院失败,为了逃避追究,远走他乡,失去了联系。在与情人生离死别,身处恶劣环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艾蕾自甘堕落,先花费重金贿赂,当上了修道院长,后失身于道貌岸然的主教。最后,因怀孕事发,被判重刑。当她听说尤拉率人前来解救她的消息时,留下一封长信,自杀身亡。这篇名作通过艾蕾这个大家闺秀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的门第观念是扼杀青年人幸福的凶手;伪善的教会,修道院是使人堕落的根源。

檀园集

明代诗文别集。李流芳(字长蘅)著。为李流芳自编。有崇祯年间刻本,凡12卷。前有崇祯二年(1629)谢三宾序。序略云:“予为嘉靖之三年,始谋刻四家文集。于时长蘅已病卧檀园,予躬致药饵,登床握手。长蘅好强起,尽出所著作,手自芟纂,得诗六卷,序记杂文四卷,画册题跋二卷,合十二卷,题曰《檀园集》,授其侄宜之以应予之请,遂刻自《檀园集》始。明年正月长蘅没,予哭其家,为经纪其丧。已而刻成,因为之序。”《四库全书》即以此刻本著录。钱谦益《列朝诗集》评其人说:“长蘅性好佳山水,中岁于西湖尤数。诗酒笔墨,淋漓挥洒。山僧榜人,相与款曲软语,间持绢素请乞,忻然应之。”“书法规抚东坡,画出入元人,尤好吴仲圭。其于诗,信笔输写,天真烂然。其持择在斜川、香山之间。”“晚尤逊志古人,草书杜、白、刘、苏诸家诗,至数十巨册,故于诗律益细。”沈德潜《明诗别裁集》评其诗说:“嘉定四君子中,以檀园为上,虽渐染习气,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性灵也。”其文亦清新飘逸,风格雅淡。

茅盾讲中国神话

茅盾先生20世纪20年代研究力作,是在解读中国神话领域内一次大胆的探险,可看作是讲中国神话的“开荒”之作。神话反映了现代文明民族在原始时代探求宇宙秘密的野心,它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文学与文化的灵感源泉。中国神话之丰富美丽,不亚于希腊、北欧,可惜散逸过半,仅存零星。茅盾先生借鉴西方人类学观点,对中国神话进行了细致精微的分析考证,在分析过程中又以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来比照中国神话,厘清了中国神话系统的诸多基础问题。试图捡拾那些散逸在历史长河中的神话断片,还原一幅华夏文明川流不息的神话长图。书中很多观点具有开创之功,如“蚩尤其实是巨人族”“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就是巨人族与神之战争”“夸父与夸娥合一论”等,至今沿用。近百年过去了,茅盾先生对神话的研究与创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至今读者与研究者无法忽视的里程碑作品。

大品经游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叉译成晋文,称“放光般若”。由此般若义学大张。鸠摩罗什入秦重译,称“小品般若”。南朝梁武帝崇大论,致使此经疏解甚多,今皆不传。此游意以五重释义,即释名、辨宗、会教、出部倘、明缘起。释名有五,谓明摩诃,明波若、明波罗密、明修多罗、明序。辨宗有五,谓明体、明宗、简因果、明长短、辨远近。会教有二,即会教及五家味相生,广列异解。出部倘所述部类,与普通所明不同。此游意是研习般若教理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现常见版本是续藏经本。

金刚仙论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又称金刚仙记、仙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系注解天亲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关于本书之作者,据本书卷末载(大二五·八七四下):‘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比丘边学得,复寻此经论之意,更作偈论,广兴疑问,以释此经,凡有八十偈。及作长行论释,复以此论转教金刚仙论师等。此金刚仙转教无尽意,无尽意复转教圣济,圣济转教菩提留支,迭相传授,以至于今,始(疑作殆)二百年许,未曾断绝故。’知金刚般若经之义释,自弥勒以来,经无著(无障碍)、天亲、金刚仙、无尽意、圣济、菩提流支等次第转教,其中,金刚仙、无尽意、圣济等之事迹虽不详,惟既题寪金刚仙论,即可视同金刚仙所造。然此书处处引用我国译经家之说,显然非梵本之翻译。或谓系菩提流支所作,如吉藏之金刚般若经义疏卷一、圆测之仁王经疏卷上末、开元释教录卷十二等均以本书为菩提流支所造。然窥基之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则谓本论中所述定性二乘回心之义、真识缘起之说均非天亲门下所好,而认为金刚仙乃我国南方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