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采访册
作者:佚名
地理杂志。清陈国瑛等撰。二册不分卷。国瑛等均属台湾搢绅,共谋宏扬乡邦,协力为修《台湾府志》而分途采访,采访者有陈国瑛,黄本渊、曾敦仁等17人。于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成册。约十二万字。按列星分野、气候占验、疆域山水、台湾府城龙局、沿革、山形、水势、火山考、罗水、嘉义县城、彰化县城、台邑街市、桥、淡防厅城、噶玛兰厅城、城池、火烧屿、鲫鱼潭、鹿耳门港、围溪、凤山县城、纪事、祥异、兵燹、大学士九卿议复公中堂福议奏等八十六项大小类目分撰。凡嘉庆十一年(1806)前二志资料,概不收录。祥异目记录大量地震、海上无名火、奇异潮汐、风暴等自然灾害。内容较为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原稿本有彩绘台湾图一幅,尤为珍贵。收清代人物简记二千余条,为他志所不及。有1959年《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五种本、1968年《台湾丛书》第一辑《台湾方志汇编》本。台北《国方志丛书》本,附有索引和插图。
猜你喜欢的书
罗斯莫庄
四幕悲剧《罗斯莫庄》发表于一八八六年,翌年即在挪威、丹麦上演。这出戏的写作,与一八八五年剧作家回挪威小住有密切关系。易卜生在特隆赫姆工人联合会为他举行的一次集会上,讲了自己新近对政党纷争局势与人民精神生活状况的观感。他认为,挪威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还缺少真正的民主与自由;挪威社会需要“品质、意志和灵魂上的高尚”。他返回德国后,就迫不及待地在慕尼黑构思、写作这出新戏。此剧在中国,除了潘家洵的译本,还有刘伯量的《罗士马庄》(1930)。 这出戏的主人公罗斯莫牧师是罗斯莫庄的最后的继承人,虽已退职在家,但凭着罗斯莫这个古老望族的声誉,在地方上仍有很高的威信。他的妻子碧爱特遵守罗斯莫庄的古老传统,热爱自己的丈夫,但不知为什么竟从庄园的一座桥上跳进水沟自杀了。对此事,大家都讳莫如深。从此,给碧爱特做伴并料理家务的吕贝克小姐更能畅行无阻地影响罗斯莫了,她使他从保守的方面转向急进的潮流。
天道与人文
竺可桢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位卓越的大学教育家,许多文史工作者在选用素材时,都有“六经注我”或堆砌编排的特点,其最终分析可能失之偏颇。竺可桢选用材料十分讲究,对历史的分析基本上做到了唯材料是举。《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气候变迁的分期,既不是根据温度变迁的周期,也不是根据历史朝代的不同,更不是根据纪年方式的变更。而纯粹是“根据手边材料的性质”。把气候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时期”,这种分期方式与气候变迁本身并无关系,表面上看来极不合自然逻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最方便实用且能最接近客观真实的一种方式,典型地体现了他所反复提倡的“求是”精神。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撰,附天隐子 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 《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鸑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 《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 《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 《元真子》) 本。
花庵词选
南宋黄昇编。是书编成于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自序》云:“唐词具载《花间集》,宋词多见于曾端伯所编。”而“中兴以来,作者继出,及乎近世。人各有词,词各有体,知之而未见,见之而未尽者,不胜称也。暇日裒集得数百家,名之曰《绝妙词选》”。此编据家藏善本选录,“序次随得本之先后,非固为之高下也”(原书卷一○编者按语)。全书前后共有二十卷,收词一千多首。前十卷为《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唐五代词,收二十六家;其余九卷是宋词,禅林、闺秀词亦入选,收一百零八家,共一百三十四家。后十卷是《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收南宋词人八十九家,其中吴激一家,唐圭璋则编入《全金元词》。集后附有本人自作词三十八首。是编搜罗极富,所用善本,有的早已散佚,例如后集卷五云:刘仙伦“有诗集行于世,乐章尤为人所脍炙。吉州本多遗落,今以家藏善本选集”。今所据善本、吉州本均已失传。故此编向为后世辑词者所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朱彝尊《词综》,采撷尤多。书中所选各家,系以小传,间附评语,既可考见词人身世,亦可探究各家词风流派,此为以前选本所无,亦较《乐府雅词》完善。其中有些评语,如评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集》之冠”;又如选唐词下有概括性的评述。“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外,盖语简而意深”,此对后人选词颇多启发,如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和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均受其影响。是书选录宋词以苏轼、辛弃疾词派为主,颇具卓识。所选虽有误收,然大都精当,符合宋词发展的客观实际,是一部数量较多、内容较丰富的宋人词总集,对词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有明万历桐源舒氏刻本、汲古阁本和《四库全书》本。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用影宋本加断句排印。
宋论
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晚年撰,共十五卷,以代划分;是对宋代历史的评论,包括了北宋、南宋。书中的观点多不同于前人,敢于批评。早年王夫之即有“陋宋”之说,其《黄书·宰制》言:“圣人坚揽定趾以救天地之祸,非大反孤秦、陋宋之为不得延。”王夫之根据读《宋史》心得开始撰写《宋论》,“以上下古今兴亡得失之故,制作轻重之原”,1691年《宋论》定稿,每卷别以帝王庙号分类,无标题。
华严念佛三昧论
佛教著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彭际清述。一卷。作者自谓,此论与法藏、李通玄的学说有区别,而与袾宏主张念佛名号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相协调。全书将念佛修净土分为五门:(1)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2)念佛功德,出生诸佛报化门;(3)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门;(4)念毗卢遮那佛,顿入华严法界门;(5)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圆满普贤大愿门。所述五门均依《华严经》,主要论证往生西方净土与进入毗卢遮那佛境界的一致性。文后有“别申问答”,即以问答方式解释上述五门,并融通其说与隋灵幹之华严观及李通玄之净土学说的差异,以便“豁破群疑”,“同归一乘”。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