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滋阳县志

作者:佚名
康熙滋阳县志

四卷。清李溁修,仲弘道等纂。李溁字禹门,直隶真定府高邑人,出身举人,康熙十年(1671)任滋阳县知县。仲弘道字开一,浙江桐乡人,曾任峄县知县。按滋阳即古兖州,从前无志,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李之茂始创修,较草率不备,历两月告竣。旧志除赋役、职官外,事俱湮没。李溁掌滋阳后,锐意修志,延其友仲弘道为主纂。仲弘道在其《纪略》中云:“我友禹门李侯莅滋邑之明年修举邑乘时,余因浪游至兖,得与戳力其间。”始于康熙十年秋,成于十一年(1672)春,历时五月。《滋阳县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四卷,分土地、人民、政事、文献四大部。卷一土地部: 沿革、地亩、寺观、分野、山川、桥梁、疆域、古迹、形胜、衙署、城池、祠庙,卷二人民部: 户口、物产、灾祥、社集、选举、赋役、貤封、建国、坊表、风俗、坟墓,卷三政事部: 职制、武卫、盐政、秩祀、秩官、宦绩、钱粮、驿递、学校、恤典、礼乐、仓储,卷四文献部: 人物 (圣贤、乡贤、节义、贞烈、隐逸、先儒、忠孝、武胄、流寓、仙释)、艺文 (赋、赞、诗、策略、碑铭、奏疏、记传、祭文)。此志体例为邑志中所罕见,每门之前,冠以小序,略述其内容,使读者易于明了。其虽简略,较之嘉靖旧志完备,其中以赋役、风俗、钱粮、古迹较为精审。

猜你喜欢的书

艺概

艺概

文论。清刘熙载(1813—1881)撰。六卷。熙载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使,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一生治经学,精通声韵,旁及诗、词、曲及书法。著述颇多,有《古桐书屋六种》及《古桐书屋续刻三种》。《艺概》系历年论艺汇钞,约成于同治十二年(1873),为作者晚年之作,约九万三千字。论文艺涉及范围极广,包括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各一卷。《自叙》说:“余平昔言艺,好言其概,今复于存者辑之,以名其名也。”重视结合作家思想品格考察作品,故常察人之未察,论述艺术表现手法多有精湛之论,故甚受文学史及古文论研究者重视。有同治间刻《古桐书屋六种》本,一九二七年北京富晋书社铅印本,一九七八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无耻奴

无耻奴

社会小说,十卷四十回。苏同著。初集三卷十二回,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二集三卷十二回,清宣统元年(1909)上海开明书店初版;三集四卷十六回, 出版年份不详。标“历史小说”。《无耻奴》写的是江苏省常州府才子、乾隆年间探花江谦的曾孙江念祖,少年灵慧,心计过人。因家道中落,贫厄困顿,便携曾祖年侄、都察院副御史刘省吾的荐信,来到台湾道吴子明处谋差。由抚辕文案而洋务委员,以逢迎谄媚,极见信任,几至言听计从,无所不应。吴子明委其订造兵轮,不料到期交来却是客轮,江念祖早已从中贪污银子十万两。本拟治罪斩首,只因追回了全部赃款,并有同乡津海关道宣兰生为其说情,权且放条生路。江念祖表面感激,内中却认作有意嘲笑,于是怀恨在心。由宣兰生推荐,再到军门甄士贵处当文案,用能言善辩,将“良策”贡献,竟至于全军覆没,一败涂地。随又害了宣兰生的胞弟宣桂生,报了前仇,携巨款潜回故里。不久来到上海,混了个洋务局帮办的美差。既得上海道徐葆珊的器重,又姘上了沪地名妓陈彩林,借威风,扯旗篷,招摇撞骗,无所不为。想巴结洋大人,竟将陈彩林充作女儿,嫁给上海副领事安弼士,凭空做起笃定泰山来。无奈好景不长,靠山既倒塌,丑行亦泄露,只得厚脸再求宣兰生。转荐为两江厘捐局总巡使,江念祖又借巡查之机,大敲竹杠,勒索白银二万两。为人揭发。方才被迫退出赃款,再次回到故乡。先是讹诈了端明寺静波方丈二百两金子,继而当上了信厚洋行的买办,后来又借同乡余季瑞托买洋房,敲了四、五万两银子。终于洋行事发,江念祖赔上全部金银,落了个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藏春集

藏春集

元诗别集。6卷。刘秉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是阎复写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序。序中说,为文“在公乃为余事”。据阎复序,是刘秉忠夫人窦氏及其过继之子请翰林待制王子纲来“求为叙引”的。卷1—3,是七律;卷4是七绝,卷5是乐府(词),清人辑本《藏春乐府》即本于此;卷6为附录,并署商挺编。前5卷为诗词,诗全系七言近体,这是诗家中比较少见的。《元史》本传说刘秉忠有文集10卷,此5卷(不计附录)当为半数,可能尚有文5卷已佚去。《四库全书总目》说:“所作大都平正通达,无噍杀之音。史称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虽推之稍过,然如小诗中‘鸣鸠唤住西山雨,桑叶如云麦始华’之类,亦未尝不时露风致也。”刘秉忠经历丰富,见识广博,所作诗歌视野开阔,场景多变。如《九日满坦山》、《江上寄别》、《寄友人》、《过居庸关》、《过天井关》都是可读之作。小诗《驼车行》云:“驼顶丁当响巨铃,万车轧轧一齐鸣。当年不离沙陀地,辗断金源鼓笛声。”刘秉忠随蒙古铁骑踏遍大江南北,这里却将征战杀伐化为一种情致。刘秉忠另有《刘文贞公全集》32卷传世,但是传本极少见。而《藏春集》的传世善本较多,现存有明刻本,并有十余种清抄本。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弘一大师撰,《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一书,为一部“遍探《大藏》,并及诸家撰述”,精选关于地藏菩萨的经文及语录,方便有心修行地藏法门,学习菩萨心行者,作为修学依据的参考书。此书之撰述与大师对于地藏菩萨之虔诚信仰,深心追随有密切的关系。大师在该书序文中便明白说出:“自惟剃染已来,至心归依地藏菩萨十又五载,受恩最厚。久欲辑录教迹,流传于世,赞扬圣德而报深恩,今其时矣!”换言之,地藏菩萨,或言地藏诸经,对于弘一大师学佛出家后的思想、行为,以及种种生活表现有其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

凡十六卷。明代黎眉(郭凝之)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四四册。本书系黎眉探究禅之奥妙、佛祖之本源,搜集机缘之语要,以举扬祖师之宗乘。并揭示五家之本源、各派家风,令参禅学道之士认识各自面目,高扬祖灯。本书计收四一○人之机缘,佚名者三十八则。汉月法藏、密云圆悟、雪峤圆信等,皆为之作序。

拔陂菩萨经

拔陂菩萨经

后汉录失译人名,亦即《大方等大集贤护经》。文来未全。梵语拔陂。此翻贤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